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岛的一角,有一处荒废了31年的宅子。
名字叫嘉贤台,1990年建成,早期是银行职员宿舍,简单设计俨如公共屋邨。
1993年,这里被同珍酱油以2.4亿元购入,也没翻新,也没放租,一直被荒废至今,被当地街坊视为“鬼屋”。
面积约2600平米,有测量师预计价格应该在25亿以上。
老年人现代养生在一日三餐上讲究低脂、低盐、低糖的清淡饮食。在我父母大学里90岁以上的老人很多,他们大多数人都吃了一辈子食堂的饭,是不是长期“吃食堂”有助于延年益寿?
时常看几位条友晒的家常便饭,真堪称色香味美俱全,隔屏都能闻到那饭菜的清香味道。我自己很少做饭,今天就晒晒校园食堂的部分饭菜。
我居住的以家属楼为主的园区里有两个食堂,正巧在我们楼斜对面。楼上食堂菜品卖相好些,价格也稍贵。主食有米饭、馒头和面条。我今天留意数了一下,凉热菜加在一起有近30种选择,还不算6种面条的“浇头”,北方称作“卤”。
楼下有专门卖主食的柜台,每天都有各种馅儿包子、馅儿饼、玉米面窝头或“贴饼子”、葱油饼、粗粮发糕、芝麻烧饼、芝麻酱花卷、普通花卷、馒头、玉米、红薯、血糯米饭、白米饭、炒饭、炒面和炒饼,等等,我都记不清了!卖菜有两个柜台,每个柜台里都有约20种荤素菜选择。鱼一般是分段位卖,油炸虾是论“个”卖。
我拍出照片才发现效果很差,黑乎乎一片,当然实物也没有色淡多少,北方人烧菜油多、酱油多、盐多,其他还有什么调味料我没去采访厨师。真不知道常年吃这种饭菜的学校员工们活到90多岁的秘诀是什么!
8月初回北京时,每天吃完食堂的饭我会抱着水瓶“牛饮”。一次我实在忍不住,问了一位卖菜师傅,是不是按“下地”的人咸淡口味做菜,那位师傅一脸的疑惑,可能在我之前没人评论过菜的咸淡。之后和一些校内熟人谈起此事,她们说,是“下地的人”给大家做的菜,如果口味不重、不咸就奇怪了!大家理解“下地”的意思吗?
#头条创作挑战赛# #欢迎光临我的生活##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