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杨郁卉 三天假期,较引人注目的事件一个是云南导游嫌游客购物少而肆意谩骂游客,另一个是游客在武侯祠博物馆《前出师表》上刻字“路某国到此一游”。关于文明旅游的话题一说再说,可是不文明行为却反反复复,人们不禁感叹,我们距离文明旅游究竟还有多远。
先来说说这位导游。近年来,旅行社、导游强制游客购物现象并不少见,虽然经过了多次行业整顿,曾经热门的“零负团费”现象已经难觅踪影,但暗藏购物陷阱以及强迫购物的低价旅游团仍然暗地里存在着,甚至有回潮的趋势。它们有的转战团购网站,有的将购物点说成“景点”,经过层层伪装,让那些被低价吸引的游客不知不觉进入“购物团”的圈套之中。而在购物团中,导游的作用十分“重要”,因为游客是否购物,以及购物多少,往往都取决于导游如何“引导”。视频中爆出的那位女导游正是在完成她积极引导购物的任务,从她的话中我们大致可以推论出,她所带的旅游团应该是低价团,而且她的收入恐怕主要是来自游客的购物提成。
报道称云南省旅游监管部门已经准备对涉事导游吊销导游证,责令涉事旅行社停业整顿。但是这位女导游的行为实际上并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群体生存状况的体现,它所折射出的是旅游市场“潜规则”,其中就包括导游没有工资或只有微薄的底薪,收入基本上靠游客购物分成的运作模式。试问,如果这种模式继续存在,导游怎么能不想方设法让游客购物?
再来说说那位游客。在文化古迹上恶意刻字,“到此一游”的句式每每都会引起公众愤怒,有人指责说这种破坏文物的行为已经是在犯罪,相关部门将对此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同时对石刻进行技术修复,今后将加强巡逻和监控,对游客进行劝导,减少此类不文明行为发生。可是仅凭劝导以及道德谴责来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做法显然有些乏力,由于长期以来对此类行为的处罚力度较轻甚至没有处罚,造成一些游客在旅游中毫无忌惮,不文明行为也总是抽冷子就来一回,让人感觉防不胜防。
近年来全国旅游市场持续火爆,然而“不合理低价”和“不文明出行”依然是假日旅游市场乱象较集中的两个方面,同时也是整治的重点和难点。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两个“反面典型”的出现看似偶然,是个案,但其折射出来的问题却具有普遍性,他们的行为也颇具代表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看到层面在监管上做出的努力:今年4月初,旅游局刚刚出台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同时积极鼓励“随手拍”,提倡个人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举报;4月底,旅游局召集18家旅游企业座谈,重点整治“不合理低价”行为;五一期间,旅游局又派出5路工作组分赴广西、海南等省区,开展假日旅游市场专项检查,重点就是旅游市场不合理低价和文明旅游工作。
层面的治理和监管是一方面,旅游市场的消费主体毕竟是广大游客,因此,当每个游客都能主动抵制旅行社的“低价诱惑”,都积极参与到对各种不文明行为的监督行动中时,我们也就和文明旅游靠得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