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会计微信朋友圈震动!!!
为一个人,刘玉廷,原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司司长!
更重要的刘司长还是财科所,北京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会计学博士生导师,财科所博士后指导老师。
学生们无法接受,对他们谆谆教诲的老师,就这样在2020年10月24日凌晨2:30,走了,享年65岁。
刘玉廷教授、博士与老领导
“会计狂人”一路走好!
员工因履行职务行为向单位借款引发的纠纷不属于法院民事案件受理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给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关于职工执行公务在单位借款长期挂账发生纠纷法院是否受理问题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刘坤受单位委派,从单位预支15000元处理一起交通事故是职务行为,其与单位之间不存在平等主体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人民法院不应作为民事案件受理。刘坤在受托事项完成后,因未及时报销冲账与单位发生纠纷,应由单位按其内部财会制度处理。”

亚萍下午坐客车回扶余了。想起当年年少懵懂的我们,中学时家里都很困难。丽娟和我住校,亚萍骑自行车走读。那时我和丽娟每到周末回家都得和走读生借自行车,亚萍的车我俩没少用。每次借自行车都写纸条还记得镇内的一个女同学借过两次后说这回借给你,我真的不愿意、不愿意。以后再没有借过她的,现在她在北京有房有车有钱过得挺好的,儿女双全。那时有时去亚萍家,家里毕竟比学校吃的好些,亚萍妈妈还让我去她家住说一个羊也赶着两个羊也是放…到现在我都记得有一次她家里蒸豆包,吃完饭后,不一会儿就饿,也不知道中间吃了几回几个,后来自己都不好意思再吃了…第一年考中师差2分没考上,一个乡镇给一个名额。我比当年第一名的就差2分,平时她得比我高出三四十分。考数学时太难了,自己也小不懂事儿,就寻思自己考不上了。到后来没信心了,考英语还是化学竟然在考场差点儿睡着了…没想想自己考不好别人也同样考不好啊![捂脸][捂脸][捂脸]那时老师都让同学们好好学习,说过这个村儿就没这个店儿了,当时就感觉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呗。就没想自己精力、浪费时间、家里经济?况且早考出一年机会多很多…如果多考2分我的命运就会改变,没有后悔药吃,没有为自己的无知买单。三十多年前的我的父母能有供女儿读书的远见,曾经的家里是那么的困难…感恩!我开明的父母,说我的体格不好干不了农活儿,在农村也怕我吃苦受累…拼了命的供我读书。当年中考508分的成绩我考上了洮南一中,班级里100多名同学除了考上中专、艺校的有6名考上一中,学杂费210块钱。我也没舍得去,怕家里负担太重钱供不上,也怕自己学习不努力。回家不念书了,正月里在同学智勇开的裁剪班学习裁剪,智勇说能收到我这个学生是他的荣幸,因为在学校我比他学习好。开班第四天我才去,听课画图丝毫没落下…我妈去崔三哥(二哥的大舅哥,是学校的代课老师,三嫂开被服店)家做衣服,听说八台中学(农村教改中学,初三不让参加中考,再读一年初三也就是初四再让中考)给中考名额了,一个公费名额吉林省畜牧业学校畜牧兽医卫生检疫专业,一个委托名额吉林省农机校财会专业。我就想着不能白念一回书,公费的考不上也肯定能考上委托的,委托的要花大几千多块钱,家里没钱念不了。能证明自己多年的书没白读就行。学校离家十六七里地,骑个旧梅花鹿自行车在三哥的介绍下就去学校了,见了校长问我头一年的中考成绩,交了12块钱的学杂费就复读了。都三月20号了,英语老师还在讲英语课本的第五册…这完全和我在六中(重点中学)学习的内容方法不一样。亚萍,丽娟都在六中复习,她俩就在中午休息时间骑自行车给我送六中的卷子。我几乎不咋听课,都是埋头做卷子,当然物理,数学…还是听课的,自习课还是做卷子,六中的卷子多,八台中学的卷子买的少。一天早上到教室就是考一张数学徐老师的卷子,考试就紧张…交卷后就知道自己哪道题做错了。物理徐老师也是课堂随时考试,有时因为一道题我也和老师辩论过。那年中考除了史地生三小科以外,文化课考完后第二天在洮南实验小学考劳动技术也是资格分,及格就行。家在农村,课堂上老师也讲了些,当年我的劳动技术考及格了,我被吉林省畜牧业学校录取了。只有两名同学及格了,那个女同学也被吉林省农机校录取了因家贫没有去读,而我另一个女同学直接报考了农机校奔委托生去的,尽管劳动技术没有及格也被录取了。学费6000多,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她六姨在浙江给她打来6000块钱才上的学。现在镇政府上班,事业家庭美满幸福女儿去年考上了厦门大学。而我当时公费生1200块钱的学费,二姨三姨四姨是我爸给下任务一家借我200块钱,后院邻居王奶奶家借我400块钱,三大爷借我100块还是200块凑齐了学费,给学校一次性交了1100多块钱,每个月还发补助29块5毛,后来涨到30块5毛。反正感觉公费嘛,上学四年中实习半年,自己交的学杂费都给返回来了。吃饭花钱,一个学期有的同学家里就给500块钱还有结余呢。比如通榆的一个女同学期末存了200块钱在银行,二年后利息得了120块呢。我是上学四年花了5000多,那时我在家拿钱什么的都有记录。每到寒暑假要离开学校手里都没钱,前郭县的董姐总是借钱给我回家。我自卑但不表现出来,那时好一点儿的西服、亚麻裙子120~160块钱,我也不敢买。土豆炖海菜5毛钱没有肉,7毛钱的爆炒大头菜就带两块肉了。早餐花卷3毛5、大米粥2毛5、一份咸菜1毛钱还是1毛5都舍不得买,尽量吃家里带来的咸菜。当时就盼着毕业,我爸说毕业就不用家里花钱了。中专四年,中四不上学让自己找地方实习半年后毕业。老师说宁可花钱也要留在市里为你们的第二代着想…多数同学都留城了(全省招生,同学们有的留在长春,公主岭,九台,安图,靖宇,永吉,松原,前郭,扶余,农安,乾安,东丰,临江,白城,洮北区,洮南,大安,镇赉,通榆…)同学们在各自领域都发展的挺好的,基本都留在城里除了我[捂脸]。(文章原创)

吉林市骨伤医院=必须为你点赞
手术前给主刀医生和麻醉师送红包,是几十年来的惯例,莫不如此。所以,母亲手术前我也准备了两个红包,但是这一次真的被打了脸。
麻醉师非常直白的拒绝了,我能察觉到它的诚恳,所以遇见主刀医生的时候,我放下红包就走了,当时办公室还有一个医生,所以他也没说什么。但是,手术后,当我向他询问术后注意事项的时候,解答完毕,医生把红包拿了出来,他说,手术非常顺利,不用担心了,所以红包你需要收回去,不然我就得上交。说的同样真诚,令我很是尴尬。不得不收回了红包。
这些天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个医院的风气如此纯正?
有两个因素:
第一,医生本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发生了由内而外的改变,最起码我遇到的这两个医生真的如此,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拒绝,我能察觉到。

第二,这个医院的主要领导,肯定起到了一个带头作用,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做到了,才能给医生们做出表率,领导做不到,医生就很难做到。
当然还有其他因素,不必探讨,这个医院在这座城市肯定不是最好的,但是我能肯定,这个医院的医德可能真的是最好的。
顺便说一下,老母亲88岁,手术非常顺利,效果很好,看着医生风轻云淡的样子,我相信他的医术不错。
不多说了,两位医生都是这个医院的骨干和中坚,谢谢你们。
昨晚在五楼卫生间门口的座椅处休息,这个时间有些人在这个位置泡脚,当人员离散的时候,我看见一个年轻的女大夫,从六楼拿着一个拖布,把五楼卫生间门口的水给擦干净了。亲眼目睹后,我真的收获了一份感动。问了一下,女孩是做核算检测的实验室医生,她下来上厕所,看见地上有水,就主动下来拿拖布搽干。一件小事,透漏的却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上述所有都是我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所以我觉得必须为这个医院点赞!!!
#头条#
大家还记得《乡村爱情》中的徐会计吗?这个徐会计演得不错,人看起来老实忠厚,说话算数,看徐会计像50多的岁数,实际扮演徐会计的人是80后,他的名字叫董三毛,本名董明印,1980年5月15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东北著名二人转演员,赵本山第31号徒弟。
董三毛在《乡村爱情》1-7中扮演徐会计,在《乡村爱情》8-13中扮演徐支书。
董三毛的作品《乡村爱情》《收获的季节》中扮演村主任刘永军。《本山快乐营》等。
2021年2月7日董三毛出演电影《兴风作浪》开播,2月16日参演的《乡村爱情》在中国大陆播出。
董三毛的妻子刘丹丹,在《乡村爱情》中扮演徐会计的妻子,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也是一对夫妻,在《乡村爱情》中只有他们两个是戏里戏外的真夫妻,刘丹丹比董三毛小3岁,出生于1983年2月27日,祖籍吉林省榆树市,刘丹丹的二人转功夫好,他们原先是一对搭档,经过长期演戏,日久生情,最后成为夫妻 。

董三毛和刘丹丹结婚后,刘丹丹为董三毛生下一儿子。
大家看看董三毛和刘丹丹的儿子的眼睛是不是跟父亲董三毛的眼睛一样啊,小小的眯成一条缝……
祝福一家三口幸福快乐,期待董三毛刘丹丹再出新作品。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战友让我给女兵捎的一封信
1987年11月,我正在连队当班长和代理排长,我的排长去为国家执行任务,走了半年多了刚回来,他马上又要出发了。
他刚回来,我就接到副营长的通知,让我去上学,上级机关和通化政府为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联合办学建立了一所职业技术高级中学,毕业之后如果有用人单位,就相当于中专毕业了,那时候的中专生含金量可是很高的,听到这个通知,我是非常高兴的。
学校分为美工,家电,财会,裁剪四个专业,因为我当过连队文书,写的散文得过奖,写的报导见过报,领导就决定让我学习美工专业,让意思就是将来我好还做文书,可是我不想学这个专业,因为我父亲和我二哥都是会计,我就想学财会专业,副营长听了我的请求,就去和上级领导打了招呼,特意给我调换了所学专业。

听到我要去上学的消息,好多战友过来和我告别,其中有一个战友挺特别的,他是我的老乡,是炊事班的班长,他让我给他捎一封信给上级机关通信连的女兵。
这个战友虽然是我的老乡,但是我和他的关系并不怎么好,基本上没有什么来往,见面都不怎么说话,具体因为什么,明天我写出来吧,题目叫:你们连队有回族战友吗?
他让我给女兵捎封信,我挺吃惊的,因为我们部队并没有女兵,整个部队只有两位女军医,她们都是首长的妻子,我们这个偏僻的地方想见到女兵,那简直就是看到七仙女下凡一样的神奇,他却能认识一位女兵,不能不让我感觉到很惊讶的。
我就问他怎么能认识这位女兵的,他告诉我,他当初去上级部队去学习收发报技术的时候,和这位女兵在一起学习的时候处上对象了。
我当时也没多想,就觉得他挺有桃花运的,还能和一个女兵处上对象,一定有过人之处,我和他没有太多的接触,并不了解他的过去,他说,我就听着吧,其实他是谎话连篇,多年以后我才知道怎么回事,彼时,他已经是一个废人了。

闲话不多说了,1987年11月13日,我们10位战友被部队的车送到了金州区火车站,每个人买了一张通票,花了12.90元,途中半夜经过了梅河口转车,这里就离我家很近了,只有100多里,一位吉林市的战友就哭着喊着要回家看看,他说回家看看就会赶紧回来追我们的,我和另一位带队的战友百般相劝才让他安静下来。
还有几位战友的家乡也不远,他们都不说话,就在那里静静的看着,我知道,只要我说让他回家,他们都马上也张罗回家的,让我们这个队伍就散了,谁家近?我家最近,我能张罗回家吗?肯定不能啊,我是党员,班长,做事要有原则的。
第二天早上,我们到了通化,部队的解放三零汽车在等着我们呢,接站的是我们学校的何副中队长,他拿着名单一个一个的对,正确无误后让我们上了车,万幸,如果让吉林市的战友回家,这事就麻烦了,肯定会通报到我们旅的,丢人不说,也是给我们旅里抹黑啊。

到了学校,我被任命为财会区队的区队长,一个区队三个班,这三个班的班长就由我找人担任了,这三个班长里有我的一个老乡,他是我一个镇上的,我不认识他,但是我认识他父亲,因为我当兵之前是单位的火车发运员,天天和火车站的货物办公室打交道,而他的父亲就是货运工作人员,有了这层关系,我们很自然的就亲近了起来,后来我对他也是有了徇私之举,今后写不写他都不一定了,怕他看到。
我的这个老乡就是通信连的,我就说起了要给女兵送信的事,他马上就说没问题,第二天就领我回到了他们通信连,直接就把我领到了女兵宿舍,张嘴就喊:王×芬,有人找,
这是我第一次到女兵宿舍啊,人生的第一次,真的很惊奇的,感觉和我们男兵的宿舍没什么区别,区别就是坐着一大帮漂亮的女兵大眼瞪小眼的看着我也不说话,我后来多次到女兵宿舍,还被女兵盛情款待过,但这第一次真的是印象深刻。

这位王×芬女兵走了出来,我把战友让我捎来的信交给了她,并告诉她战友让我给她带的话:他现在是炊事班班长了,正在努力争取入党呢。
真能吹,我入党后的两年直到退伍他也没入党,就是知道他是吹牛,我也要把话带到啊,这个叫王×芬的女兵面色沉稳,没有什么惊喜的表现,她只是说:啊,他当炊事班班长了?
就这么一句话,然后就不说话了,我把信送到了,就没有必要留连了,赶紧告辞和老乡出去了,老乡领着我到他们通信连看看,然后又去了大山腹部走了几圈,我是大开眼界啊。
一年后毕业回到部队,我的那位炊事班的老乡赶了过来,我告诉他信送到了,他很高兴,问我,当炊事班班长的事告诉她没有?我说告诉她了,是亲口告诉她的,他很开心,但是我知道他应该是凉凉了,因为王×芬根本就没给他回信,用我朋友的话讲,那就不同频,能有什么结果呢?

多年以后和战友们聚会,偶尔说起了这件事,我的一位战友当年和他一起学习的收发报,他告诉我,他们当年没有一个人去通化上级部队学习过,他只是通过内部电话和那个女兵聊天认识的,所谓的去学习的时候认识的,那就是给自己脸上抹金呢。
一个谎言,这么多年我才知道真相!
在通化部队上学吃的菜#母校食堂最好吃的东西#
1987年的11月,我们八个战友离开了大连的部队,被部队宣传科的李干事带车把我们送到了金州火车站,乘坐上了大连到吉林的火车,然后在梅河口火车站下车,又乘坐到通化的火车,在第二天早上到了通化。
大连到吉林的火车正好路过我的家乡烟筒山镇,每次回家乘坐的都是这列火车,那时候车上的乘客总是多的不可想象,很多人都是站着到地方的,现在这趟火车上乘客可少了,少的都能躺着睡觉。

我们是到通化基地上学的,那时候全国都在进行军地两用人才教育的活动,是为了培养战士有一技之长,将来退伍回到地方好能有生存能力。
我们基地和通化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在我们基地建了分校,我们这批已经是第二期了,学校分四个区队,财会区队,裁剪区队,美工区队,家电区队,四个区队就相当于四个排,每个区队有一个区队长和三个班长,我是财会区队的区队长。
我们这些学员们来自东北三省各地我们基地下属的所有部队,战友见面认识之后聊天才知道我们部队是很大的,也知道了很多从前不知道的典故和轶事,还有……。
我们学校除了几个家属,所有的学员都是外来的,其中有一个女孩是一位团长的女儿叫彭燕,她后来去河南洛阳当兵走了。
因为是临时单位,也是因为部队伙食费太低,物价太高,这里伙食就只能说是一般般了,每天早上每桌一盘红方和一盘咸菜丝,这盘咸菜丝可能是切的榨菜丝,也可能是一盘腌的雪里红,连洗都不洗,直接就放在饭桌上了,有的时候是炝拌黄豆芽,一个班十个人,就着咸菜吃着大馒头喝大米粥,吃的好香,就是红方是实在不好吃,天天吃都吃伤了,现在我是连想都不敢想了。

中午是炒绿豆芽,炒黄豆芽,炒白菜片,炒萝卜条,炒榨菜,里面放的是肥肉片,肥肉丁,没有一点瘦肉,粗萝卜条炒肥肉里面放辣椒面,我吃好这一口了,现在有空还会炒一盘吃呢,每到周日中午吃的是煮面条。
我们中队长家属随军了,却没有地方安排工作,只好在家带孩子,中队长家我记得有两个孩子,他老家是山东沂蒙山革命老区的,那时候部队干部工资并不高,养一大家子并不容易,在山东老家还有老人要养,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
嫂子就在家发豆芽卖,发豆芽可是一个苦活啊,他家是平房,不大的屋里放满了大缸,为了保暖让豆芽快点生长,大缸外面都用稻草包了起来,他家屋里特别的潮湿,天了,还不能开门开窗放放潮气,只能那么将就着住。
我们中队长姓刘,人特别的好,为人随和,谁能想到工作认真负责的他家里条件这么艰苦啊!还好嫂子有这生豆芽的手艺能贴补家用用,山东老区的大嫂真是好样的,幸好中队长的战友多,看他的面子战友们都帮他消化了很多,寒冷的冬天,战士们能吃上鲜嫩的豆芽也是不容易啊,嫂子的手天天接触冷水,那手都是通红裂口子了,手指头都变形了。

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这位山东刘大嫂真的好伟大啊!
我们学校在大山里面,哪里都去不了,休息的时候我们几个人就去后勤部中队长家遛达,有时候还会去更远的部队医院家属房副中队长家玩。
每次都看到中队长家嫂子在忙碌着,浓浓的山东口音热情的招呼着我们,我们帮她抬抬黄豆和绿豆,看她忙碌个不停,也帮不上别的忙,现在我要是听谁说山东话就会感觉特别特别的亲。
那年春天中队长转业回了山东老家,他是正营级,不知道安排到了什么单位,现在的他和嫂子也得有七十多岁了,早就应该退休颐养天年了。
中队长转业离开部队后我们就吃不到嫂子辛辛苦苦发的豆芽了,那鲜嫩甜脆的豆芽也就只有憨厚的山东大嫂发得出来,没有添加剂,实实在在用冷水发的,现在买的豆芽真的没有那股甜甜脆脆的味道。
长白山脚下,大山深处的我读过书的那所学校,永远在我心里,热情实在的刘大嫂和中队长,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愿你们身体健康!
感恩生命中遇到你!
你可以忘记我,我要永远记住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