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炸汤圆的介绍
炸汤圆是一种常见的客家小吃,由清水糯米团、清水和油制作而成。每种炸汤圆都由糯米团和清水组成,每个小球约重约六克,由手工擀饼皮制作,表面有小小的五角星状凸起,如同星星点点的似的,突出的形状容易抓住食客的眼球,尤其是在节假日吃货的开心脸。
把炸汤圆放入热油中炸后,表面金黄发亮,外皮脆而柔软,浇上各式各样口味的汁料,内里爽滑多汁,特殊绵圆的口感让食客不禁吃啊吃。
二、炸汤圆的做法
首先,将糯米粉在碗里,加入适量温开水,搅拌均匀,静置5分钟备用。然后,调和盐、糖、芝麻油和淀粉,用勺搅拌到糯米团状。接着,把糯米团取出,用手掰成小圆球,擀成0.2厘米的薄饼皮。再将饼皮用手搓成小五角星状,用刀在表面刻出小凹槽备用。继而,放下小圆团,用少量清水浸泡手指并轻轻敲击,使汤圆张开,表面边缘变薄,最后放入油锅炸制金黄即可。
通常,人们会随意选择炸汤圆搭配的汁料,甜汁比较经典,可以用糖、蜂蜜等做成,也可以用辣椒、盐、柠檬汁等结合制作,根据食客的口味来定制各种口味,味道十分丰富多彩。
三、炸汤圆的营养价值
炸汤圆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食品,其主要原料是糯米,富含膳食纤维、糖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综合效益十分丰富,老年人和小孩特别喜欢,能有效补充营养,是Enjoytime尽享口碑的著名小吃。此外,由于汤圆皮厚重而小,因而不易分割,传统传承代代多种家长欢心。
四、炸汤圆的文化内涵
炸汤圆不仅仅是一种美味的小吃,它也具有很多的文化内涵。传统的客家人喜欢以家点满方的炸汤圆招待客人,象征着家庭和睦宽容;在客家结婚和大喜的时候,家里都会大量烹制炸汤圆给婆婆和参加婚礼的客人,代表着风调雨顺、长寿安康的美好祝愿。
(一)“炸汤圆”的历史
“炸汤圆”也称作“乳抹汤圆”,它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美食,起源于唐、宋时期。当时,信徒们常常在多品重餐中添加一道“汤圆”,但有时又会做成“炸汤圆”,这就是唐宋时期“炸汤圆”的一种基本形式。
(二)“炸汤圆”的原材料
“炸汤圆”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面粉、糯米、红薯粉、地瓜粉以及白豆等。首先,将面粉与其他原料混合,捏成小圆团;然后,将小圆团炸制成汤圆;最后,再将汤圆抹上乳霜即可食用。
(三)“炸汤圆”的变种
如今,“炸汤圆”的变种无时无刻不在变,众多的变种唤起了人们对“炸汤圆”的热爱。其中,香蕉汤圆、椰子汤圆和椒盐汤圆都是常见的变种,还有抹茶汤圆、香桃汤圆、榴莲汤圆和红豆汤圆等更加繁多。“炸汤圆”由传统而来,历经沧桑,在新派美食中,也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炸汤圆”已成为中国传统美食的一部分,也成为各种新派美食的一块精彩佳作。
(四)“炸汤圆”的形状与口感
“炸汤圆”外表呈光滑金黄状,底部略显红晕,有些变种例如榴莲汤圆会有淡淡的榴莲香味。口感上,它兼具脆香和酥软,弹牙又不油腻,口感绵软甘甜,汤圆会广受人们欢迎。
(五)“炸汤圆”的意义
“炸汤圆”可以源远流长地证明:正真正实的传承一直在延续,也一直在变化。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愉悦的享受,唤起了曾经的记忆,代表着一种传承,让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对历史有更多的了解和欣赏。
“炸汤圆”,是一种受欢迎的美食,具有悠久的历史。
1.\t汤圆发源于北宋,早在公元935年,宋史《旧唐书·宋纪》就有记载汤圆的名字,它是当时中国老百姓平时节日时候的常见食品。
2.\t摊开的汤圆,大小像蛋黄,呈橙红色,颗粒饱满。汤圆特殊的口感,使它深受大众欢迎。
3.\t宋朝以后,汤圆在清朝时就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文化节日食品,人们在正月十五日过端午,放火鸡、拜普陀、悬汤圆,成为百姓端午节庆祝活动的重要元素。
4.\t随着技术的进步,汤圆有了多种新型发展,有加入奶香的米汤圆,有添加花生碎、红枣、核桃、红豆等的芋角汤圆,彩色汤圆更有其特色的美味。
5.\t另外,“炸汤圆”这一特殊口味也随之出现,它通常是用汤圆浸泡好的面糊,再把汤圆放在油锅里煎至锅里的汤圆表面微酥,加入肉汁、酱汁、醋等调料,即可上桌。
6.\t炸汤圆入口细滑、Que爽,一吃就爱不释口,久而久之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传遍了整个国家、甚至世界各地,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食物。
7.\t现在,既有汤圆道具,也有炸汤圆卡牌,将重要的家人特别的汤圆包拆开,代表着一家人守望相助,把汤圆和爱包紧,是对亲情的美好祝愿。
总之,“炸汤圆”不仅起源于中国,更融汇着各种传统的文化元素,唤起了人们的美好回忆,成为当代中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流行美味。
一、材料准备
1、米粉:250克;
2、冷水:400ml;
3、咸蛋黄:4个;
4、白糖:50克;
5、小葱:30克;
6、姜片:少许;
7、盐:少许;
8、香油:适量。
二、炸汤圆做法
(1)将米粉和冷水混合,用刮刀勾兑均匀成面团,搓圆后放入冰箱凉半小时;
(2)取出面团,擀成薄皮,切成圆饼放入碗中,之后加入咸蛋黄,白糖,小葱,姜片,盐、少许香油混合均匀;
(3)锅中放入油烧至六成热,将小圆饼放入锅中,用小火炸至变褐色即可;
(4)炸好的汤圆沥干水分,撒上葱花点缀即可。
炸汤圆,又称小笼汤圆、小笼包,是中国传统小吃之一。一般来讲,汤圆有三种吃法:烫、清炖、炸。
一、炸汤圆的来历
炸汤圆可追溯至元代(1271-1368),当时属于宫廷美食,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最终演变成了汤圆这一代表中国传统美食的小吃。据《饮食志》记载,明洪武装饰朱翊门时曾成立“把汤圆铺”,经营小笼汤圆。而炸汤圆的出现,则要追溯到清朝的南京地区,清咸丰朝廷舍身厂会所及乡土小强当之时,就有炸汤圆的消息传出,一支最为独特著称的地方小吃便此诞生。
二、炸汤圆的吃法
炸汤圆以“先蒸后炸”的原则做出来,也就是蒸半熟后,再用油来油炸。说小笼汤圆“先蒸后炸”,是因为当炸汤圆时,若不经过蒸熟,小笼馅料一触水便会溶化,而蒸入熟的包口则油炸时即有一定的坚韧程度,不会因油的浓烈便开始溶化而变形,也更加能够释放馅料的香气。
三、炸汤圆的文化内涵
炸汤圆是中华文化里普及最广的、流传最早的小吃,它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炸汤圆可以体现一种家庭、亲情、友情的空间属性。它能让家庭团聚的时候更有温度,新婚上访的客人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此外,炸汤圆还包含着文化的艺术属性,大家制作出来的小笼包大都有一定的艺术美感,代表着一种细腻的气质。总的来说,炸汤圆的文化内涵是无价的,通过与之打交道,能得到它特有的独特魅力,也获得了中国文化的宝藏。
## 一、准备食材
1. 熟面粉:600g。
2. 细砂糖:50g。
3. 煎饼油:250ml。
4. 五香粉:1茶匙。
5. 水:适量。
## 二、制作炸汤圆
1. 把熟面粉和细砂糖搅拌均匀,然后倒入适量的水,搅拌成粘稠的面糊。
2. 加入五香粉,搅拌均匀,然后将面糊放入密封袋中,让面糊十多分钟入味。
3. 倒入煎饼油,用中火加热,把油至少烧至150℃。
4. 用勺子在油中取适量的面糊,压成圆球,放入适量的油锅中,炸至两面微黄即可,捞出沥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