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确山附近好吃的美食有哪些(确山好吃的小吃)

【杨靖宇——吃树皮、棉絮抗战的钢铁战士】杨靖宇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在私塾读书时刻苦努力,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他身材比同龄人高大,在学校见到有人欺负弱小同学,他必将伸手援助,很多调

【杨靖宇——吃树皮、棉絮抗战的钢铁战士】杨靖宇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在私塾读书时刻苦努力,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他身材比同龄人高大,在学校见到有人欺负弱小同学,他必将伸手援助,很多调皮的“坏”都怕他。

有一天,杨靖宇正在学校学习,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叫,原来是几个兵痞在打学校的一个老师,很多学生出来围观。忽然,有一个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声:“你们太欺负人了!”

一个兵痞盛气凌人地说:“怎么啦?他得罪我们了,就该打!”于是,那个高个子男孩一挥手,说:“上。”几十个学生就连打带赶地把他们赶出了学校,救了老师。那个高个子男孩就是杨靖宇。从此事足以看出杨靖宇的勇敢和正义。

1927年,杨靖宇考入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初级班,当时正处于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时期,北伐一路进军河南。

中共河南省委为配合北伐,派杨靖宇回确山任县农民协会会长。他毅然辍学返乡,从事组织、发动农民运动的工作。

当时农协只有刀矛,没有枪,工作开展很困难。杨靖宇灵机一动,巧设一计,引诱一个军阀部队士兵出来后,突然冲上去只身夺枪。

那个士兵追赶时,杨靖宇便掏出准备好的银元丢在后面,说:“这是你的路费。”那个士兵得到钱便开了小差,确山县农协就此得到第一支枪。

1936年,杨靖宇在东北组建东北抗日联军。他率部长期转战东北大地,不断打击日伪军,威震东北,却招致敌人的痛恨,更加疯狂地“讨伐”。

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杨靖宇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

后来,他派两名警卫员下山找粮,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日寇从遗体上搜到杨靖宇的印章,估计他就在附近山上,于是加紧封锁各条道路。

第二天下午,杨靖宇等不到战士,明白了一切。他孤身一人到三道崴子路边,碰到几个打柴人,这个时候他还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给了一个打柴人一些钱,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

这几个打柴的人中,有一个人是伪满的“牌长”,回村便告密。“讨伐队”迅速开到,将已无力奔跑的杨靖宇包围在一片小树林中。杨靖宇决定和敌人以死相捕,经过数小时激战,他被敌人的机枪射中要害,壮烈殉国。

杨靖宇牺牲后,残忍的日本侵略军无法理解这位英雄的坚强行为,他何以能够在冰天雪地里长时间被围困、且完全断绝粮食的情况下,顽强坚持战斗。

日军将他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残暴的侵略者被他震惊和折服了。当年杀害杨靖宇的岸谷隆一郎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并于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自杀。

1940年,被围困了20多天,饿了5天5夜的杨靖宇被日军枪杀。杨靖宇是靠吃什么坚持战斗至死的?日军剖开了杨靖宇的胃一看,无不受到极大震撼!一个日军军官留下遗嘱:中国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生于河南确山。192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位于开封的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

在学校,杨靖宇被新思想所深深吸引,1926年,他加入我党,曾三次被捕入狱,于1929年,他受我党派遣,赴东北开展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任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是东北抗联的主力部队,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令敌人闻风丧胆。

1939年,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强调要“全力以赴捕杀杨靖宇”,同年伪满洲国也把杨靖宇列为悬赏名单的第一位,杨靖宇将军和他的部队进入了极其困难时期。

1940年,杨靖宇的部队被四万日军包围在一个叫“三道崴子”的地方。为了让大部队转移,杨靖宇毅然决定,自己带一小支部队留下来牵制敌人。

天黑时,大部队终于安全转移,而杨靖宇的这一小支部队,在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后,只剩下了杨靖宇一个人。

一个人也是一支队伍,杨靖宇拼尽全力继续与敌军对峙。

杨靖宇身高1米93,在雪地里身手敏捷,奔跑起来特别快。日本兵个子矮小,在积雪过膝的深山里,行动不便,怎么也抓不到杨靖宇。

当时,杨靖宇在深山老林里建立了70多个秘密营地,里面藏有食物、药品。可是叛徒程斌却把这些情报透露给日军,为了抓住杨靖宇,日军破坏了全部密营。(程斌于1951年被公审后,枪毙在杨靖宇将军墓前。)

没有了补给,杨靖宇明显体力不支。这一天,杨靖宇已经五天五夜吃不到东西了,在山里,他遇到一个上山砍柴的老乡。

杨靖宇给了那老乡一些钱,让帮忙下山买馒头。这个老乡看出他是抗联的人,就劝他说:“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

杨靖宇沉默了一会儿,说:“老乡,咱们要是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其实这个老乡哪里知道,如果杨靖宇投降了,以他的威望,不仅不会被杀,还会出任伪满洲国的大官。

可是这个老乡下山后,就向日本人告发了杨靖宇的行踪,并当了伪军,这个人的名字叫赵廷喜。(赵廷喜于1951年被公审后,枪毙在杨靖宇将军墓前。)

由于赵廷喜的告密,敌人包围了杨靖宇。杨靖宇毫无惧色,掏出枪来迅速反击,但敌我力量悬殊,他右臂中弹枪落地,就含痛用左手掏出枪继续战斗,最后身中四弹,壮烈牺牲,时年35岁。

杨靖宇将军倒下后,日军好久才敢靠近。尽管有叛徒程斌的指认,但日军仍不敢相信,那倒下的真的是杨靖宇。

日本人很好奇,他们围捕杨靖宇已经很多天了,当时的东北,大雪封山,白茫茫的一片,荒无人烟,杨靖宇是靠吃的什么,坚持了这么久?

于是日本人剖开了杨靖宇的胃,结果发现,杨靖宇将军的胃里只有草根、树皮和棉花,没有一粒粮食。可见,杨靖宇是在极端饥饿的状态下,与日军战斗至死。

现场的日本人无不受到极大震撼。日军军官岸谷隆一郎,面对杨靖宇将军默然无语,日本史料称他“一瞬间,苍老了许多”。

日本战败时,岸谷隆一郎毒死妻儿后剖腹自尽,他在遗嘱中写道: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

金一南教授说:什么是中国的脊梁,就是关键时刻的少数人,比如一个人抗战到底的杨靖宇。

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是啊,最勇敢的人,一定是信仰最坚定的人。如果,信仰有一种姿势,那一定是冲锋的模样!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此建国73周年之际,向那些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致敬!

此时此刻,我们足以告慰先烈,这盛世,如你们所愿,新时代的中国已是山河无恙、国富兵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英雄# #新中国##祖国#

这张照片是杨靖宇将军牺牲之后,1940年日军军官长岸谷隆一郎,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拍下了这张照片。

1940年,因为叛徒的出卖,杨靖宇将军被捕。当日军刨开杨靖宇的胃时,他们失望至极,杨靖宇的胃里只有三样东西:棉絮,稻草,还有树皮。

更让日军无法理解的是,在冰天雪地里,饭都吃不饱,随时可能送命的环境里,杨靖宇竟然随身携带了一个口琴。

1936年,距离东北沦陷为日本的傀儡已经过去5年了,但是却有一支让日军头疼的部队,就是杨靖宇带领的那支,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杨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却说着一口流利的东北话。

1927年,杨靖宇领导了豫南起义,率领数万农民武装占领确山县城,打垮了北洋军第八军的一个旅。

1929年,杨靖宇就被派去了东北,并加入了那边的抗日工作。

虽然过程是艰苦的,但是杨靖宇在被捕5次,受尽折磨之后,仍然不肯屈服。

杨靖宇的灵活多变,敌进我退,敌乱我打,搞得关东军和伪满军队相当头疼。

最巅峰时期的1941年,东北抗联在东北三省牵制了76万日军。

很快,关东军就把矛头对准东北抗联总指挥杨靖宇。

但是,杨靖宇却被身边的叛徒出卖,第一个就是他的师长程斌。

程斌是杨靖宇的爱将,有“小杨靖宇”之称,打仗又准又狠。

1938年7月,关东军抓了程斌的母亲威胁他投降,于是他带走了手下的115个人,并顺走了大量物资下山。

程斌立的第一个大功就是摧毁了蒙江县内杨靖宇设立的70多个秘密营地,里面存放了大量的抗日物资。

1940年1月22日,第二个叛徒出现,杨靖宇的警卫旅参谋丁守龙。

此时,杨靖宇的部队,正被围困在零下20多度的冰雪环境里,用布包裹着脚在雪地里行走,饿了也只能啃树皮。此时的杨靖宇,正带着大家突围出去。

丁守龙叛变后,杨靖宇的隐蔽情况,兵力情况都被日军知悉。

2月1日,杨靖宇的警卫员张秀峰携带大量经费和绝密文件投敌。

张秀峰是杨靖宇从小收养的,两人情同父子,张的投敌即意外,又泄漏了杨靖宇的突围路线和意图,致使日军的包围进一步缩小。

2月22日,杨靖宇遇到了日伪军,彻底断送了性命。

已经五天五夜没吃过东西的杨靖宇,在在保安村以西五里的山里,终于遇到了4个“村民”。其中的一个“村民”,是伪军的排长,叫赵廷喜。

杨靖宇恳求他们,能否回去带点食物和棉鞋回来,重金酬谢,杨靖宇身边确实有不少现金,只是苦于买不到粮食。

赵廷喜劝他:“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对投降的人不杀头的。”

杨靖宇回答:“老乡,我是中国人哪!不能做这样的事。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中国就完了!”

答应给杨靖宇弄点粮食的赵廷喜,在回去的路上碰到了另一个叛徒李正新。因为怕其他三个人先报告看到了杨靖宇,赵廷喜立刻把事情全盘说出。

2月23日下午3点左右,日军赶到,包围了杨靖宇最后的藏身处。

就这样,被包围后的杨靖宇,面对日军的劝降,毫不犹豫的牺牲了。

就在牺牲的那一刻,杨靖宇还在拼命反抗,而就在他倒地的那一刻,众人都还不敢相信,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场的所有人都发出了男儿哭泣。

然而,令日军想不到的是,当他们翻开杨靖宇的胃时,里面竟然只有,棉絮,稻草,树皮。

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杨靖宇竟然会随身携带一个口琴。

后开才知道,那个口琴是,每当队伍休息的时候,杨靖宇都会拿出来吹曲子,给战士们听。

1945年,日军投降,虽然没人给杨靖宇授过衔,但是他在我们心中,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贝贝文史社

后来,据说那位逮捕杨靖宇的日军军官,在遗书里写到:日本发起的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时宜的,中国有杨靖宇这样的将军,一定不会亡国的。

是呀,杨靖宇是伟大的,他是千千万万的英雄中的一个,拼尽生命的最后一丝力气,只为包围国家和人民。

有些人生的渺小,死的却很伟大,杨靖宇就是,致敬英雄。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38年,杨靖宇俘虏了一名日本人,但周围的人纷纷为日本人说情,杨靖宇打算释放他。谁知这个日本人赖着生死不肯走说:‘我要加入抗日联军。’杨靖宇觉得很有趣。

杨靖宇(1905年2月-1940年2月23日),男,汉族   ,原名马尚德,字骥生,

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话说这个日本人是福建义夫,一个贫苦的农民。

两年前,东亚土木工程公司声称要在中国修一条铁路,帮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福建义夫跟随他们来到东北,当上了工头。

但刚到现场,看到惨状的景象,福建毅夫发现自己上当了。这不是好事,明明是侵略者。

后来的日子里,福建不但不欺负任何中国人,还暗中帮助他们干活,有时还会主动找上级领导为他们争取福利。

领导们很困惑,因为从来没有日本人这么关心中国人,这不符合他们的作风,所以领导们不但不同意,还惩罚他和其他人一起晒。

但福建逸夫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每次被处罚后,仍一如既往地对待工人。

1938年的一天,杨靖宇和他的队伍进攻现场,成功解救了200多名劳工,而福建义夫则被日本人俘虏。

结果,被救的工人纷纷为福建毅夫求情,杨靖宇知道原来日本人和对方不一样,他是无辜的,所以决定让人。

谁知福建义夫却不同意:‘我不走,我要加入抗日联军。’

日本人想跟日本人打?这让杨靖宇觉得好笑。

福建毅夫人严肃地说,日本侵略中国是错误的。“我反对,我们的普通人也反对。现在只有停止战争,我们才能拯救中国人和日本人。”

杨靖宇从来没有想过让日本人参军,但实在找不到拒绝的理由,经过慎重考虑,他终于同意了福建义夫的请求。

福建义夫加入了抗联,他担心自己会被排斥,所以无论他怎么努力,到了战场上也拼命地向前冲。

渐渐地,他的战友们也接纳了他,亲切地称他为“老八”。

福建义夫也感受到了大家的友情,和同志们相处得像家人一样,他很高兴自己能加入抗联。

1940年初,随着抵抗的规模越来越大,日军决定调动大量兵力围攻他们。

很快,抵抗军的食物所剩无几,士兵们只能吃树皮喝雪。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踪迹,士兵们不敢生火取暖,只跳了几下就暖和了身子。

毕竟这不是往下走的路,所以杨靖宇就分了好几种路来找出路,保住实力。

谁料杨靖宇的队伍出现了汉奸,他不幸被日军包围英勇牺牲。

其余的军队也没有时间哀悼。为了保持实力,他们计划前往苏联。

但苻坚和毅夫的士兵刚到苏联边境,叛徒就将所剩无几的粮食全部带走。

为了生存,士兵们不得不收集一些散落在地上的米,慢慢地吃。

为了给其他战友多留点饭吃,每次都连皮一起吃,结果便秘,导致肛门脱垂。他忍着疼痛,继续艰难地走着。

福建义夫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同志们都想背着他上路,他为了不拖累大家,一言不发。

行军一个月后,他们以为已经摆脱了困境,突然几十个装备精良的敌人出现在他们面前。

福建义夫知道自己坚持不了多久了,于是提出与另一名士兵决裂。

其余的人别无选择,只能撤退。半小时后没有动静,他们冲了回来,看到两人已经壮烈牺牲。

历经千辛万苦,士兵们终于团结起来,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们才与其他抗日部队重整旗鼓,组成了东北人民自治军。

国家和战士们也没有忘记福建义夫对抗战的贡献。东宁市碉堡遗址博物馆为他建造了一座雕像,记录了他的英雄事迹。

出生和国籍从来不是评判一个人的标准。他们有的明辨是非、善恶,会用行动维护正义。这些人也值得尊敬,更值得我们怀念。

感谢那些仗义执言、帮助我们的国际友人。

警钟长鸣,缅怀抗日英烈。

杨靖宇,河南确山县李湾村人,是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38年抗联第一师师长程斌叛变,日本人摧毁了今靖宇县境内70多个杨靖宇设立的"密营",致使抗日补给线遭到严重破坏,使抗联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地步,1940年1月22日,第二个叛徒,杨靖宇的警卫旅参谋丁守龙被抓获变节,致使杨靖宇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缺少弹药、食物,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合着冰雪吞下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乱抢打死我,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被杨靖宇领导的抗联搅的焦头烂额的日军惊呆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他的是满腔的爱国热情。

从此事件可以看到,明面上的敌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叛徒、内奸的出卖,牢记国仇家恨,警钟长鸣,及时清除损害国家、民族的内奸、叛徒,以保卫我们的国家、民族不受欺辱。

历史上有哪些意志力强大到远远异于常人的人物?一位日本军官说过一句话:“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

杨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原名马尚德,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红军的创始人之一、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曾5次被捕,受过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出狱后,他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在杨靖宇的努力下,1934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指挥队伍和日伪军进行多次战斗,在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中,率领军队克服重重艰苦,展开殊死搏斗,尽管敌我力量悬殊,凭借着一次次灵活作战的出色表现,依然痛击了日本军队,有利消灭了日本作战力量,杨靖宇的威名震动全东北。日军调集重兵,发动更加疯狂的围剿和征讨,悬赏捉拿杨靖宇。

1940年,由于部下的叛变日寇对杨靖宇部队的密营进行围剿,东北的严寒、极度饥饿和疲劳,抗联部队陷入了极端的困难之中。这一天,杨靖宇的队伍已经5天没有一点食物了。他和剩下的十几名战士忍受着饥饿和疲劳与敌人奋战。后来,其他战士都牺牲了。杨靖宇仍然边战边走。在冰山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他孤身一人在山林中与大量日军周旋激战数日,最后被山上砍柴的老乡赵廷喜出卖,后被一百多名敌人包围,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打死打伤20多名敌人。他被敌人的枪弹打中右手,就用左手还击敌人,腹部又中了一弹,鲜血直流。壮烈牺牲时,年仅35岁。

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铡下了他的头颅。又剖开了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寇无不震动。

他用鲜血浇灌着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了人类的正义。

1940年2月23日,年仅35岁的杨靖宇倒在了日伪军的枪口之下,一腔热血染红了吉林省洁白的雪地。

出生于1905年的杨靖宇,自幼丧父,靠着母亲的抚养长大。

十八岁的他考入了河南省开封纺染工业学校,而也正是从这个学校里面杨靖宇开始了解到了什么是革命,并且对中国共产党有了不浅的了解。

1926年,20岁的杨靖宇加入了共青团,回到自己的老家确山县(现驻马店市附近)开展农民运动。也正是从第二年开始,杨靖宇就真正地加入了共产党,并且为我党做出了数不胜数的贡献。

“九一八”事变以后,杨靖宇奉命负责东北地区抗日工作。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杨靖宇带的队伍日益壮大,编制也逐渐完善。从最开始的游击队,演变成了东北抗日联军。他自己更是被任命为总司令兼任政委。

日寇对杨靖宇将军深恶痛绝,人民却对杨靖宇将军十分爱戴。杨靖宇的部队更是被日寇称呼为“东边道社会治安之癌”。

1936年,日军想要彻底消灭我们的抗日联军。日寇从别处调来了“奉天教导团”,负责讨伐的司令官是一位少将,而联合行动的则是一名汉奸“司令”邵本良。杨靖宇面对着敌寇大规模的部队,巧妙地设置了战术,引诱敌人进入了伏击圈。经过了四个小时的基站消灭了大股的敌人,并且在之后率队消灭了日伪军的主力部队。

“七七事变”以后,抗日工作更加的严峻。从1937开始,日伪军就对抗日联军进行了多次进攻,但是都被杨靖宇将军成功地化解了,并且给予了漂亮的回击——捣毁了敌军多处重要建筑、摧毁了敌人的交通线。日寇知道想要蚕食掉东北,必须要先消灭掉抗日联军。他们紧急招来了由一个骑兵团和两个步兵团加上伪军组成的混合旅。对杨靖宇将军所率部队展开了“围剿”。

杨靖宇将军在抗战的这些年里,创下了一个东北独有的补给线——密营。这些营地存储着大量的物资,是抗日联军能够在深山老林里与敌人周旋的最大依靠之一,杨靖宇依靠的另一点就是当地人对地形的了解。抗日联军可以在黑夜里的东北老林子里面“全速前进”,而日寇如果进了森林就如同待宰的羔羊只能够被抗日联军戏耍。

依靠这两点,杨靖宇才能够将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日寇部队耍得团团转。

可形势急转而下,就在一瞬间。1938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一师师长程斌眼看着形势不妙,率领115人投敌叛变。

并且组建了一支名为“程斌挺进队”的队伍,率众展开对杨靖宇的围剿。

程斌自幼就跟随在杨靖宇的身边,他的背叛伤透了杨靖宇将军的心。极为了解抗日联军的程斌直接摧毁了东北抗联苦心经营数年的“密营”,近百处程斌知道的密营地点都被摧毁掉了。而更让杨靖宇将军难受的是,此人对他太过于了解了,光凭借猜就能知道杨靖宇将军的计划会是什么样。

程斌率队像“恶犬”一样的追击,使得抗日联军的转移能力大幅度减弱。这也在根本上导致了杨靖宇将军无法摆脱日伪军的追击。

另一个叛徒也是杨靖宇将军的“身边人”,警卫排长张秀峰在1940年的2月,带着杨靖宇的机密文件以及大量经费叛变投敌了。

这一刀对于杨靖宇来说是致命的,不仅彻底暴露了杨靖宇的行踪,也使得杨靖宇身边只剩下数名战士。

到了最后和大部队失散的杨靖宇与几名战士,一同躲在了深山里。饥了就把坚硬的树皮嚼碎了咽下去,渴了就把雪放在嘴里等化了再喝掉,杨靖宇将军就这样在山里度过了十几天。

到了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山里遇到了几名附近的村民。他观察周围没有敌人,走上前去想让村民为他弄一些食物与衣服。可是他没想到的是,有一名特务伪装成村民的样子隐藏在里面。等到下山以后,他就把杨靖宇将军的行踪汇报了出去。

得知杨靖宇的确切消息,日伪军急忙出动了大批部队,进行包围。而当杨将军发现自己已经身处敌军的包围圈时,已经来不及离开了。他面对日寇劝降的喊话,用一颗冷冰冰的子弹回应了什么才是中国人的气节。

日寇知道杨靖宇将军是不可能投降了,日寇的指挥官下达了“干掉他”的指令,一颗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杨靖宇将军的身体。穷凶极恶的日寇誓不罢休,更是割下了杨靖宇的头颅想要让东北抗日联军放弃抵抗。可是杨将军的牺牲反而更加唤醒了我们中国人抗日的斗志,顽强不屈。

1958年9月,杨靖宇将军的遗首被找回后安置在了通化市的烈士陵园里,英雄一路走好。

#文史安澜学府##历史##杨靖宇##抗日战争#

一颗子弹击穿了杨靖宇的胸膛,枪声停止了,杨靖宇倒在了雪地上。射击他的人叫张奚若,是东北抗联里有名的机枪手,也是杨靖宇的爱将。日本人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支撑着杨靖宇在零下20多度的冰天雪地里活那么久?是不是还有密营?

1937年秋天,日本关东军开始对杨靖宇部队展开全面扫荡,打先锋的是10个伪警察队长,全都是叛徒,其中包括程斌,他是杨靖宇的得力助手。

程斌投降后第一件事,就是摧毁了70多个密营,这是抗联的补给生命线,并且陈斌太熟悉东北抗联的战术和路线了。因为这些叛徒,东北抗联蒙受巨大损失,杨靖宇心中愤恨不已。

到了1月,杨靖宇部队已经弹尽粮绝,零下20多度的冰天雪地,他们开始用布包着脚前行,饿了就啃树皮。因为缺少补给,杨靖宇命令大部队北上突围,自己带着贴身的十几个战士,继续与敌人周旋。

1月22日,杨靖宇的警卫旅参谋丁守龙被伪通化省警察大队捕获,随即变节,归顺日军。杨靖宇隐蔽的位置、兵力情况被日军获知,包围圈大大缩小。

2月1日,杨靖宇的警卫员张秀峰携带抗联经费9960块大洋和绝密文件投敌。张秀峰是杨靖宇从小养大的,更关键的是,他还透露了杨靖宇的突围路线和意图,使日军包围圈进一步缩小。

2月22日上午,杨靖宇已经5天5夜没吃东西了,他孤身一人在保安村以西五里的山里,等到了4个砍柴的村民。杨靖宇恳求他们带点食物和棉鞋过来,有重金酬谢。

其中一个“村民”对他说:“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的满州国对投降的人不杀头的。”说话的这个“村民”是伪军排长,叫赵廷喜。杨靖宇回答说:“老乡,我是中国人啊,不能做这样的事,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中国就完了。”

赵廷喜为了立功,抢在其他三个人之前,报告了杨靖宇的藏身之所。23号下午3点左右,日军赶到,指挥官西谷喜代人喊话,让杨靖宇投降。杨靖宇说:“我将抵抗到底,无需多说,开枪吧。”

枪声大作,杨靖宇手持双枪反击,眼看生擒无望,西谷喜代人下令击毙杨靖宇。杨靖宇背靠一棵树边打边喊:“对面哪个是东北抗联投降的?滚出来,我有话要说!”

跟随程斌一起投降的东北抗联机枪射击手张奚若,听到“干掉他”的命令后,扣动了扳机。杨靖宇倒在一棵大树前的雪地上,牺牲了。

日本人还不相信,自己真的射杀了大名鼎鼎的杨司令。他们很好奇:食物来源早就切断了,到底是什么支撑着这个人,在零下20多度的冰天雪地里活那么久?他们解剖了杨靖宇的尸体,胃里面只有三样东西:棉絮,稻草,还有树皮。

#历史#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一个农民家庭,“九一八”事变后,他被派往南满组建抗日武装力量,化名“杨靖宇”从事抗日游击活动。

1946年,蒙江人民为了纪念民族英雄杨靖宇,将杨将军牺牲地改名为靖宇县,白山黑水间,再也没有英雄的身影。

杨靖宇直到牺牲,也没有被授过军衔,但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将军。

历史已经过去,英雄不该被遗忘。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吾辈青年人当奋发有为,使祖国更强大。

#杨靖宇#

1940年1月15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会议室内,司令官梅津美治郎满面喜色地说:我们已经发现了杨靖宇的踪迹,剿灭这支顽强的武装指日可待!

属下们都露出怀疑的神色!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杨靖宇这个名字,一度是关东军的梦魇!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是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1931年日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全面侵占我国东北。

1932年,杨靖宇受党中央委托前往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抗联人数最多时达到了3万人。

在我军历史上,杨靖宇将军率领的抗联,一度代表了游击战术的巅峰,他们依托东北的深山老林,神出鬼没、声东击西,令日军闻风丧胆。

肥沃富饶的东北已经成为日本最重要的殖民基地,是它全面侵华的“大后方”,也是其大规模移民的主要地区,并且还要防备苏联,军部已经数次过问剿灭事宜。

1939年,梅津美治郎接替植田谦吉,纠结6万关东军主力对抗联进行全方位围剿,却收效甚微,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从本庄繁、南次郎到植田谦吉,日本关东军连续三任司令官,都无法抓到杨靖宇,梅津美治郎凭什么这么有信心?

梅津美治郎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从小就遭受父亲的殴打辱骂,造成了他阴沉怪癖、坚忍顽强的性格,被同僚称为石头人,他曾经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梅津美治郎针对抗联的活动特点,反省和总结之后,他针对东北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三条围剿措施,即武装屯田保甲连坐、联合围剿死追不放、分化内部招降叛徒。

这三条一条比一条毒辣,因为连坐,切断了老百姓与抗联的联系,加强围剿,迫使抗联分兵行动,队伍越来越小。

最厉害的是第三条。长年累月在白山黑水间持续作战,随时都会牺牲,对人类的极限是个极大的考验,日军的招降和优待政策,对“某些人”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1939年秋天,关东军再度展开了对抗联队伍的扫荡,与以前不同的是,参与扫荡的10个警察大队,大队长全部都是抗联的叛徒。

第一大队大队长,是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程斌,曾经深受杨靖宇器重,他投降时带走了大量的枪支弹药、现金,还拉走了手下115个人一起投敌。

程斌投敌对抗联的打击是毁灭性的,由于他熟悉抗联活动规律和秘密据点,他带领日本人摧毁了隐藏在深山老林中的“密营”,将其中的弹药、粮食、布匹一扫而空,让抗联失去了最重要的补给!

更“厉害”的是,程斌作为原抗联的高级指挥员,熟悉杨靖宇的作战风格和行动规律,他带领日本人几乎是追着杨靖宇的脚后跟,让抗联队伍连喘口气都做不到。

经过连续一个多月的追击,杨靖宇部队弹尽粮绝,饿了只能吃树皮,用布包着脚在雪地里行军,再这样下去必然全军覆没。

杨靖宇命令大部队突围,自己带着十几个战士与敌人周旋。

到了1940年1月22日,杨靖宇的警卫旅参谋丁守龙叛变,日军精确地锁定了杨靖宇的隐蔽区域。了2月1日,杨靖宇的警卫员张秀峰将经费和绝密文件携走投敌。

张秀峰是杨靖宇从小养大的,没有人比他再熟悉杨靖宇了,由此,日军锁定了杨靖宇活动的准确位置。

最终导致杨靖宇牺牲的,是一个叫赵廷喜的村民。这天是2月22日,杨靖宇的两个警卫员牺牲了,他已经五天没有吃过东西了。

杨靖宇在保安村的山里,碰到了包括赵廷喜在内的四个村民。杨靖宇衣衫单薄、满身冻疮,他恳求赵廷喜帮他买点食物和一双棉鞋。

赵廷喜劝他:“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对投降的人不杀头的。”

杨靖宇回答:“老乡,我是中国人哪!不能做这样的事。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中国就完了!”

赵廷喜想了想,答应了。

结果,等来的是西谷喜代人带来的日军,他们将杨靖宇团团围住!他们企图劝降杨靖宇,杨靖宇用手中的枪来回应日军。

西谷喜代人下令击毙杨靖宇,原东北抗联的机枪手张奚若扣动扳机,一颗子弹击穿了杨靖宇的胸膛,他缓缓倒在了地上。

与程斌一起投敌的张奚若,“不愧”是抗联的特等射手!随后,又是张奚若亲自操刀砍下了杨靖宇的头颅,导致将军的头颅与遗体分离18年!

事后,日军残忍地对将军进行了解剖,在将军的胃中没有发现一粒粮食,只有无法消化的树皮和棉絮……他们无法理解这个中国人顽强的战斗意志从何而来!

抗战胜利后,程斌被枪毙,赵廷喜被群众抓获,枪毙于杨靖宇坟前,但张奚若、张秀峰等人因为种种原因均逃过了制裁。

1945年8月9日,苏军向关东军发起总攻,其中一支队伍,是当年撤退到远东地区的抗联战士,他们终于打回了东北老家,只是再也无法见到杨靖宇将军了!

#文史知识局##抗日战争##历史#

1940年2月23日,一位抗日英雄被日本兵团团包围,经过几天与敌人周旋,他终于还是倒在了通往新中国的道路上。

而害死他的,除了日本兵,还有四个罪大恶极的叛徒!

这位英雄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的杨靖宇!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杨靖宇从小出生在农村,家境贫寒,幼年丧父,由母亲含辛茹苦的拉扯成人。

1923年,18岁的杨靖宇考入了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在学校学习期间,他秘密参加了革命活动,之后受党组织派遣,回到确山从事农民运动。

1927年初,杨靖宇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后历任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总指挥、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和临时治安委员会代理主席、豫南特委委员兼信阳县委书记。

在斗争期间,杨靖宇曾5次被捕入狱受尽酷刑,然而,他坚贞不屈,宁死不叛变革命。

1936年,日军为了消灭抚顺地区的抗日联军,调集了一个师团的兵力,在汉奸邵本良等一群土匪的配合下,大举向抚顺地区进攻。

为了与敌人周旋,杨靖宇采取牵“牛鼻子”的办法,迂回作战。杨靖宇带领军部担当了牵“牛鼻子”的任务。他们从清原向新宾方向转移,再从新宾向桓仁转移,然后再回到清原。经过几天的长途急行军,拖得敌人筋疲力尽,失去了刚开始时的嚣张气焰。

杨靖宇将部队分成几个小分队,用来分散敌人的兵力,然后再采取麻雀战术,用各个击破的办法歼灭敌人。

这天,杨靖宇部队正在鸡房子岭休息吃饭,邵本良得知后,立即派了两百名骑兵追来,杨靖宇下令让战士们用轻机枪扫射,打的敌人丢下50多具尸体就狼狈逃窜而去。

气急败坏的敌人吃了几次败仗之后,便集中兵力,在三木指挥下,想找机会与杨靖宇决战。

杨靖宇将计就计,让战士们一路上丢弃一些没有用的东西,制造逃跑的迹象。敌人信以为真,派邵本良余部紧追不舍。

杨靖宇率领部队长途跋涉千余里,迂回到凤城县的梨树甸子。提前布置好埋伏圈,等邵本良残部完全进入伏击圈内后,一声令下,全体指战员一齐开火。经4个多小时的激战,歼灭了几乎所有的残敌。

最终,只有 土匪头子邵本良带着7名土匪逃了出去。

然而,这样一位英雄,却是死在了叛徒的手里。

在艰苦残酷的斗争环境下,东北抗联出了很多叛徒,而致杨靖宇于死地的叛徒一共有四个。

第一个叛徒是程斌,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杨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他于1938年7月率所部115人叛国投敌,日军任命程斌当队长,组成“程斌挺进队”,将杨靖宇部队逼入绝境。这个叛徒在解放后的“镇反”时期被枪毙。

第二个叛徒是杨靖宇的警卫排长张秀峰。这个从15岁起被杨靖宇抚养成人的叛徒在1940年2月1日携带抗联经费9960块大洋叛变投敌,导致杨靖宇的行踪暴露。

第三个致杨靖宇于死地的是伪排长赵廷喜,因为他的告密使敌人最后找到了筋疲力尽的杨靖宇。1946年,人民政府在杨靖宇坟前将赵廷喜枪毙。

第四个叛徒是跟随程斌叛变的张奚若,也就是这个叛徒亲手击毙了杨靖宇将军。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孤身一人,在蒙江县城保安村的三道崴子与日伪军交战20分钟后,身中数弹英勇牺牲。

敌人将杨靖宇将军的遗体运到县城,经叛徒张秀峰确认无误后,残忍地将他的头颅用铡刀铡了下来。

对于杨靖宇将军的英勇和顽强,日军颇感惶惑:杨靖宇自被陷入重重包围以来,被切断了食物来源。这些天他究竟是怎么生存下来的?为了解开这个疑惑,他们命令蒙江县城民众医院的医生进行解剖检查,看看杨靖宇的胃肠里究竟有什么。经解剖,杨靖宇将军的胃肠里竟然一粒粮食也没有,有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等。参加解剖的主刀医生、民众医院院长金源大为万分感慨,在场的日军也都觉得不可思议:中国竟有如此威武不屈的人。

后来,敌人将杨靖宇将军的头颅装在一个长25公分、宽25公分、高35公分、前面安有玻璃的木箱里,运到了当时的通化省城,进行街道示众,做演讲宣传,并在通化师范学校举行“庆贺”活动。之后又到所属各县示众。

杨靖宇将军牺牲5年后,1945年,杨靖宇将军被重新安葬在保安村西北的一个平岗上。墓碑正面镌刻“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之墓”13个大字,横额上写着: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英名千古!

#今日头条日签# #今日头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463969/
1
上一篇山药汤美食教程简单好吃(山药怎么做 山药汤)
下一篇 拾光议事:俄方回应乌总统突访华盛顿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