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经典演讲:最重要的事,是找到你的能力圈
巴菲特曾说:“芒格设计了今天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这是他最重要的成就。他给我的蓝图很简单,即‘用划算的价格投资一家优秀企业,比以便宜的价格买入一家普通企业的结果要好得多……’就这样,伯克希尔哈撒韦按照芒格的蓝图建立起来了。我的角色是总承包商,而伯克希尔哈撒韦下属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则是分包商。”
芒格作为科班出身的气象学家和律师,从未在大学接触过经济学、市场营销学、金融学和会计学,他又是如何成为最伟大的商业天才的呢?
一、常识:平常人没有的常识
伯克希尔哈撒韦能取得巨大的成功,DailyJournal(《每日期刊》)能小有成就,没什么秘诀,就是追求基本的道德和健全的常识。
大家都知道,所谓常识,是平常人没有的常识。我们在说某个人有常识的时候,我们其实是说,他具备平常人没有的常识。人们都以为具备常识很简单,其实很难。

我举个例子。大量高智商的人进入了投资领域,都想方设法要比普通人做得更好。许多高智商的人蜂拥而至,在投资领域形成了别处罕见的景象,于是,怪事发生了。
加州曾经有一家非常大的投资咨询公司,为了超过其他同行,它想到了一个点子。
他们是这么想的:我们手下有这么多青年才俊,个个是沃顿、哈佛等名校毕业的高材生,他们都为了搞懂公司、为了搞懂市场趋势、为了搞懂一切,不遗余力地拼命工作,只要让这些青年才俊每人都拿出他认为最好的一个投资机会,我们把所有最好的机会集中起来形成组合,必然能遥遥领先指数啊。
这家投资公司的人能觉得这样的点子行得通,是因为他们接受的教育太次了。他们满怀信心地付诸行动,结果毫无悬念地一败涂地。他们又试了一次,一败涂地。他们试了第三次,仍然失败。

几百年前,炼金术士幻想把铅变成金子。炼金术士想得很美,他们觉得买来大量的铅,施一下魔法,把铅变成金子,就发大财了。
刚才说的这家投资公司,没比几百年前的炼金术士高明到哪去,它不过是妄想把铅变成金子的现代翻版,根本成不了。本来我可以把这个道理讲给他们的,但是他们也没问过我啊。
值得人深思的是,这家投资公司集中了全球各地的精英,甚至包括许多来自中国的高智商精英,中国人的平均智商比其他国家的人略高一些。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这点子看起来行得通,为什么在实际中却行不通?你不妨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你们都接受过高等学府的教育,我敢说,在座的人之中,没几个真能把这事儿解释清楚。我想借此给大家上一课。你们怎么能不知道呢?投资领域可是美国的一个重要行业。在这么重要的一个行业,出现了如此惨重的失败,我们应该能给出一个解释啊!
能回答出这个问题的人,肯定是在大学一年级的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讲了的。令人遗憾的是,即使你把这个问题拿到一所高等学府的金融系,让那的教授回答,他们也答不对。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你们思考,因为我想让你们感到困惑。
我接着说下一话题了。其实,这个问题,你们应该能答上来。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来,即使是一些非常简单的事,要保持理智也特别不容易。人们有太多太多错误的想法,都是不可能行得通的。人们错误的想法为什么行不通,你们却讲不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