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馅(馅怎么读)

馅的来历 1、古代: 馅可以追溯到早期历史,被认为是古代中国的烹饪传统之一。据记载,第一次涉及到馅的可能是约公元前200——公元前100年期间。汉文化期间,有关馅的记载最多,大多来源于古书《百家姓》、《左传》

馅的来历

1、古代:

馅可以追溯到早期历史,被认为是古代中国的烹饪传统之一。据记载,第一次涉及到馅的可能是约公元前200——公元前100年期间。汉文化期间,有关馅的记载最多,大多来源于古书《百家姓》、《左传》里有关宫廷厨艺秘方和《食经》等古书,其写于《食经》中的120多种馅,也是烹饪史上早期最全面的记载。

2、中世纪:

到了中世纪,馅也被改变了,出现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做法,比如用蔬菜、水果、米饭、肉馅等不同的原材料,肉馅中引入了调料和香料,更能满足人们的口味。

3、近代:

近代,在饮食文化的发展变化当中,食品中新增了一些馅的原材料,如糖果、香草、水果等。加入这些食材后,馅的口感变得更加丰富,为烹饪中毛绒绒的馅饼提供了很多新鲜的原料。

各种馅之间的区别

1、原材料不同:主要是各种原材料的差异。比如水果馅用甜瓜、苹果、梨等水果制成,肉馅使用牛肉、猪肉、鱼肉等肉类食材;蔬菜馅使用萝卜、胡萝卜、玉米、芹菜、菠菜等蔬菜原材料;糖果馅则使用糖果、巧克力、牛奶、花生酱等调料成分。

2、口味不同:不同的原材料决定了不同的口味。比如肉馅口感有咸鲜、肥瘦、鲜美等;水果馅口味有酸甜、清新等;蔬菜馅则更多体现出蔬菜清淡的风味;糖果馅则以甜味为主。

3、做法不同:不同的原材料还需要不同的做法,比如肉馅要汆烫、炒锅熟;水果馅要去核除皮,然后压成泥,做成糊状;蔬菜馅要把蔬菜剁碎、下油锅,加入调料调味,做成蔬菜泥;糖果馅则只需要将糖果、巧克力等做成泥状,加入馅中即可。

1、早在古代,中国就已经有了吃“馅”的习俗。古代中国人用肉、鱼、米、蔬菜等食材做的“馅”,可以包在面皮里形成“饺子”或是小月饼的形状,简称“馅”。《汉书·食货志》记载:“大熊虎在党营,伍家饵而器以调,以食南人之馅而充之”。《汉书·禹贡志》中,载云:“及禹贡止,周人之馅,闻其香气”。这句话于2000多年前便预示出人们对“馅”的喜爱。

2、隋朝时期,大量成书的《吴越春秋》中说:“饼者,馅也。”可见称“馅”的习惯,已经非常普及,形成了固定习惯用语。

3、唐代,宋代,草木繁茂,民间风俗风潮流行,人们的饮食更加丰富多彩,“馅”更受到民间的喜爱,《唐诗》中对“饺子”的描写就十分多。例如,李翱的《满江红·宴清都》:“彩碟饮金碧,玉盘点翡翠。饺子偏宜秋,烧薤较上等。”可见,唐代“馅”食物早已占据了重要地位,并被唐朝宫廷的人们所接受,也有越来越多的宴会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馅”给宾客尝试,成为宴会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佳肴。

4、宋代以后,“馅”在改良的同时,也将作为传统食品不断升级,缤纷多彩的“馅”从宫廷蔓延至民间,人们开始创新,整理“馅”的各种食谱,丰富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馅”的多样性,可以说,“馅”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重要部分。

5、清朝,“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每一个府、县都有其自己特色的“馅”食物,如上海“灌汤馅饼”、淮安“金沙馅儿”等,可见当时人们对“馅”的者创造力开始疯狂涌现,其中的绝妙技艺也令许多包裹的技艺名师沉醉其中。

6、20世纪初,“馅”跃上名人餐桌, 与“馅”缺少华丽不失营养的特性吸引了众多的病患者,如徐莹的《饭的秘密》中更是大力宣扬“馅”的诱人美味。

7、现代,“馅”以其丰富的口感和各种风味食谱,深受少数民族以及三餐都会错过“馅”的普通家庭的喜爱,传统的“馅”同时也演变出多种新式“馅”,如家庭式锅贴和快餐及便当中的营养“馅”,“馅”更加的时尚健康,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欣赏,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食料文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449637/
1
上一篇牛排骨的做法大全(萝卜牛排骨的做法大全)
下一篇 龙利鱼和巴沙鱼的区别(巴沙鱼的做法)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