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种特征
1、华子鱼,又叫奊鱼、真鳔、亚都担鱼,是中国南方水域最常见的一种鱼类,属角口科非洲条鳙属,其体型通常在20厘米左右,体长最大可达50厘米,体侧扁平,有较明显的切鳞纹,头部背鳍大,尾鳍奇数状而小。
2、华子鱼有灰褐色和双色褐绿两种品种,但大多数集中在黑白色,两种品种的外形相近,只是颜色稍有差异,灰褐色的华子鱼鱼身有紫黑色的斑点,鳞片显灰色,而双色褐绿型的华子鱼,鳞片表面可以看出绿色渐变,其鱼身上有浅褐色而发灰的条痕,耳孔前端为红褐色。
3、华子鱼体中多处有显著的淡红色斑点或条痕,有时这些鳞片上会有棕黑色斑点,但大多数不显眼,只有在弱光处才能看出
二、分布特点
1、华子鱼分布于珠江、长江、松花江及淮河流域,以及山东、安徽等南方河流系统中,可以在上、中、下游水体中见到。
2、华子鱼可以适应各种水质,但最适宜温度为18-28℃,pH值为4.5-8.0 的营养丰富、泥沙少的中强度水体,在寒冷的水体中会减少繁殖率,一般不会超过3℃。
3、华子鱼喜欢住在浅水淹没的稻草、青贮、植物残体,多数的集群鱼类可以在水底的水流凹处或不深的缓涛处聚集,也可以在泥淖湿地、河谷中的深水层找到。
三、捕食习性
1、华子鱼类的捕食习性较强,主要吃低于自身体长度的小鱼类,微小的昆虫和浮游动物,一般采食方式为以口吸或舔,大多以夜间为食时。
2、华子鱼发现食物时,便会飞快地朝着鱼群中心缓慢移动,同时口咽着活饵,然后横向储存它所需要的食物,以便更容易捕食。
3、华子鱼一般开始捕食于晚上8点左右,大多数食物可以在三到四个小时内被吸食完毕,并停止捕食,有时也可以活动到早上5~6点,华子鱼不会太靠近水面吃食,大多数活动都发生在水体中深处。
四、繁殖习性
1、华子鱼主要在温暖的夏季进行繁殖,性别辨别也比较容易,公的特征是:鳃孔明显比母体大,自然状态下,公体会比母体肥胖;母体头部和鱼体近似长度,自然状态下,母体肥胖明显。2、雌性华子鱼在繁殖期间,会有明显的肉质凸起,而雄性会出现一个较大的红色斑点或黑色,并且有明显的尾鳍变细,尾鳍的末端也变得圆滑。
一、“华子鱼”,俗称招风子,为膻中暗钩鱼科膻中暗钩鱼属鱼类。
二、据说“华子鱼”上古时期就已经存在,到了清朝,这种鱼就非常受欢迎,有“水穆文帝”之称的清朝皇帝清王室就把“华子鱼”当作宫宴上的一道佳肴。
三、传说,从前一位皇帝有一次赏鱼时,一条“华子鱼”游过来,它的身色比其他的鱼要华丽得多,皇帝见到这条鱼后就非常惊讶,把它叫做“招风子”,这个名字就此流传至今。
四、“华子鱼”有一条“金素”,也就是鱼身上有一条金色条纹,有些人认为,“金素”是象征门第,象征君马之尊贵,所以才受欢迎。
五、据史料所记,清朝的朝廷把“华子鱼”当作宫宴上的一道佳肴,每宴请宾客时都会把“华子鱼”作为宴客菜肴之一。
六、“华子鱼”寓意敬礼,表达礼敬,很多朝廷文人都会把“华子鱼”用作赠礼,以表达人们对上天赐予家宅之幸福的感恩和敬仰。
七、清朝时,宴客菜肴中招风子一定放在上面,也就是位置最高,以表示皇室脊梁凌云壮志,所以又有“凌风子”之称。
八、“华子鱼”被推崇成“君禽佳肴”,象征着“家宅馀恩”,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的体现,中国的礼仪文化,古老的传统,这一切都被表达在这条“华子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