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酱肘子”是一道传统客家菜。
二、“酱肘子”也成为了客家族群的代表菜,是利用厚猪肘子做出的聚会食品。
三、“酱肘子”的制作步骤有研磨猪肘,腌制,煸炒,调味,煨制等多个步骤。
四、研磨猪肘时需要将猪肘研磨变薄,腌渍时则要把研磨好的猪肘加入料酒,生抽,盐等。
五、煸炒时,需要将腌渍好的猪肘加入油锅中,并在中小火慢煸制熟,以免猪肘子煸焦变黑。
六、将煸炒好的猪肘子放入大碗中,再加入用来调味的大蒜,姜,葱,香蕉皮,豆瓣酱,添加少许糖和鸡精,搅拌均匀即可。
七、将调味的猪肘子放入清水中进行煨制,煨制要求深度大,最少要煨制半个小时,然后将浸煨出来的猪肘子捞出,调入红烧油,即可上桌。
八、最后,“酱肘子”上桌后酸辣可口,外裹脆皮,内里满满猪肘口感松脆,汁多味美,既可单独食用,也可做拌菜等多种形式享用,最受欢迎,是大宴必备的重头戏菜肴之一。
一、食材及做法
1、食材:肘子(低温肉类)、花椒粒、大料、蒜泥、姜泥、八爪鱼、芝麻、酱油、老抽、糖、醋、食油、盐;
2、做法:
①将肘子洗净,用八爪鱼、芝麻、油、酱油、老抽、盐、糖、醋把肘子做成入味料里;
②加入花椒粒、大料、蒜泥、姜泥搅拌、将肘子装入容器里;
③依次加入糖、醋、食油、酱油,将肘子入味后放入锅里,加入适量水制成酱汁煮熟肘子;
④煮开肘子后,调入芝麻油,盛盘装饰完毕。
二、营养分析
1、营养价值:肘子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其中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有谷氨酸、精氨酸、丝氨酸,能够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
2、补血作用:脂肪含量极高,可以增加血液容量,对补血有很大帮助,尤其是胎儿缺少营养时候,芝麻油中含有丰富的维他命B1,可以帮助婴儿长大健康;
3、健脾作用:芝麻油中含有大量的磷脂质,它能够有效助消化,使胃膜得到补充,有健脾利便作用,对少儿有利。
三、食用推荐
1、酱肘子口感香鲜,酸辣可口,能够补充人体的营养,尤其是少儿的营养摄入,有利于婴幼儿的身体健康;
2、此菜也可以口味偏辣,故而除少儿以外,老年人也可以食用;
3、酱肘子除了单独食用以外,也可以与米饭一起食用,这样更可以增加米饭的味道,且有补血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