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所:“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内陆盐碱水域盐碱绿洲渔业模式示范”召开2021年度项目总结与推进会
2022年4月8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组织召开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内陆盐碱水域盐碱绿洲渔业模式示范”项目2021年度项目总结与推进会。蓝色粮仓专项总体组和项目咨询组专家桂建芳院士、陈焕根研究员、张显良研究员、陈家宽教授、刘英杰研究员、徐皓研究员、戈贤平研究员以及项目成员共60余人参会。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卢兵友处长、王振忠专员,水科院韩刚副院长,东海所方辉所长参加会议并讲话。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王振忠专员介绍了科技部在项目管理、绩效评估、经费审计、成果总结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项目负责人来琦芳研究员和课题负责人徐伟研究员、李力研究员、胡红浪研究员、朱永安研究员分别就项目和课题的2021年执行情况、重要进展、指标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和2022年度实施计划等内容进行了汇报。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汇报,认为项目组在盐碱水域绿洲渔业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通过盐碱地开发利用建立了渔农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并进行了推广示范。同时对本项目共性技术研发、模式集成、示范推广等方面提了具体意见和建议,要求进一步总结凝练出符合各地特点的盐碱地养殖模式,围绕“大食物观”和“盐碱地综合利用”做到盐碱地水产养殖增产提质,拓展渔业空间,做好盐碱绿洲渔业的产业化发展。
卢兵友处长进行了总结讲话,对项目组的工作给予了肯定,提出水产养殖是大食物观的重要方面,希望项目团队继续提高站位,避免“七重七轻”,加强项目研发和产业化推广,解决国家与社会所关切的问题,切实做好盐碱绿洲渔业的产业化发展。
来琦芳研究员代表整体项目参加人员表示,将按照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要求和专家建议,聚焦盐碱水养殖模式示范和推广,围绕绿洲渔业,贯彻落实盐碱地综合利用和大食物观战略,突出项目内涵与特色,扎实推进项目各项计划,严格落实各项考核指标,圆满完成项目预期目标。

破除不符合科研规律的经费管理规定!
这真的是顺应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呼声,也是顺应科学规律,意义非常重大。
以前的科研经费管理,纯属外行管理内行,让外内行“削足适履”适应外行的管理规定。
我想申请过课题、基金的人恐怕都有这种感觉——最烦的不是课题结题,而是各种预算、审计、报销。尤其是对没有实物的经费去向,限制得非常苛刻,这让科研人员既缺乏动力,又造成麻烦。
这本质上是对科研人员的不信任,预设他们会乱花钱,会中饱私囊,因此只认实物不认人。
须知:科研的核心是人,尤其是基础学科。信任是相互的,你上来先不信任科研人员,那么科研人员也不会信任你。这也是不少科技工作者有本事了就去西方国家的一个原因。
现在就是要打破这种不信任,给科研人员足够空间和自主性,这样的环境才能造就出良好的科学生态。
其实管理人员想多了,科研人员即使中饱私囊,他做的东西有没有价值,性价比如何,大家后面都看得到的。如果他作出贡献,钱花在自己身上也没什么,是应该的投入;如果他根本做不出贡献还骗钱,纸里肯定保不住火,秋后算账就行了,跑到哪国都给你抓回来,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科技工作者总体来说很单纯,相比资本家那简直单纯得一塌糊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