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蒿,又称为大松蒿、松蒿草,学名叫Corydalis ambigua Pall ,中文里最常见的称呼是青箐,是一种常绿高大草本植物。
一、植物特征
1、形态特征:松蒿的植株高达20厘米,茎细长粗壮。叶片菱形,四棱形或椭圆形,长5-13厘米,宽2-10厘米,表面干涩,背面比侧面更涩,基部心形,顶端短尖。总状花序单总或簇生,花期3-6月,花径1.5-3厘米,总苞扁球形,外被胡椒毛,小苞片披针形,黄绿色,乳白色,粉红色或紫色,花鼻管长2.5-4厘米,全盘长宽约1厘米。
2、繁殖特征:松蒿以种子繁殖,而且十分喜欢暗深的环境,常发生在落叶积极的林底层,有抗旱性或耐热性,比较耐压,较为中性或稍酸性。
二、种类特征
1、落叶松科松蒿:落叶松科松蒿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华夏及青藏高原及青藏地区等地,原生态区是西伯利亚、中亚和日本。
2、木兰科松蒿:木兰科松蒿属于灌木状的多年生草本,分布于亚洲和欧洲,主要生长在山谷林地或林缘草地、山坡等处,为野生植物。
三、药用价值
1、药理学功效:松蒿含多种化合物,其根开始以温补脾胃,化痰息风、止痛头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老年失眠、肝肾阳虚、肩峰酸痛酸性风湿、较轻的痛风、胃痛、胃部溃疡等症。
2、药物功效:松蒿对痛风、风湿关节炎等拥有良好的药理效果,经多次临床发现,有明显的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已成为中药治疗痛风的重要药材。
松蒿和茼蒿主要发生在我国黄河以南,而在黄河以北地区就没有出现。
(一)生态环境
松蒿植物多生长在高海拔地区,最佳生长温度为15°C左右,喜无霜冷凉,抗旱性强,一般发生在半干旱牧草草原、灌草草原上。茼蒿喜温暖、湿润潮湿的环境,发生的地区多为河滩、河边、湿地草坡等湿润而又凉爽的环境。
(二)生长季节
松蒿属多年生植物,有芽单性的生长,发芽的季节在每年的3月份左右。茼蒿属半年生植物,无芽性生长,一般发生在5-6月份左右。
(三)根系特征
松蒿多有稠密的茎根,结构较细密,植株根系覆盖层较厚,植丛间距大。茼蒿根系细腻,根系较薄,根系分叉较细,植丛间距较小。
(四)叶片发育特征
松蒿叶片呈条形,但较茼蒿叶片稍扁,叶面绿色,背面与叶面灰绿色稍不一样,叶表穿刺状突起,清晰有规律;茼蒿叶片椭圆形,叶表没有螺旋状突起,叶面绿色,背面灰绿色。
(五)外观特征
松蒿叶片较厚,边缘有小齿状,植株根部有幼植株;茼蒿叶片光滑,边缘不明显,植株根部无幼植株。
(六)全年活动特征
松蒿属多年生植物,茼蒿属半年生植物,因此,松蒿的活动空间和时间比茼蒿较为保守。松蒿春季发芽,秋季结果,终至秋季成熟,而茼蒿则每年5-6月份发芽,秋季结果,10月份成熟。
总之,松蒿和茼蒿集生态环境、生长季节、根系特征、叶片发育特征、外观特征、全年活动特征等6方面特征于一身,存在较为明显的理化上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