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淮阴侯韩信,年少时居然过着蹭吃蹭喝的生活。后来,有位亭长老婆就不高兴了,因为他一连几个月都来亭长家白吃,最后,韩信被亭长老婆变相赶出家门了。
如果有人来你家里白吃白喝几个月,你会怎么办呢?
我想大多数人都是不愿意的,这时候,怎么拒绝又不伤人,很考验人的情商。
亭长老婆的拒绝方式,还是蛮搞笑的,她为了让韩信吃不上饭,特意起了个大早,赶紧把饭菜做完,完了之后还不是正大光明地吃,而是躲在房间里,捂着被子偷偷吃。
韩信来亭长家后,就没有食物可吃了。
韩信很生气,但是没办法,谁让当时的韩信是个穷小子,韩信又不能进亭长老婆房间去跟她抢饭吃。
所以韩信走了,招呼都没打一声。
之后韩信在城下钓鱼,附近有很多老太太在河里洗衣服,很多老太太也注意到韩信了,因为韩信无处可去,天天在这里钓鱼。
其实有一位老太太见韩信可怜,经常带饭给韩信吃,韩信一连蹭吃就是几十天,老太太没说什么,依旧如故。
韩信对老太太是心存感激的,因为老太太没有嫌弃韩信,韩信对老太太说,我以后一定会报答你的。
正常来说,听到有人要报答自己,心里隐隐有些骄傲。
但是老太太没有,说,你自己都不能养活自己,我是看你长得一表人才,可怜你,才愿意帮助你,并不求你什么回报。
老太太是直接批评了韩信,鼓励他要自食其力,这也给了韩信一个目标,人,要先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财务自由是其次。
老太太也教会了韩信一个重要的道理,别人对你有恩,自己心中要铭记;你对别人有恩,希望可以忘记,不求回报。
老太太的这番话,也对韩信造成了很重要的影响,韩信对知己者是效忠报答的。
而且老太太的这个处理方式,很赞,有话直说,又不伤韩信的自尊。
其实老太太也不太想让韩信天天蹭饭,但是她多余的话、多余的动作一个没干。
直到韩信说起,老太太就鼓励韩信要自食其力,她给韩信指了一个前进的方向。
亭长老婆就不一样了,明明很想让韩信走人,藏着掖着不说,还做了很多弯弯绕绕的动作。
在现实生活中,像亭长老婆这类人,其实不少;但是老太太这类人也很多。
你呢?在生活中遇到过哪类人?他们是怎么处理事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历史#
韩信命令他的副将准备好食物,准备打败赵军之后庆祝一下,关键此时都还没有和赵军见面,此时所有人都不相信,只是一味地应付。更可气的是,韩信直接命令军队出井陉口后背水列阵,自己的军队都没有了一点战意,再加上赵国军队看到后哄堂大笑,更让汉军尴尬不已。
韩信故意把这些人带到了一个绝境的地方,是个人都知道在这,一点退路都没有,对于韩信的部署嗤之以鼻,只是应付,不尽力,但最后却都成了韩信的忠实粉丝。韩信都干了什么?
在井陉口大战前夕,韩信派人打探赵国的动静,结果知道了陈馀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高兴得受不了,命令大军径直往前走,直到走到了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才停下来。
就在这个地方,韩信开始调兵遣将,先是命令2000人人手一面红旗,抄小道到山上隐藏起来,看到赵国军队来攻打我们,你们就带着2000人袭击赵国的大营,并把他们所有的旗帜取掉,插上汉军的旗帜。领头的更是嗤之以鼻,准备看韩信怎么战败的,看他笑话。
到了决战的时候,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一开始汉军佯装败退,确实引诱了赵军前来决战,那2000人一看佩服不已,按照韩信的部署去做了。
转眼放到战场上,韩信的汉军退到了河边,已经无路可退,于是就在河边竭尽全力地斩杀赵军,这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策,让汉军勇猛异常,赵军很快败下阵来,准备退回自己的大营。
可是等到赵军回来看到整个营寨都是汉军的旗帜,整个赵军再也没有了战斗的勇气,被汉军给打败。不仅杀了陈馀而且活捉了赵歇。
韩信的背水一战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不论是自己的军队,还是敌军都没有看透,直到战役打完,所有人都惊呆了,特别是汉军这边,对韩信佩服的五体投地。
在《资治通鉴》中对于韩信这次背水一战的描述,十分细致,对于那些熟读兵法的人来说,绝对不会这样用计谋,但是韩信却敢这么用,为什么呢?这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兵仙”的想法。
在我们现代中,不论是生活还是商业关系中,兵法都在使用,但是如何才能像韩信那样使用,我们真得好好看看这部《资治通鉴》,在细致的描述中,领略高超的兵法思想。#历史有知识# #历史# #我要上头条#
资治通鉴全4册正版包邮原著完整无删减彩色烫金白话文全注全译
韩信评价项羽:虽然一声吼能让千人害怕,但是不能任用贤能,只是“匹夫之勇”;虽然见人恭敬慈爱,见到病人分食物给他吃,但是当部下有功劳要封爵位时,他能把印章的棱角把玩地磨平了也没舍得给人家,只是“妇人之仁”;他所过之处,没有不残忍地消灭对方的,天下人都怕他远离他,“名为霸王,实失天下心”。所以他的强大是假的,很容易变弱。
有朋友常常问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这是因为不知道“仁”还要和智慧结合。《孙子兵法》里说为将要具备“智信仁勇严”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不能太偏,太偏仁就容易懦弱,就容易被欺负,自己觉得委屈。所以,一个人要想真正强大,就要全方位地修炼自己,提升自己。#个人成长#
#请用你家乡的特产证明你们是哪里的# 敬爱的周总理家乡人民报到。当然除了周总理,我们这里还有大军事家韩信、西汉辞赋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小说家吴承恩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另外,我们这边还有各种美食,是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一,有“开国第一菜”美誉的软兜长鱼、让人欲罢不能的小龙虾等,2021年还被评为世界美食之都。
你知道我的家乡是哪里了吗,欢迎前来旅游哦![呲牙][呲牙][呲牙]
公元前203年,齐王田广架起一烹猪的大锅,灌满水,猛烧火,然后,将刘邦的谋士郦食其,活生生扔进锅中!不久又将其捞出,而郦食其竟脱去衣服裹住头,纵身跳入滚烫开水,狂笑着被煮死!
本来郦食其已靠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齐王投降汉王,2人每天纵酒作乐。谁知韩信不服气:你郦食其就这样不费力,得了齐国70座城池?
他连夜带兵偷袭,齐王以为郦食其出 卖了自己,将其烹杀!
这真是:不料韩信不听话,十万大军下历城。齐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
齐王向东逃跑,同时派人向楚求救。
项羽派龙且率兵,与齐王合力抗汉,号称20万之众!
龙且根本没把韩信放在眼里,他急求战功,与韩信隔潍水东西(山东境内的潍河)摆开阵势。
对方人多势众,硬拼不行,得出奇招!韩信派人连夜做了10000多条袋子,装满沙土,阻塞潍河上 流。
然后,他率一半军 队,涉水进击龙且之阵。
龙且出兵迎击,韩信假装败退,引诱对方率军渡江追击,龙且果然上当!
看准时机,韩信下令:拉开潍河沙袋!
一时间,河水汹涌而来!龙且的楚齐联军,被分割成两部分,军心大乱!韩信军掉过头来,猛烈截杀,龙且当场身亡!
东岸的齐楚联军,见西岸军被歼,吓得四处逃窜!韩信率军急渡水,追击至城阳,楚军皆被俘虏。
潍水之战后,韩信又分路追击,逐一清理残存的齐国败军。不久,齐王被杀!
就这样,韩信以少胜多,闪电般平定齐国!
此时的刘邦,日子不好过,他差点被项羽一箭弄丢性命,被困在了荥阳!他给韩信写信,眼巴巴盼着韩信能帮助解围。
“齐国伪诈多变、反复无常,南面紧邻楚国,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出现动 乱。请求汉王封我为齐国假王,镇抚齐国。”
看到韩信的回信,刘邦大怒,认为韩信落井下石,气得破口大骂:“我在这儿差点死了,指望你帮我一把,你却跟我谈条件,想自立为王?”
旁边的张良踢了刘邦一脚,压低声音:“你困在这里,能阻止韩信成王?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成全了他,千万不能逼反了他啊!”
刘邦是何等聪明之人,马上反应过来:是啊,如果与韩信翻脸,韩信不帮他打楚军,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岂不要拱手让人?
于是,他故意提高嗓门,骂得更厉害!当然,话主要是说给韩信使者听的:“大丈夫,要当就当真王,做什么代理假王?张良,你赶紧去册封韩信当齐王,瞧瞧这个没出息的家伙!”
张良去韩信军中,册立其为齐王,真实意图,当然是要征掉其军 队,攻打楚军。
要说刘邦这一招,真是高明啊!
龙且死后,项羽第 一次感到后方空 前的危险,他派武涉前往齐国,对韩信这个自己曾看不起的手下,说起了软话:“如今楚汉相争,决定天下的筹码,却在你手中!
刘邦贪得无厌不可信,如果项王灭亡,下一个就轮到你!三分天下,行不?”项羽的意思,是希望韩信保持中立。
看,两方力量都在争取韩信,处在如此关键位置,韩信会作何选择?
“当初我服侍项王,官位不过执戟郎 中,进言不被听从,献策不被采用,但汉王授予我上将印绶,交予我数万士卒,脱下自己的衣服给我穿,分出自己的食物给我吃,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
我韩信受人 大恩,背叛不祥,我的心意与决定,至死不变!”
可见,刘邦当初对韩信知遇之恩,发挥了大作用!
从一个游手好闲的混混,到天下共主,刘邦的成功,和他善于用人的智慧分不开。
“就出谋划策来说,我不如张良;就安抚天下,供给军饷来说,我不如萧何;就联合兵力,打胜仗来说,我不如韩信;这3个人都是杰出人才,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夺得天下的原因。”刘邦说。
正是因为心胸豁达,刘邦手下人才济济,才成就了一番霸业。
善于用人,比自己能干更重要!
关注捻字为花,我们一起读历史,品人生。
#中国历史上的哪个皇帝最善于用人# #请回答,你的年度知识点# #翻阅2021#
韩信落魄时差点饿死,一个老妇给他 饭吃,他发迹后是如何回报的?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 本来已经被秦始皇强势镇压的各路诸侯,早已磨刀霍霍,等到秦始皇死后,这种动乱就一下子呈井喷式爆发了出来。 或许秦始皇根本想不到,自己想要传承万世的江山,仅仅到了二世就灭亡了。 那么在推翻秦朝暴虐的统治过程中,谁的功劳最大呢?其实当属楚霸王项羽,正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说到这,不少人或许会说,扯吧,刘邦难道没有功劳吗,当然也有,不过单单就推翻秦朝这件事情上,刘邦出的力,并没有项羽大,而刘邦汉王的名号,也是楚霸王项羽册封的。
项羽死了,刘邦赢了,汉朝建立了,刘邦从一个混混,实现了人生的逆袭,当了汉朝的开国皇帝。 但刘邦的江山并不是他自己打下来的,他手下还有一群能人,其中最厉害的当属“汉初三杰”,可以说没有这三人,刘邦根本打不赢项羽。 这三人分别是张良、萧何和韩信,而这三人中,又数韩信出身最为悲催,甚至在落魄时还差点饿死,后来一个老妇好心给他饭吃,才解了韩信一时之危,那么他发迹后是如何回报这位老妇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韩信年轻时说起。 韩信以蹭饭为荣。 韩信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以至于经常吃不起饭,但是对于韩信来说,苟活还不成问题,因为他脸皮还是比较厚的,尤其是在蹭饭这一事情上,韩信更是游刃有余。 而被韩信看上的人就是当地的亭长,放到现在来说,就类似于派出所的所长,亭长为人还可以,对于韩信的蹭饭也没有往心里去,但是亭长的老婆却很烦,想想也是,韩信又不是没有长手长脚,一个年轻小伙子,不去自力更生,天天蹭饭这算什么事。
于是为了赶走韩信,亭长的妻子每次都是在韩信来之前,就把饭做好,然后端到内室去吃,而韩信到了的时候,结果发现来晚了,没吃的了,后来韩信找到了窍门,那就提前去亭长家,结果准备的饭菜却没有韩信的。 韩信又不是傻子,自然能看出亭长妻子的用意,于是韩信竟然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了并且发誓不再回去,你还别说,蹭饭蹭到韩信这个地步,那也是没谁了,好像他的蹭饭就是心安理得,而亭长妻子拒绝他蹭饭,倒是无理取闹了。 韩信遇到了一个好心的老妇人。 韩信发誓不再去亭长家蹭饭之后,立即就陷入了窘境,因为他没有经济来源,自然也无法得到食物,不过韩信并不慌,他认为自己可以来个“荒野求生”,干脆效仿姜太公去野外钓鱼去了。 可是韩信却没有姜太公的运气,他钓鱼是为了吃,而姜太公钓鱼是为了钓“人”,结果是姜太公钓到了周文王,而韩信连条小鱼都没有钓到,这下就很尴尬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而韩信钓不到鱼,就面临被饿死的结局。
不过韩信的运气还是可以的,因为他在钓鱼的时候,正好有一群老妇人,每天都在河边洗衣服,其中有一位好心的老大娘看到了快被饿死的韩信,于是就拿出自己准备的饭给韩信吃,韩信倒也不客气,毕竟有送上门的吃的,不吃白不吃。 就这样一连几十天都是吃着老大娘送来的饭,韩信觉得很美,至少他再也不用时时刻刻盼着鱼儿鱼儿快上钩了,但是老大娘没法一直给韩信送饭,后来老大娘需要到别处去洗衣服了,自然无法再给韩信吃的,韩信估计也觉得怪不好意思的。 一个堂堂男子汉,竟然靠老妇人的接济才能苟活,说出去还不被人笑话,于是韩信就对老大娘说,将来一定会好好报答她老人家。
可是这位老妇人听到韩信的话,就很生气,就对他说,你身为大丈夫却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韩信听了老大娘的话,心中一阵悸动,或许正是老大娘的刺激,韩信改变了初衷,开始自食其力,去跟随项梁,后来又成为了项羽的手下,可是都不受重用,知道后来投靠了刘邦,遇到了萧何,属于韩信的辉煌终于到来了。 韩信回报老妇人。 韩信得到了刘邦的重用之后,那是大显神威,汉朝的江山,韩信打下了一半,后来因功被封为王,韩信的光芒那是照射千里,永留青史。 不过韩信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当他发达了之后,就想起了曾经接济自己的老妇人,也想起了自己曾经对老妇所说的要报答她的许诺。 由于韩信发迹和漂母接济他时,距离并不算远,所以韩信并没有废多少力气,就找到了当年那位好心的老大娘,并且给了这位老妇人“千金”,而老妇人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初的善举,会为自己带来这么大的一笔财富。
韩信报答了漂母,这件事在当时和现在都是一段美谈,但是这背后其实也有了韩信的小心思,那就是让当初嘲笑自己的人看看,现在的自己已经攀登到了他们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韩信终究靠着自己的实力,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只不过韩信最终也没能善终,不少人人得到了权力就会忘记初心,韩信也不例外,仗着自己有大功,却不顾功高盖主的危险还想谋反,最终被吕后和萧何设计杀害。
这个“亨”在“既济”、“未济”两卦中均读作通“烹”,烹饪。见《史记·韩信传》:“狡兔死,猎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易经》乃是周文王写给他的继任者用来治理国家的指导书,此《既济》卦与《未济》卦,是《易经》作者周文王采用生活中烹饪时要对烹饪要素中的水火全面进行调节的典型例子,告诉他的继任者“治大国若烹小鲜”,提醒他的继任者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要思考可能出现的弊病事先加以防备。此未济卦说的是:{烹饪过程中对水火等要素}不调节。烹饪是微细的事物操作时犹豫不决汤水干了不调节就停止,烹煮食物这样结束,没有益处。(“小”微细的事物。“狐”狐疑。(遇事犹豫不决。)《康熙字典》又曰:狼狐搏物,皆以虛擊孤,狐从孤省。又或以此故也,音胡,疑詞也。《易·解卦》田獲三狐。“汔”水干涸。“济”停止。“濡”ér同“胹”。烹煮食物。《汉语大词典》“ 渪3”的今字。同“胹1”。谓以汁调和烹煮。《礼记·内则》:“濡豚包苦实蓼,濡鸡醢酱实蓼,濡魚卵酱实蓼,濡鼈醢酱实蓼。” 郑玄 注:“凡濡,谓亨之以汁和也。” 陆德明 释文:“濡,音而。”)以此看出:将未济卦解成“小狐狸过河,弄湿了尾巴。”与未济卦辞本义相差甚远矣。
易经六十四卦之“未济卦”解卦
#如果发生了战争,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是不是粮食呢# 一旦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毫无疑问的是食物、水、药物是最珍贵的,三者缺一不可。这些东西都是保命的,有了它们,将士们才能有底气,才能有效投入战斗,才能有效打击敌人,才能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古人尚能“军马未动,粮草先行”,更何况我们呢。刘帮与项羽打了几十年仗,屡战屡败,可一旦有喘气的机会,就又来缠着项羽,弄得项羽头疼不已,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结果项羽自刎乌江,刘帮高唱大风歌,建立了大汉王朝,就是因为他手下的三杰作后盾。刘帮说我为什么得天下,就是因为我有这三个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子房;给馈饷,不绝粮,我不如萧何;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萧何是管物资的,可见后勤保障在战争中重要作用。
【韩信回乡】
公元前202年,韩信被封为楚王,带兵回到淮阴。
人马全部安顿好后,韩信决定抽点儿时间办点私事。
他先想的是报仇,把当年那个羞辱他的屠夫碎尸万段。
那一天,韩信带着几个随从,来到那个屠夫家里。屠夫早就知道当年他胯下的“小儿”已经被汉王拜了大将军,先封了齐王,又封了楚王,如今是汉王的重臣了。
自从韩信的大军进了淮阴,他就一直惶惶不可终日。
韩信一进他的院子,屠夫就从屋里跑出来,跪趴在尘土里。
看着当年让自己蒙受了奇耻大辱的仇人,韩信恨得牙根都痒痒,一时竟不知道怎么杀他才能解心头之恨。
要知道,就因为受了这个人的胯下之辱,韩信的求职之路多费了多少周折呀!不但项羽瞧不起他,刘邦起初也因为此事瞧不上他,若不是萧何拼死力荐,弄不好韩信至今还是无业游民。
更加可气的是,即使现在韩信已经贵为大将军、楚王了,一些敌人和对立派,还动不动就拿他当年钻裤裆的经历作为把柄,残酷地打击他、刺激他。
这个屠夫,给韩信的人生打上了一个终生无法消除的耻辱烙印。
怎么弄死他才解恨呢?
韩信正这样想的时候,就见屠夫的门口,有个女人露了一下头,接着缩了回去。虽然只有惊鸿一现,但那个女人的清丽还是被韩信收在了眼底。
韩信大喝一声,什么人敢偷窥本王?出来!
那个女人哆哆嗦嗦地出来了,跪在了韩信脚下。
韩信在内心深处赞叹了一声,真是国色也。
韩信问,你是什么人?
屠夫接过话来说,回大将军,这是内人。
就在这一瞬间,韩信忽然改变了主意。
韩信忽然笑了,笑得非常灿烂。
韩信说,你们都起来吧,若非当年所赐胯下之辱,岂有今日之韩信?韩信此来,并非寻仇,而是报恩,这样吧,你也不用再杀猪了,就到我帐下效力吧。
韩信让屠夫在他手下当了一个中尉。
此后的几天,韩信不理军务,每天都到那个屠夫家串门,门口有四个护卫守着,不让别人进来。
每日,韩信都和那女人说些打仗时发生的一些奇闻趣事,女人听得很高兴,每日里敬茶倒水,眉目含情。而韩信却严守君子之道,不曾越雷池半步。
有一天,屠夫回家,却被韩信的护卫拦住了,在门口足足等了一个时辰,才见妻子满面春风地送韩信出来。
韩信走后,屠夫质问妻子,大将军和你在屋里做了些什么?
妻子如实回答,大将军只是喝茶说笑,未曾做过什么。
屠夫不信,却又不敢拷问妻子,怕韩信知道了降罪。
第二天,屠夫就求见韩信,跪在地上说,内人承蒙大将军垂青,如将军不弃,小人愿将她献与大将军。
韩信大怒,喝叱道,你当我韩信是霸人妻眷的恶人吗?
屠夫便不敢再言。
那一段时间,韩信的大军一直在淮阴休整,没有战事,军务也不繁忙,他就频频地去屠夫家串门。
屠夫感觉到周围的人开始视他为异类了。不但是军内的将士,就连处了几十年的街坊邻居也向他投以鄙视的眼光。
有一天,他手下的一名军士喝醉了酒,竟然将一顶绿帽子直接扣到了他的头上。
这屠夫也是一条响当当的汉子,哪曾受过这样的侮辱,就和那军士打了一架,不想那军士看似弱小,却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游刃有余地将他戏弄着打了一顿,他只好在众人的嘲笑声中灰溜溜往家走去。
屠夫到了自家门口,护卫却不让他进。争执之下,几个护卫又将他摁在地上暴打。
偏偏在这时候,他的妻子又满面春风地将韩信送了出来。
屠夫多年来一直称霸市井,如今在妻子面前被打得狼狈不堪,悲愤交加,当晚就抑郁而亡。
就这样,韩信把他的仇人给窝囊死了,从此再也没有登过他的门。
韩信接着又去寻找当年多次周济他的“漂母”报恩。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了当年经常拿食物给他吃的那个女人。
不想,那女人不搭理他,对他奉上的金银也不屑一顾,说是当年周济的人很多,早就忘了韩信是谁了。
当年食不裹腹的市井混混韩信,自被汉王拜了大将军,早已名满天下,更被淮阴人引以为豪,淮阴上至官宦仕绅,下至平民百姓,有哪个不知?
漂母竟不屑一顾。
这让韩信非常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