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饭,又名蒸饭桶、竹饭桶,“饭”和“桶”非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每次加热都能透出清香,令人口齿留香。它以其独特的口感和美味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喜爱,木桶饭已经渐渐成为中国及全球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关于木桶饭的起源比较神秘,但是中国传统美食木桶饭在早期历史上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记载。
一、木桶饭的来源
1.《北史》中的记载:据有关史料记载,木桶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初年,年代约为1644年。《北史》记载:“耶律崇朝知道,朝菜中一种曾经有蒸饭的桶,耶律崇朝视之犹若珍宝,久不舍弃”。这一历史记载提示,木桶饭源于清朝,耶律崇朝是木桶饭非常早期的典型代表。
2.《历史类书中的记载:《官场现形记》中记载:“间叶道质,执木桶,早上蒸饭为食”。此文指明,木桶饭已是清朝宫廷料理之一,是贵族们平正礼乐的必备料理。
3.韦楚伦《夫子庙风俗》记述了江苏如皋阳历,一年中最大的节日——端午节的舞龙祭桃,也与木桶饭有关。端午当日,木桶饭作为重要料理摆在舞龙台中,作为节日民俗之一,属于千古不变的影响。
二、木桶饭的流传
1.随着清代中后期社会发展,木桶饭也从宫廷料理风潮中流入人民群众中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属一个民间故事“木桶饭歌”。
2.随着宋朝的繁荣,木桶饭的流传也加速了很多,木桶饭便被普遍开发成木桶饭坊,推广至全国各地。
三、开吃木桶饭的背景
1.中国人有“每天吃饭,每年端午”的说法,两者的关系是经久不衰的,每当端午来临,伴随而来的就是吃木桶饭的习俗。自清朝开始,端午吃木桶饭便成为百姓们必不可少的习俗。
2.在宋朝时期,木桶饭成为了宫廷料理,是贵族们进行平正礼乐的必备料理,后来随着官府的推行,木桶饭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3.木桶饭受中国越来越多消费者喜爱,特别是端午传统佳节期间,木桶饭成为传统佳节必不可少的料理之一。一时间,木桶饭吃的非常火爆,一个城市里的木桶饭店看上去就像一个个蜂房,人们争相去排队等候。
(一)木桶饭的传播及具体现象。
木桶饭,也被称为“大锅饭”,源自西北地区、新疆地区,起源于明朝,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和传播,木桶饭已经遍及全国,甚至远及海外。
木桶饭由大型木桶製成,其比例約為3:3:3。一般来说,上面有一个半圆形桶口,中间是一個中空的桶腹,下面是桶型的桶口,所有桶口都以木鎚灌穴,以防止腐蝕。不同的民族会以木板制作桶的外观和形状,這樣的外觀便展示出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使木桶饭在保持着食物口感的同時,形成了一種特有的饮食文化。
木桶饭的烹饪方式的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里灶法,即把食材放入木桶,用藤壶灌入热汤,以酸甜辣咸滋味,慢慢蒸煮,就可以吃到滋味独特又香醇的甜咸刺激口感的木桶饭了,另一种则是外灶法,即将桶中央的蒸米饭放在一個大锅里,然后将米饭加上白菜、牛肉、豆干等食材,然后将其煮滚。木桶饭的香气散发出来,还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滋味,令人感到非常香醇。
(二)木桶饭背后故事。
据说,木桶饭的发源源自秦朝,当时有一个僧人受祖传咒,要去一座山上寻找仙气,于是他带着九锅米饭上山,而在山上他又遇到了一个仙鹤,仙鹤一看,就喜欢上了米饭,但是九锅米饭已然被僧人吃光,仙鹤便变成了一块木头去找木匠凿制了一只巨大的木桶,其上的木桶口便变成了一只仙鹤的嘴,然后仙鹤便在深夜拿着木桶把米饭放了进去,与此同时,仙鹤还施放出神秘的力量,使桶里的米饭将其和味变得十分香甜可口,这就是木桶饭的由来,相传木桶饭有“补肾强身,延年益寿”之功效。
(三)木桶饭今天的影响。
现今,木桶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有的视其为传统风味,有的视其为特色文化,不管是哪种,都对其有了深刻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为木桶饭的传统风味和特色文化而倾慕,有許多業者也开始多次地进行活动和宣传,以普及木桶饭的文化,使其流行進入到普罗大众当中,成为一種風尚,藉此來宣传中国的传统饮食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