2

会计造假和会计舞弊

  财务造假公司有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   如果你以为那些财务舞弊的公司最终的结局都是破产倒闭,那你真的想错了,实际上很多公司不但活得很好,创始人往往能够活出人生新高度。

  财务造假公司有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

  如果你以为那些财务舞弊的公司最终的结局都是破产倒闭,那你真的想错了,实际上很多公司不但活得很好,创始人往往能够活出人生新高度。

  通常,我们认为那些财务造假的公司,因为业绩是虚假的,企业实际是亏损的,无论通过怎样的造假手段进行操纵,将亏损的业绩包装成盈利,最终假的毕竟是假的,迟早会出现“拆东墙补不了西墙”,导致资金链断裂,企陷入危机,甚至破产倒闭。

  但实际上,我们真的多虑了,很多进行业绩造假的公司,不但没有倒闭,反而会获得越来越滋润。

  诗人北岛有一句是广为流传的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更愿意把这句话理解为“猫有猫道,狗有狗道”,各人有各人的生存之道。那么财务造假公司的生存之道是什么呢?

  财务造假的公司有两种:一是非上市公司,二是上市公司。他们的生存之道大同小异,只不过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更容易活下去。

  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业绩造假的目的主要是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由于债务融资的额度较小,债务风险大,所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股权融资。通过关联交易或非关联交易,通过并购重组进行体外循环,或者通过各种盈余管理的手段,千方百计地将收入做大,将利润最高,如果是亏损,那就尽可能将销售收入、产品销量,或者毛利率往尽可能高的水平做。最近几年非常热门的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芯片半导体等领域,一些初创型公司,通过做高自己的销售规模,客户规模,做高收入、销量、利润的增长率,来抬高自身的估值水平,目的是在与投资方谈判时卖个好价钱,通过估值的提升,可能融到更多的资金,然后利用融资进来的巨额资金在进行大规模的财务造假,从而再次做大业务规模,再次提升自身的估值,然后再进行融资,就这样通过A轮、B轮、C轮等一轮轮的股权融资,不断补充资金的现金流,最后时机成熟再通过在国外上市,或者选择在国内上市,一旦上市,那融资就更为便捷了。一旦上市之后,这些公司往往立马能够圈到更多钱,创始人团队往往立马进入富人俱乐部。

  看到了吗?这些热门行业高科技公司财务造假的生存之道非常简单粗暴,简单来说其财务造假的环路是这样的:财务造假——做大业务规模——抬高自身估值——通过出售股权融资——利用融资资金再进行财务造假——再做大业务规模——提升自身估值——再融资——上市圈钱。

  就这样一轮轮周转下去了。看明白了吗?这些财务造假的公司他们不是靠业务赚钱,而是靠出售股份获得现金流,由此获得活下去的资金。他们经营的不是业务,而是自己公司的估值。他们本质上不是企业家,而是金融家。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财务造假的目的绝大多数也是为了融资,通过发债、增发、配股等各种手段融资,而融资能够获得生存的现金流。这就是财务造假者们的生存之道。

  2021春节临近金融市场爆春雷—

  实际控制人操纵市场,非法获利近30亿元!刚刚,证监会最新通报→

  2月5日,证监会通报了2020年违法违规案件办理情况:

  一、财务造假案发领域增多,系统性、规模化特征明显,财务舞弊与其他违法行为相互交织。

  二、案发领域全覆盖。

  三、造假动机单一:都是为了圈钱。

  四、造假手段更加隐蔽。

  五、财务造假与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违法行为相互交织。

  六、操纵市场现象突出,操纵手法呈现团伙化、复合化特征。

  七、恶性内幕交易多发,内鬼、公职人员打连环。

  八、积聚市场风险隐患的典型案件增多,违法违规敏感性、涉众性特征明显。

  九、胆子、胃口越来越大,有的竟连续六年造假,累计虚增利润20亿元。

  十、中介机构是财务造假的第一☝️推手,刚刚爆出的德勤举报案即时明证,有良知的人终于忍无可忍了。

  十一、审计机构、证券公司、评估公司、会计所、保荐人等利益输送链条化。

  十二、私募机构参与操纵市场,挪用基金财产玩击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15890/
1
上一篇会计怎么向融资方面靠
下一篇 2017年初级会计考试书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