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评论:“低价团”为何屡禁不绝

“低价团”只是旅游市场的“潜规则”之一,是时候铲除“强制购物”等旅游乱象生存的土壤了。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宋学敏 “五一”期间,一段导游辱骂游客的视频疯传网络。视频曝光后,社会舆论首先对准了这位导游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而随着调查的深入

  “低价团”只是旅游市场的“潜规则”之一,是时候铲除“强制购物”等旅游乱象生存的土壤了。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宋学敏  “五一”期间,一段导游辱骂游客的视频疯传网络。视频曝光后,社会舆论首先对准了这位导游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关于“低价团”对游客、旅游从业人员以及整个行业影响的思考也愈加深入。

  所谓“低价团”,又称“零负团费”,是指地接旅行社为争夺组团社的客源,在接待游客团队时分文不赚只收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任谁都知道“低价团”是一种噱头,赔本赚吆喝的事绝无可能,羊毛终归要出在羊身上的。因此,这些导游必然依赖游客消费拿“回扣”方能生存。如此,怎能不在服务过程中强制游客购物消费?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参与“低价团”的游客对此也心知肚明,只不过因为贪图便宜加上侥幸心理,指望团里总会有冤大头购物而自己可以置身事外。假如整个团的人都抱有这种“鸡贼”心理,就只能等着导游羞辱训斥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位女导游用了“脸都不要”、“骗吃骗喝骗旅行”、“会遭报应”等激烈言辞辱骂并威胁游客,数分钟里竟没有游客打断或者表达不满。不是他们脾气好而是心中“有愧”。为此,《北京商报》评论不客气地评道:这些年,关于“低价团”的种种龌龊,舆论早已铺天盖地。如果说价格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那么消费者就应当明白:一个“不合理低价”,包括了强制购物和人格辱骂的风险,这么说虽有些“理中客”的冰冷,但确实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参加“低价团”的游客当场被辱骂可以忍气吞声,这不妨碍事后有人将视频上传“报复”骂人的导游,因为他们知道有关部门会对导游此举进行处罚的。事后,女导游被吊销了导游证,涉事旅行社也被责令停业整顿,被骂的游客总算出了口恶气,只是类似的现象会从此绝迹吗?从一些媒体在报道时用的“导游又骂游客了”的一个“又”字措辞来看,谈何容易。新华社评论《别让“骂人导游”事件再三重演》认为,由于现有的用工机制和薪酬模式,导致与游客直接接触的导游陷入无底薪、无保障、无尊严、无身份的“四无”尴尬境地。游客不消费,导游就拿不到钱,旅行社也赚不到钱,导致“强制消费”的恶果,也成为游客和导游之间矛盾的起源和导火索。评论指出,监管这双“有形之手”并未充分发挥作用。在一个又一个案例中,我们看到监管部门俨然成了“救火队”,“治标不治本”。

  舆论看到了这一点,有关部门也表了态。旅游局监督管理司司长彭志凯说,“不合理低价”问题是我国旅游市场秩序“百病之源”。旅游局将联合有关部门,把向“不合理低价”宣战提到今年旅游工作的首位,组织开展“不合理低价”专项治理行动。不过,对“不合理低价”该如何界定,《新京报》评论犹有疑问,因为旅游局曾经为此专门向全国人大、法律界咨询过关于“不合理低价”的界定,但是截至目前没有而准确的说法。《新京报》评论建议,在法律未明晰之前,其实更好的办法应该是采取行业自律的形式。也就是说,通过旅游业行业组织定期发布各类旅游线路的合理价格,供消费者参考,对于一些旅行社恶性竞争,低价揽客的行为,由行业组织给予公开谴责等等。

  “低价团”只是旅游市场的“潜规则”之一,是时候铲除“强制购物”等旅游乱象生存的土壤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127/
1
上一篇评论:行人过马路 不能靠“运气”
下一篇 帮办回音:7日 留言已解决4条处理中9条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