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头条#原来喜欢吃手工大馒头的有这么多人!
今天上海依旧下着小雨,不过来菜市场买菜的人还是很多!每次来买菜,第一件事就是去一家手工馒头店去排队买馒头,有时候运气不好的话排个半个小时都有可能,因为他家馒头的味道好吃,好多都是几十个的来买!
作为一个地道的北方人,对馒头的热爱那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我老家是山东的,从小吃到大的各种面食,馒头占据了主要地位。大米对于我们来说主要就是做粥,米饭基本很少吃。
来上海后,米饭成了主食,对于这个改变刚开始还是有点不习惯的,不知怎么回事,总感觉吃米饭吃不饱[捂脸],后来也慢慢习惯了。现在很难吃到小时候妈妈用老面头做的馒头了!不过这家店味道挺像小时候的味道!
随着来上海发展的外地人逐渐增多,上海的饮食文化也变得多种多样,不过能吃到地道的特色美食,还是需要碰运气的,比如这家手工老面头大馒头,南翔小笼包等。。。
你最喜欢吃的美食是什么呢?一起评论区来分享下吧,说不准还真有老乡给你回复[捂脸]
上海南翔(馒头)小笼
原料:猪夹心肉 750克,面粉 1.5千克,玻璃肉(后面有制作方法) 250克。酱油 125 克,白糖 20克,芝麻油 50克,味精 7.5克(按 100 只计算)。
制法:1:制馅。夹心肉洗净后剁成肉泥,放在盆内,,加人酱油、白糖、味精,顺一个方向搅打两三分钟,看不见酱油色时,注入清水(热天 100克,冬天 200克),仍按原来方向搅打,待水全部吸收至肉内,加入芝麻油、玻璃肉(剁成米粒),再搅打两三分钟,待有粘性时即可。2:制皮。将面粉放在小缸中,注入冷水 500 克,拌和成团,放在案板上,使劲揉至面团软滑发光、不粘手时,在案板上涂些植物油,将面团搓成约 1.5厘米直径的圆长条,掐成 100 只剂子。3:包捏与蒸制。将剂子逐个按成中间略厚、边缘略薄的圆形皮子,托在左手,右手用竹刮子挑入肉馅,将皮子边缘自右向左捏成 20个褶皱,包拢剂口,排人笼内(笼屉用蓑草垫底,刷上油),每笼排列馒头 20 只,端上沸水锅,蒸约四五分钟,见馒头内部鼓气胀胖,皮呈半透明玉白色,馒头底不粘笼垫时,即可出笼装盘。
特点:皮色玉白,皮薄馅大,肉嫩汁鲜。
注:1将生肉改刀后挂上蛋清、淀粉、植物油、糯米粉制成的糊,下入六成热的油锅内炸熟出锅,装盘撒糖即为玻璃肉。
2馒头俗称馍馍,自宋代起,在北方地区对有馅者称包子,无馅者称馒头。但南方(主要是长江下游一些地方)不论有馅无馅,统称为馒头,至今亦然。
3上海南翔馒头店和梅园美食林制作的“南翔小笼”1997 年 12 月均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昨晚邻居小姐姐冒着滂沱大雨给我送来的爱心肉馒头,酸菜猪肉粉丝馅儿的,小棉袄竟然一口不吃,理由是:肉馒头的馅就应该只有肉,加了其他东西一定不好吃。
我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了半天,人家勉强吃了几口沾着肉汁的馒头皮,算是给我面子了。
这娃嘴巴确实刁,不过她说的也不无道理。上海的肉馅馒头,不管是大肉馒头、生煎馒头,还是小笼馒头、汤包,不都是纯肉吗?有些老字号的肉馒头馅头连酱油都不放的。
包子大江南北都有,各具特色,但只有上海的包子暗藏小心思,九曲十八弯。
纯肉馅,真的就是纯肉馅,别说白菜大葱了,就连葱姜都不加。葱姜即使切得再碎,吃到嘴里,还是有一股chòng劲、“渣”感。那么,没有葱姜,肉馅怎么去腥呢,上海人讲究了,把葱姜泡在水里,再用这汁水来调肉馅,这样既能有葱姜味儿,又不会吃到辛辣。
再说那一口鲜香的汤汁,更讲究。必须要用肉汤鸡脚猪皮同煮,滤清结成水晶冻,也称肉皮冻,再切成小丁,每个包子里放几小丁,这才有了后来的“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的满足和美味。有一回我自己做小笼馒头,嫌肉皮冻做起来麻烦,用了琼脂代替,结果可想而知,呵呵哒。
对于食客而言,维护心头好的美食是件义不容辞的事情。豆浆和粽子是咸是甜?正月十五吃的是元宵还是汤团?过粥小菜用大葱大蒜还是榨菜乳腐?这些话题都会让他们争得面红耳赤。其实吧,虽然南北门派各立,但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饮食不一样,很正常,没有对错,没有输赢。毕竟,南北一家亲,互通有无方为正道嘛。你喜欢吃什么馅的肉馒头呢?
今日早餐菜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