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分局民警开展防范通讯网络诈骗宣传。
近年来,通讯网络诈骗形式多样,骗子犯案手法不断翻新,受害群众开始从以老年人为主逐渐扩大到社会各个阶层。从冒充公检法到冒充黑社会,从代收房租换卡到替朋友垫付医药费……虽然类似案件新闻多有报道,但上当受骗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甚至被骗金额屡创新高。用一个电话、一条短信或一个假冒的网站,骗子就能把人们银行卡里的钱悄悄转入自己账户。为什么骗子能屡屡得手?
陌生人打来威胁电话
日前,正在上班的李先生突然接到一陌生男子打来的电话,该男子自称是“黑社会”成员,威胁李先生说有人出5000元让他砍掉李先生的腿,李先生若想保住小命,必须给自己5000元,由他出面帮李先生把事情摆平。接到电话的李先生听得是一头雾水,自己并没有得罪什么人,怎么会惹来“黑社会”上门来寻仇呢?
见李先生对自己的话不是很相信,打电话来的陌生男子随口说出李先生的姓名等一些个人信息。李先生听到自己的私人信息被陌生男子了解得一清二楚非常吃惊,认为对方对自己如此了如指掌,可能真的是有人要花钱砍掉自己的腿。为了求得平安,没再多想的李先生立刻直奔附近银行准备向对方汇钱。
在西青开发区派出所辖区内银行值守的治安巡逻员见前来汇款的李先生神色慌张,便上前询问其汇款缘由。一开始,李先生惧怕“黑社会”成员知道自己向别人透露后恼羞成怒,怎么也不肯和治安巡逻员讲话。直到有民警赶到现场再三做工作后,李先生才向民警说明为何汇款。
民警听取李先生的叙述后,详细询问了其之前是否和谁有过过节,李先生肯定地表示,自己平时安分守己,从没和谁结过怨。随即,民警用李先生的手机回拨过去,发现该电话号码是一外地号码,在民警向对方表明身份后,对方当即将电话挂掉,再次拨打时该号码已是关机状态。
经过核实,民警确认了这是一起通讯网络诈骗,并告诉李先生,此类电话是诈骗分子骗术的新招数,假冒黑道帮派,以电话恐吓民众,进行人身安全威胁、恐吓,利用民众“破财免灾”的心理达到诈骗钱财之目的。听完民警的介绍后,李先生顿时吓得冒出了一身冷汗,庆幸自己遇到了值守民警,这才避免了损失。
骗子爱玩“心理战”
公安西青分局开发区派出所民警于涛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通讯网络诈骗背后实际上是骗子玩的“心理战”。传统骗术的受害人一般是因贪念、无知而上当,但近年来发生的不少诈骗案件中的受害人并没有贪念,大多数很有社会阅历并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却因诱导、信任、担忧等心理原因,使自己的财产在短短几分钟内被骗个精光。
民警为记者举了一个案例:受害人张先生因为创业资金不足,便想到了贷款。可是正规银行一是需要抵押物,另外贷款周期相对较长,正在发愁时,张先生在网上看到一个可以办理贷款的帖子,于是就加了发帖人的QQ。通过聊天得知,发帖人是“小额贷款公司”的王经理,王经理告诉张先生可以提供15万元贷款,但张先生每月要支付10%的利息,且需要在两年内把贷款还清。张先生当即同意。接着,王经理要求张先生交一些保证金和手续费用,张先生没多想,通过网上银行转账给对方6000多元,然而,此后张先生等待多日未见贷款下来,方知自己被骗。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犯罪嫌疑人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发送虚假贷款信息时,通常以无抵押、不需要手续费、低息等诱惑受害人,利用的就是被害人急于贷款的心理。等被害人与其联系后,就会被要求向指定账户汇验资款,以证明还贷能力。而正规贷款会对个人信用严格审查,根本不会在贷款发放之前以任何形式要求先行支付利息和担保金。
此外,犯罪嫌疑人冒充公检法实施诈骗犯罪时,通常会抓住被害人害怕、慌乱的心理,用特殊软件任意修改号码,让来电显示为110、119等特殊号码,骗取受害人信任。还有些犯罪嫌疑人会假意询问银行账户、余额、验证码、交易单号等看似无关紧要的信息,再利用受害人放松大意的瞬间,利用反向打款等方式骗取钱款。
总之,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主要是使用漫天撒网的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铺开发布范围,使得侵害面变大,民警追踪起来也相对困难。一旦受害人符合骗子预设的心理特征,就会很容易听信骗子的话,从而一步步走进精心设计好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