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节日有一段悠久的历史,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挂艾草。据记载,端午节挂艾草始于汉代,沿着汉唐以及元明清等朝代,这个仪式更加完善而被广泛采用。古老的意义上来得到“挂艾草”正如其名。在中医和草药中,艾草通常被用来驱除恶臭,防止瘟疫传播。
2.古时候人们误以为艾草有着神奇的功效,可以抵御邪灵,用它来保护家人的健康和幸福,因此把艾草挂在家里变成了一种习俗。挂早期挂艾草的形式比较简单,通常只用艾草头,把两个艾草头穿在一根线上或者编在一根绳上,挂在门上或者窗外。
3.随着时间的发展,挂艾草的方式也渐渐变得复杂丰富,比如可以用芦苇绑在艾草上,或者用艾草与芦苇织成不同的图案来装饰。此外,为了更好地抵挡瘟疫,人们还会用竹叶、彩带等来拼作花篮,把它们挂上屋檐的正面,增添灵动多彩的色彩。
4.此外,艾草还被赋予了另外一个历史意义,就是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传说他曾经下江陵,献身于淮河,在献身当日,屈原被大家鼓舞把艾草抛入江水,成为了谢仪,从而把献身精神宣扬了出去。后来,随着艾草被赋予此种意义,把艾草装饰家宅也就成了一种习俗,象征着家庭和睦,驱除恶鬼,避开祸患。
5.另外,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也发展成了一种流行的礼遇活动,比如在端午节时,人们会把艾草装饰家宅,为朋友、亲人以及把礼物进行赠送。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人们可以更好地防护家人,增进家庭和睦,维护国家风貌,传承民族精神。
总之,当今“挂艾草”在端午节是一项极具有文化含义和礼仪习俗的仪式,既体现出和睦的家庭关系,又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
一、端午节与传统习俗
端午节历来都有“艾叶香拜祖,龙舟竞渡赛龙”的习俗。这些传统习俗中,挂艾草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艾叶都深受中国民间的喜爱,被用于贴门神、熏衣祭祀等活动,以相生相应的气场给人一种尊敬的感受。
二、艾草的药用价值
艾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相传它具有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驱除蝎虫、蚊虫等害虫,也有杀虫、杀头发虫、美容、活血的功能。祭祀时,穿上艾草会让人把对自己的疼爱传达给宗祠上的祖先,也能在环境中带来一种清新的气息。
三、艾草的神圣意义
相传,神农从天而降,开拓作物,把艾草带到了中国,它也被称为“神农草”,认为能驱散蛊毒,增强抗病能力。艾草以它芳草香气,还本身的保健作用,成为庭宅、寺庙里的芳香之物,受到民间的崇敬和爱戴。挂艾草也是对端午节的一种传统礼仪,象征着祖先节日的感恩之情和天地的慈爱。
四、艾草的漫长历史
艾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就有人种植艾草。据《山海经》记载,商朝时期,艾草已被用来宰杀牲畜。到了秦汉时期,艾草被用作驱虫熏蒸之物,历代礼仪中都有艾草的身影,在宋元以后,艾草的药用价值受到更多的关注,几乎到了每个家庭都会使用的地步。
五、挂艾草的意义
挂艾草,是人们用来纪念端午节的一种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传统文化中,人们用艾草挂祭祀祖先、贴到门上驱散蝎虫等,具有开明祖先、拜法神等意义。它令人体会到祖先留下的厚重文化遗产,给人带来一种安全、清新及慈祥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