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金融科技专业】
金融科技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是以计算机和金融两大热门为一体,金融科技专业注重经济学与金融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尤其是大数据,还有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交叉知识学习。这个专业不仅要去学金融的相关课程,还要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有意向填报这个专业的同学,需要有较强的数学和外语基础,因为在这个专业的学习中少不了大量数学运算和利用外语获取专业知识。
在就业方面,金融科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在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以及政府相关部门。
金融科技在许多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算得上是热门的专业,但不是所有的院校都开设了金融科技专业,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开设了我国教育部审批设立的首个金融科技专业,也被确立为上海市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实力也在全国前三。除此之外中央财经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也设有金融科技专业,实力也是不错。
停牌一天的星星科技(300256.SZ)变成了*ST星星,今天开盘一字20cm跌停。
8月21日,公司称发现2020年度财务报表存在会计差错,经调整后,星星科技2020年由盈利5203万元变为公司亏损25.45亿元。这就太奇葩了,会计差错,然后盈利5203万元变为亏损25.45亿!
同时,有媒体报道,投资者索赔预征集启动。
以上仅供参考,不作为建议。
#星星科技##A股##股票##财经#
系统性因素大致来说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的产业政策的调整、国际竞争与协作、国内经济结构、人口结构、文化结构的变化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系统性因素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工业革命之前的两千年里,人均经济产出基本不变,主要原因是科技没有太多重大进步。工业革命之后的巨大财富增长,来自科技的加速进步。
科技有很多分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材料、电子、航空、航天等。每一种科技的进步,都可能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近距离审视每一种行业的发展,不难看出,对大多数行业长期来看,如果剔除科技进步,剩下的东西并不多。因此要理解产业的发展,首先要理解科技。
在众多科技种类中,两种技术非常独特,对经济产生了系统性影响: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这两种技术之所以影响巨大,是因为企业的成本,追根溯源主要来自信息成本和能源成本。
过去半个世纪的信息技术革命,使信息的计算、存储、传输成本,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减,从而催生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化企业等等,几乎对所有行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至于有人说,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都可以从头再做一遍。今天,信息技术革命仍在持续,而且还在加速。
回看20年,我们可以毫无悬念地说,大数据、人工智能仍将是驱动大部分行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能源成本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大规模对碳基能源的应用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础。机器、汽车、火车、飞机、家用电器,都是能源利用的不同场景。
但碳基能源带来的副作用——全球气候变暖——又是全人类可能面临的毁灭式的风险。
因此,在全球范围内用可再生能源全面替代碳基能源,是工业革命以来的第二次能源革命,会直接对所有人和所有行业产生深刻影响。
除了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很多行业的发展还是由其独特的科技发展驱动的。
基因技术驱动着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的发展;
纳米技术驱动着新材料、新化工的发展;
量子力学的进展带来了量子通讯、量子计算等等。
每一次科技上的突破性进展,都可能推动诸多相关行业的迭代变化。
可以预见的是: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新世纪的新一代企业家,很多将出自科学家、工程师群体。
之所以科技对产业的影响大,是因为这种影响是长期甚至是永久性的。
相对来说,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对行业的影响更加直接,但一般有时间限制,以五年到十年为单位。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经历了数次重大的产业政策调整:
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包产到户、发展乡镇经济、对轻纺工业的支持;
90年代对基础工业的重视,2000年后房地产的蓬勃发展、全面嵌入全球产业链、鼓励产业升级;
到最近十年去产能、调结构、经济双循环、全面聚焦科技和创新。
每一次政策调整都造就了产业投资的大周期,催生了一批行业新锐,但同时也淘汰了一批跟不上步伐的旧产能、旧企业。因此,读懂政府的政策方向,在中国是极其重要的事情。作者:刘劲
来源:《经济观察报》
刘 劲:长江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教授,投资研究中心主任
详情请见《如何快速看透一个产业?》
2021年科技部录用人员名单,985名校扎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18年3月科学技术部开始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职责和权利进一步扩大。2021年科技部共录用8人,清一色名校毕业生,985扎堆。
8人中,清华2人,浙大1人,人大1人,天大1人,中农1人,国内一流的国家会计学院1人,世界顶尖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1人。5人有工作经验,应届生只有3人。
科技部只要头部985和其他985级别的名校,211高校都没机会,更别提双非毕业生了。
《数字货币经济分析》
作者:姚前 / 陈华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0
推荐人:子衿、蒋丽
书籍分类:经济/金融/投资
科技/IT/互联网
-推荐语-
①
由原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和其研究所同事、金融学博士陈华共同著作,2018年业已出版的《数字货币经济分析》,可谓研究数字货币,尤其是央行数字货币,系统、冷静、客观、关注操作落地的一部专著。
作者提出的“自底向上”的设计思路,通过交易账本和结果账本的既分又统,先分后统,既强化中央银行的中心化管控,又消除对中央银行的中心化依赖的中央银行CBDc创新设计,具有前瞻性与现实性紧密结合的特点。
事实上,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结合,正是本书的总体基调和明显特征。也正因为如此,书中提到的在“四个维度”上理解法定数字货币,潜在逻辑都是先讲到前瞻性,而后马上回到现实性:在价值维度上,法定数字货币是信用货币;在技术维度上,法定数字货币是加密货币;在实现维度上,法定数字货币是算法货币;在应用维度上,法定数字货币是智能货币。也就是说,这些维度不是简单用来理解数字货币,而更重要的是用来应用数字货币。CBDC对货币政策和经济关系的影响,是当下及未来要研究和推进CBDC的根本动力。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类迄今掌握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去除消解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这样那样的痛点和“陷阱”。现行的很多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的逻辑,将从后验式统计与粗略估算,变成前置设计触发与精准计算,从而减少货币政策调节的时滞性——时间实在是非常重要的成本。还有一些货币政策调节盲区比如打破零利率下限的问题,也可以通过CBDC实现,抽调害怕通货膨胀而先都要包含的2%货币“挡板”,更好地释放货币政策空间。
法定数字货币还可以通过具体前瞻条件触发设计来启动政策的生效,包括时点条件触发,流向主体条件触发,信贷利率条件触发,经济状态条件触发等,使货币政策本身通过智能化,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导引性和有效性,不仅从货币上,更从经济上提高宏观管理的能效。CBDC完全应用条件下,可以预计,央行以后每个季度或年度末出具的《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对决策和市场分析的意义将逐步失去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切都已在掌握之中。或者,今后将有一个前置而非后置的《货币政策设计情况报告》,成为众多“分析师”的“米粟”之源。
——子衿
此书有个好处,带我游历了一遍投资规划…会计账务规则、费雪方程式、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市盈率与久期现值、购买力平价、货币发行机制、金融衍生、风险对冲分析、纳什均衡、管理激励、债务债权与债券…
用费雪方程式解释比特币硬分叉对发行的币值影响,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分析数据化时代的新生产模式。
人的趋利避害本性追逐低成本、高收益,一切基于付出代价最少的追求就是未来的商业形态。
区块链技术+大数据+商业激励的数字货币是今天要面对的世界,从虚拟跨进现实,给监管留下重重思考。
这完全是一座宝库,才读到一半已装得满满当当,佩服作者的专业与广博,系统地展现了数字货币的前史与预期,书中对比特币价格的分析虽然已追不上成书后,一路狂奔的币值,但机理已很明确。
人心,才是技术之外最复杂的存在。
技术基本是可以按照逻辑和模式,固定在一段时期,人的欲望和创意永不止步。
——蒋丽
今日,星星科技突然被拉响退市的警示,股票名由“星星科技”变更为“ST星星”,证券代码不变,日涨跌幅限制不变。
如此巨变起源于上周五晚间公告,发布前期会计差错的更正,经调整之后,公司2020年净利润由盈利5203万元变为亏损25.45亿元,调整幅度巨大,颇为惊人,直接推送星星科技到退市边缘。
早盘,“披星戴帽”复牌的*ST星星开盘一字板20“厘米”跌停,截至目前,价格报于2.81元,跌幅19.94%,总市值26.92亿元。
8月17日,享有0.5亿元债权的汇丰投资有限公司向萍乡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请司法重整,而享有14.39亿元债券的汇盛工业依然向其提供借款 ,本次的司法重整,可能是财务的大洗礼。
8月23日晚间,*ST星星发布公告,萍乡中院决定对公司启动预重整,并指定清算组担任公司预重整期间临时管理人。
在爆雷前的五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近40%,突然大爆雷,引起市场高度关注,近5万名投资者悲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