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假扮国家公职人员行骗,当阳20余人遭忽悠

防防防!四类骗术专盯老年人 记者 李理 通讯员 杨晓彤 【阅读提示】 冒充国家公职人员,两男子流窜至当阳坝陵、玉阳办事处等地以办低保、房产证、残疾补贴等理由,在长达近两年的时间内,对20多人实施招摇撞骗和诈骗共计22起。日前,当阳男子宋某和枝江男子

  防防防!四类骗术专盯老年人

  记者 李理 通讯员 杨晓彤

  【阅读提示】

  冒充公职人员,两男子流窜至当阳坝陵、玉阳办事处等地以办低保、房产证、残疾补贴等理由,在长达近两年的时间内,对20多人实施招摇撞骗和诈骗共计22起。日前,当阳男子宋某和枝江男子赵某被当阳市人民法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罚金各5000元。

  这一系列案件中,受害方都是老年人,其实老年人受骗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但类似事件仍然频频发生。为什么?哪些骗术就“盯紧”了老年人?今天,让我们来盘点一下。

  冒充邻居,陌生男骗财

  2014年下半年的一天,75岁的张大爷走进了派出所的大门,“我被人骗了钱,他说他是房管局的!”在民警的询问下,张大爷缓缓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当天下午1点半左右,张大爷在自己家里休息。突然,两名骑着白色踏板车的男子来到了家中,由于对方表现出与自己熟稔的样子,自己便试探性地询问他是不是已故的老书记的儿子,对方立刻回应称:“对啊,我是他儿子,您还记得啊!我现在在房管局上班,可以帮您办一下房产证,有补贴的。都是老邻居了,这个一政策出来,我就来您家里了。”

  听到这个消息,张大爷没有丝毫怀疑,连忙询问应该要怎样办理。“办这个手续所有手续费加起来大概2300块钱左右,您可以把钱给我帮您办,今天就能办成,免得您腿脚不方便还得跑一趟。”听到对方这么说,张大爷立即回房间拿了2300元现金交给了他。拿到钱后,对方当即表示,让张大爷在家准备点茶水,等自己办完就回来。

  待两人离开后,张大爷转身准备去泡茶,却越想越不对劲。他找出村干部的电话,拨过去询问情况,被告知根本没有这种政策。意识到被骗的张大爷赶紧来到了派出所。

  骗子现身,理发店落网

  就在张大爷报警后不久,又有一名70多岁的市民杨奶奶报警称自己被骗。与张大爷情况相同,杨奶奶遇到的也是两名男子,身高、外形与张大爷所描述的相似,不同的是,这一次,两人摇身一变,成为了村干部,见老人年纪这么大还在田间劳作,自称可以为她办理养老保险,骗走了老人本就不多的积蓄。

  为了找到这两名男子,当阳警方在案发地展开了大面积的摸排,发现被骗的远不止这两位市民。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民警逐渐缩小了排查范围,较终将目标锁定为41岁的当阳男子宋某和47岁的枝江男子赵某。2014年9月,当阳警方在一个理发店中将两人抓获。

  宋某有过犯罪前科,出狱后的他并未改邪归正,而是继续走上了这条道路。2013年9月,赵某在枝江一个茶馆里,认识了曾因冒充公务员服刑2年的当阳男子宋某。由于两人都没有正当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在一次“坦白”后,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合伙招摇撞骗和诈骗的道路。

  “我一般是先上去套近乎,老人把我认成了谁我就冒充谁,来骗取那些老人的信任,然后顺着问他们有些什么困难,再针对这个冒充相应的工作人员,说能给他们解决问题,老赵就负责在旁边帮我圆场。”在证据面前,宋某交代了欺骗老人的经过。

  四类骗局,老人容易中招

  在民警掌握的22起招摇撞骗和诈骗案中,二十余名受害者年龄均在50岁以上,以65岁到80岁的老人居多,被骗理由大多是办理低保或养老保险。其实,在日常的生活中,骗取老人信任的并不仅仅只有这一个办法。

  据了解,常见的骗取老人信任的骗术分为4类。一是冒充公职人员。如上述案例中的杨奶奶、张大爷等,他们大都是独居在家,儿女鲜少在身边,生活上又或多或少有些困难,当“熟人”或者有能力帮他们解决问题的“公职人员”出现时,很容易骗取他们的信任。二是出售廉价物品,其中尤以购买“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被骗的居多。2014年11月,一卖假药团伙被查,该团伙很短时间内便获利7000余元,所有被骗市民均系老年人。三是冒充“远房亲戚”。2014年1月,七旬老人朱婆婆接到一个“猜猜我是谁”的电话,被“远房表弟”“借”走两万元。四是利用电话发布各类信息,如中奖、涉嫌犯罪等,让市民转手续费或检查账户等。2014年5月,家住伍家岗的李大爷接到电话,称其涉嫌洗钱,需检查账户资金的合法性,被骗走30多万元。

  支招防范,杜绝老人被骗

  其实这些骗术在许多人看来并不高明,但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老人为何频频中招?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们抓住了老人的心理。许多老人因儿女不在身边,时常觉得孤单,不法分子佯装成亲属则很容易令其上当;大多数老人都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对于买东西也十分节俭,甚至有些贪小便宜,其实是不愿意给儿女造成经济上的负担,不法分子利用该心理,从经济上制造骗局,也很容易让老人落入陷阱。

  作为子女,一定要告诉老人,不能让不认识的人进家门,上门推销的产品不要买,小便宜绝对不能贪,自己及家人的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或其它证照应妥善保管,不要随意拿给他人看,独居老人或常在家的老年人,家中不要存放大量现金、存折、首饰和其他贵重物品。在日常生活中,子女要多与老人沟通,提高他们的自我防范意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078/
1
上一篇6岁血癌女孩急需AB型血救命 爱心涌动宜昌城
下一篇 当年诊所看病囊中羞涩 好心老中医减免药费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