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头条#【苏州甪直古镇一家不起眼食府 成为慕名而来游客】本网苏城讯 (2022年12月5日)记者 陈育玮 江南六大古镇苏州占了三座,周庄、同里的名气都很大,热门指数和嘉兴的乌镇、西塘相当,周末、节假日和暑假期间经常人山人海,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的甪直古镇难得地保留了相对清幽、安静的氛围。
甪直古镇位于苏州市东部,是拥有2500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具有醇正的江南水乡特色,以水多、桥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而著称,更因塑壁罗汉和水乡妇女服饰而闻名天下。
苏州甪直古镇总面积1.04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保圣寺、叶圣陶纪念馆、江南文化园等;很多古代名人的遗址旧迹,镇东有北宋的白莲花寺,镇西有孙妃墓,镇北有吴王夫差的行宫,镇南有西汉丞相张苍的陵墓。
小桥流水人家是甪直古镇的特色,这点和周庄、西塘等古镇相似,甪直似乎开发得更晚一些,当地在商业化和历史环境保护方面做了比较好的平衡。
甪直古镇东市下塘街一间不起眼小店“一怪食府”,特邀请顶级厨师,特色菜肴无锡酱排骨、飘着很香、诱人的食物香味,这家店掌柜“江南一怪”说到,曾经也是一位知名电视台主持人,对美食方面有一定的研究。
同时,在各大网络、杂志上,发表过很多文章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食客。#同城苏州# #头条上热#
小玳姐闻香探店古镇的“一怪食府”。
话说某日,甪直古镇东市下塘街的“一怪食府”来了两位神秘客人,一聊天,原来是苏州网红小玳姐前来探店。
一怪哪见过这等贵人,赶忙介绍小店特色。孰不知,水乡美女竟对肉肉情有独钟:点了“一怪酱排骨”、“苏式酥肉”、“糟扣肉”、“甫里鸭羹”等。
小玳姐边品尝边询问仔细。
“没见过这苏式酥肉啊!”
“是的,这道菜已失传多年,刚刚被中国烹饪大师曹祥贵恢复出品。”
“噢!噢!好吃,好吃。”
酱排骨全国闻名,红亮酱香,酥烂脱骨,果然名不虚传。
转眼间已近尾声,服务阿姨端汤上桌,准备撤下已被吃光的糟扣肉。
“慢,这糟汁浇饭味道最好。”
只见小玳姐盛上一碗米饭,把糟扣肉的糟汁浇上一拌,白玉般的饭饭瞬间变成了黑幽幽珍珠米。
已看呆的一怪还未回过神来,一碗糟肉汁米饭早就被一扫而光。
哈哈哈!
见多识广的一怪也不得不佩服小玳姐的会吃、巧吃、善吃。
#今日头条# #苏州头条# @一怪食志
吃面的艺术
下楼吃早餐,很想吃碗面,看了几家,实在是不敢恭维,看看就没有了胃口。特别是一些网红店家,那个水准与小时候见到的云吞面店比较,不可同日而语。
国人饮食上大体上南粉北面,但属于南方的苏州,却是吃面的第一城,不接受反驳。记得第一次去苏州,早餐去街上多得不可胜数的小店吃,叫了一碗什么面已经忘了,但老板那凣句,硬烂?宽紧?拌面?免青……?搞得一头雾水,红着脸说汤面吧!老板又说重油还是清淡,最后都不知道如何叫和吃了哪碗面的。
后去了观前街逛逛,见到一本地老人吃面的神态,上前请教了一番,再加上看过陆文夫那本《美食家》,才知道苏州人吃面之一二。
苏州面条也是宽面和细面,关键是浇头品种繁多,焖肉、炒肉、肉丝、爆鱼、鳝糊、虾仁、三虾、卤鸭、三鲜、什锦、卷菜、蹄膀、小羊、牛肉、凤爪、面筋、素鸡、火方、香菇等。术语上自成一派,几个字就让跑堂或老板明白你的需求。
学会了一点皮毛,加年轻气盛,第二天去吃面就装作一个老饕样子,一大早去吃头汤煮的面。一进店,和跑堂的说,奥灶、硬、宽、重绕轻面、过桥、重青、双浇加鳝糊。跑堂的大声向煮面师傅重复一遍,不久面上来,正符要求。面刚熟带点嚼劲,汤多面少,浇头另外碟子摆放,放多点青菜蒜叶,加一个鳝糊浇头碟子另上,然后像当地人一样不紧不慢吃了起来,复杂吗?不复杂,一碗面就是一个城市的印记,慢慢品尝,才是打开一个城市和一天中的方式,而不是狼吞虎咽的吃,对付式将就一顿。
吃面,也体现着文化气息和生活中的哲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近苏州,又一款美食,爆了!!,继 老滩头爆鱼过气之后,这家小店就接过了火爆的位子,在横街上算是排第一了!。不过这家烤肉真的那么好吃吗?甚至有人打着伞排队40多分钟顶着30多度高温,等着买一块肉,还有人插队时不小心摔伤了。而且排队的都是大爷大妈,。本着好奇的心态,我也想买一块尝尝,可惜根本排不上队,也只能等下次再来了!。
有没吃过这家的,来评论下!
非常熟悉的场景 这些年我1200的也住过 5块钱的也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