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美食
在头条上认识的啊!她看我文采好天天给我眉目传情的我又是一个才下山的小道士初出茅庐不懂人间风花雪月师父交待的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山下的女人是老虎当成了耳旁风一不小心被盘丝大仙网在了网中央![捂脸][捂脸][捂脸]//@青山绿水风华正茂:缺酒[碰拳]无酒不成席无酒怎当歌[比心]
摄影赏歌芜湖乡村特色小吃,椒盐鸭头,用手抓着咯嘣咯嘣脆的响,味儿特香
00:17芜湖[大笑]#美食#
#芜湖美食记录#
最美味的菜肴是家的味道,
最美味的菜肴是团圆的味道。
最美味的菜肴是健康的味道,
最美味的菜肴是平安的味道。
最美味的菜肴是鹭港的味道。
我爱最美的味道。#疫情下的第三个春节#
#芜湖家常菜# 公举们出去玩,只我一人,人是少,饭还得自己做,人少就简单点,素炒绿豆芽、清炒瓠子丝、凉拌脆黄瓜、红烧小鲫鱼,煮一碗五常新大米,小菜清口,米饭飘香。自己做的饭菜,房间里飘荡着美食的香。这就是我们小人物的幸福生活吧?
《芜湖家常菜》
家乡是用来怀念的,只有远离家乡,再吃不到家乡味时,才觉得家乡的可贵。
我也跑遍了小半个中国,七荤八素吃了不少,但回味起来,还是家乡的菜最有特色。芜湖菜当然属于徽菜,以红烧为主,但不止是红烧这么简单。
我自家烧的菜,也都还是家乡的菜,可是儿子不喜欢吃的,也都惨遭淘汰。儿子的女朋友来,儿子说要烧家乡菜,因为她跑的地方多,唯独没去过芜湖。
儿子还要学着烧这些菜。我必须系统地教。我怕会有遗漏,或者会有重复,干脆开了清单,照着烧。这才发现,芜湖菜还真有不少,全都是芜湖独有的,吃法,包括原料。在没离开芜湖以前,我以为全国人都是这么吃的。
和儿子及其女友边烧菜边介绍时,儿子说,这些菜以后大概也没人会烧了吧?我说,不会,我要出一本书,叫《芜湖家常菜》。
咸肉炒蒌蒿
这是春天里的一声惊雷。早春二月,虽然是新的一年开始,但还天寒地冻。经过了漫长的寒冬,芜湖人与咸菜为伍,闷坏了的胃口,此时,满怀着对新春新口味的渴望,希望能有新的菜出现。可恰恰此时,是没有什么菜的季节,那么,什么样的新菜能带来绿色的春意呢?
能充当此重任的,也只有蒌蒿根。人们已经等不及蒌蒿长大成人了,就在长江边,江心洲的芦苇丛里,挖出蒌蒿的根。此时的蒌蒿根已冒出了新芽,储存在根里的养分,正准备发力,让蒌蒿冲高。
蒌蒿根的价钱也会比蒌蒿贵一倍,谁叫人嘴馋呢?蒌蒿根是白色的,吃起来有些绵软的感觉和土腥味,但那味,但那新鲜,照样能给人极度的满足。
序曲过后,蒌蒿正式登场。蒌蒿有豆芽那么粗,那么长,只吃杆子,不吃叶子。蒌蒿是菊花一类的东西,所以有很强的香味,或者叫菊花味。杆子是半红半青的,择完它,指甲会发黄发黑,像大烟鬼的指甲。
蒌蒿被采来,都会用草木灰盖着它捂,直到叶子都烂了,蒌蒿的芽也更进一步生长,变得异常脆嫩时,才拿出去卖。直接采出来的不好吃,很老。我们在市场上买的,都是这样经过加工的。
买回来摘掉老的部分,洗净,就可以下锅。但先要将咸肉切丝,要半肥半瘦,下锅干炒,到出油了,才下蒌蒿。咸肉和蒌蒿的比例大概是1比3。什么料也不加,就借咸肉的咸味和鲜味,炒到蒌蒿有点软,就可以了。
没有咸肉,也可以。就是放少油,多加盐炒,它比普通的菜费盐;也可以用干(豆腐干)丝,千张(薄豆腐干)丝炒。
吃起来是脆,结构很紧的脆;香,是菊花的清香:独特的口感,是蒌蒿的脆加咸肉的软。也是芜湖家家都会炒的菜。近来馆子里也有。现在有了人工种植的,是另一个品种,绿色的,有叶子的那一段被齐根切掉,没有经过绚烂叶子和催嫩的过程。味道要稍微淡些,结构要稍微松些。但是淡虽淡松,却可以一年四季吃到,也可以在外地的超市买到,人们再也不必苦等一年,从蒌蒿根吃起了。
大约外地人到芜湖的亲友家里,吃出了这菜的绝妙,抑或是芜湖人在外地吃不到这道菜。反正现在芜湖开了许多家土菜馆,专门卖这些芜湖的家常菜。
芜湖特色小吃,我的营养晚餐[捂脸]
如何?
大年初一的早餐,简单,再简单[玫瑰]
牛年的年夜饭吃了,虎年的第一天早餐简单,再简单。
预约了一锅杂粮粥,配上我最爱的素什锦菜和小酱瓜,实在是美味,仿佛穿越回到二十年前,简单,再简单。
#疫情下的第三个春节# #冬日美食季# #芜湖头条#
#芜湖美食记录#【端午节美食】早餐里浓浓的节日味道。肉粽、蜜枣粽,肉包、豆沙包,还有象极了新疆薄皮包子的烧麦,南瓜粥和小菜是家常饭,不在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