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自小聪颖,17岁参加广东乡试,得第八名举人。考官李瑞梦对他的才华非常赏识,请人做媒将自己兄弟李朝仪的女儿许配给他。李朝仪时任京兆公,他的女儿李惠仙当然是大家闺秀。
嫁夫随夫,在京完婚后,梁启超带着妻子回到广东故乡。梁家生活贫寒,李惠仙没有任何怨言,两人感情鹭港,相敬如宾。
1899年底,梁启超应康有为之邀到檀香山参加何姓侨商的家宴。他刚进何家大门,便有一位年轻女子迎出来,她就是何蕙珍。就是后来人说的梁启超"双惠之美"的第二惠。何蕙珍是何姓侨商的女儿,年方二十,从小受西方教育,英文流利。当天父亲派她给梁启超做临时翻译。
梁启超演讲时,慷慨激奋,何小姐翻译得流利准确,尤其是她对梁启超先前的著作非常熟悉,让宾客大感意外。何蕙珍在席间谈吐不凡,加上正值芳年,她和梁启超像熟知多年的老友一般。饭后,何小姐说,非常赞赏梁先生的才华。同时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慕:"我万分敬爱先生,但可惜仅爱而已。今生或不能相遇,愿等到来生。”梁启超很意外,但家中有妻,拒绝了。何蕙珍托人告知,今生不嫁人。
何蕙珍没有气馁,反而更敬重他的为人。为取得梁启超的好感,何蕙珍说服父亲为梁启超的活动捐款,写文替梁启超辩护。回到檀香山,梁启超又一次见到何蕙珍,何蕙珍说"请先生赐一小像,即遂心愿。"梁启超同意了,何蕙珍回赠了亲手织的团扇。她对梁启超已几近痴迷,表示"我愿意下嫁先生为小"。
梁启超的几位好友也劝他与何小姐结合,这样可以辅佐他的事业。回到住处,梁启超心情难平静,何蕙珍毕业于名牌大学,在事业上确实可以互帮互助。何蕙珍能一而再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定是痴情之人。但家有贤妻又岂能任自己儿女情长。他提笔给远在日本的妻写信,说了与何蕙珍相识的经过…,请妻子帮自己拿主意。
不料,李惠仙回信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速.....",她表示自己远在异地无法照顾他,若有女子愿代为照料当然更好。梁启超思前想后,如果有何蕙珍的帮助,事业上定能驰骋,但现实、人情都不允许。于时,他给何蕉珍去信,说了此意,表示自己流亡在外,头值十万,随时有生命危险,爱妻尚聚少离多,不能再连累她。
何蕙珍又一次离开。1924年,梁启超的结发妻子李惠仙病逝,身边少了一个支持理解他的人,悲痛万分。何惠珍得此消息后远道而来,劝他节哀,也希望能重续前缘。这一次,梁启超以"年迈不想再婚"为由,第三次拒绝了她。何蕙珍不甘心,再上门来。最后,梁启超干脆闭门不见。用何惠珍家人的话说,茶都不泡一杯,甚是薄情!
其实,梁启超是真心喜欢何憨珍的,只是许多年过去,年少的气盛,汹涌的激情,冲动的爱情都已过往。既然年轻时拒绝,到此时不如拒绝到底,给彼此留个美好印象。他的薄情,实为多情,他是真正的国学大师。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要上头条##头条# #头条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