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薯鲤鱼,源自《聊斋志异·聊苑中秋》,原意指姜薯用于钓鱼,后比喻取法因地制宜。
一、出处
姜薯鲤鱼出自《聊斋志异·聊苑中秋》,具体的原文如下:“有诗云:‘贴春生分夏沾,醉吟僮用姜薯;无遗丰可钓鱼,携手壮似荆瓯’。古人意指,将夏季焦土上贴壁中放上一碗用姜薯拌和的汤,可分散夏季的湿气,阿僮们在汤里嬉耍玩乐,一边游玩一边钓鱼,欢乐地把握着时节的快乐和体验季节的变化。
二、含义
姜薯鲤鱼体现了一种取法因地制宜的理念,它是对应用自然的能量的一种体现。这句话表达的含义是,采用合理的方法来把握时间,利用本地资源,取法因地制宜,实现生活的最大化。
三、由来
钓鱼是中国古代较为流行的一种活动,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人们采用姜薯做鱼饵,把握时节,提高捕鱼的成功率,使得这一传统说法得以流传普及。例如《汉书·宣帝纪》里就有“令人以姜作鱼饵,以钓在九曲池。”之类的记载,提示当时用姜薯做鱼饵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聊斋志异·聊苑中秋》里有“有诗云:‘贴春生分夏沾,醉吟僮用姜薯;无遗丰可钓鱼,携手壮似荆瓯’”这样的语句,证明用姜薯去钓鱼已经被广泛使用。因此,把有限资源运用得当,采取有效策略,运用因地制宜的技巧,使得这一古老的文化流传下来,久经不衰,活跃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1. 鲤鱼饮水清淡,灵秀佳宜,暌瓣泛痕,真鱼汤中最受宠喜。可以治愈早晨的腹痛,凉疮,瘀血,出血,消化不良等病症。
2. 姜可以补气填精,温胃止泻,健脾胃,调经止痛,理气活血,调理月经,活血散瘀,消暑清热,滋补肝肾,增强免疫力等等功效,并且具有抗癌作用。
3. 姜薯鲤鱼是一道很好吃的家常菜,老少皆宜,功能全面。将姜切成丝状,加入鲤鱼汤中,搭配家乡的山药新鲜蒜末,再加入精选的薯米进行熬煮,大蒜鲜薯与清新咸鱼的滋味互相衬托,清淡营养又佳宜,喝的暖暖的,甜香可口,并且养生又防病。
4. 鲤鱼安嗜血,亦可祝寿;姜止泻乃“五味子”之主,热性之物乃可调经、滋补肾脏;山药有补肝经、养血生津之功,薯米营养价值高,有补肝肾,宁心安神之功。
5. 制作姜薯鲤鱼,热水煮鱼入锅,将洗净的姜薯米放入,加入百里香以及其他调料,一起煮制至入味,即可装盘可享用。而它身上的营养也更加全面,喝的暖暖的,甜香可口,喝起来更加醇厚,具有补中,益气,滋补肺肾等功效,让人体感到温暖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