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一、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1.冬至是几何学上的圆周现象。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左右,太阳自西向东走过地平线的最低点,即太阳在这一天到达天球黄道上的一个特定点,这一天就是冬至。
在冬至这一天,太阳所在的星座为摩羯座,因此我们习惯称这一天为摩羯座冬至。
2.冬至是地球公转的结果,太阳能够来到摩羯座这个特殊点,正因为地球自转导致太阳在不同地理位置有不同的时间,使冬至日期在一年中不同地理位置有不同的日期。
3.冬至也是地球与太阳之间特定关系的体现。它代表太阳,运行在天球黄道上的太阳,与地球的轨道有一个共同的交点,这就是每年的冬至,也是地球轨道最近和太阳接近的地方,也是太阳在地球特定区域上只停留一段时间的日子。
二、中国古代关于冬至的说法
1.中国古代将冬至归入了“四节”之中,称它为“大冬至”,在下一个节气中,中国古代也将冬至的日子视为中秋的开始,这在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中已经形成,古人习俗中也含有冬至习俗。
2.中国古代与冬至有关的节日有“驱邪”、“冬至祭灶”、“薰芳夜”和“灯节”,等等,这些节日多为祭祀活动和习俗活动,有些也涉及到庆祝活动,和对冬至的庆祝。
3.中国古代称冬至为“团圆节”,“团圆”这一词语也蕴含着家庭团聚的意味,希望全家合家团圆,拼搏前程,一同把家里的事办得处处顺心。冬至的意义,正是希望家家户户金秋团圆,福寿对对,有着良好的家庭关系及欢乐的气氛。
三、冬至圆的文化内涵
1.冬至圆是汉族文化传统中一种深厚的历史文化现象,源远流长,在汉族文化历史上体现出传承文化的力量,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
2.冬至圆是中华文化中关于时令祭祀以及节日习俗的最基本阐释,它有其独特的文化依据,弘扬汉族文化更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3.冬至圆的文化内涵还表现为中华传统的家庭和睦,集体服从,守习俗等传统价值观,它更多的是中华民族大同文化的一种特别的体现。
1、“冬至圆”,又称“圆天”、“天圆”或“元会”,是隆冬节日的集体活动。它是中国民间的传统,源远流长。
2、根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太阳归真,就织丘事”的习俗。秦汉时期,农民聚众祭祀太阳神佳丽,就是今天的“冬至圆”。
3、“冬至圆”不仅是在阳历12月21日(亦有少数地区为22日)晚上举行的一项活动,也是一种综合的集体活动形式,有着方方面面供人们参与。
4、在传统上,在冬至之夜,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彩灯和祭品,孩子们会载歌载舞,暗示着冬天即将结束,春季即将来临。
5、在现今,“冬至圆”仍然保留了传统的聚会形式,庆祝此节日仍然为人们提供了快乐和温暖。相关活动以“贴春联”、“贴对联”、“吃圆饼”、“敬神灶”、“让开道”等形式,及各种节日游戏。
6、另外,冬至圆的一些习俗,如“捞饺子”、“钓鱼”等,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吸引着新老参加者一起体验童年的温馨时光。
7、“冬至圆”是每年度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唤醒人们的兴趣,传承我们民族的文化,并活跃社会文化氛围,激励人们前往参加。
8、每逢冬至圆,人们都热情莫测,传统文化令人不自觉地受益,不仅让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气质,也让我们感受祖辈脉络的连接,加深宗族情义和爱国精神。
9、“冬至圆”是一种更新老习俗,强调民族思想的活动,让人们可以享受家庭乐趣,也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结合的活动,富有社会效益。
10、此外,冬至圆可以丰富家庭文化,增强家庭成员间的感情,重新审视家庭结构,维护传统文化精神。人们可以聚在一起增进彼此交流,家庭和群体之间也以尊重和相互关心,勾起温暖的情谊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