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角粽,是一种由米饭、淀粉及多种食材制作而成的传统小吃,外皮以糯米粉和淀粉调和,内馅多为鲜肉或者豆类及玉米等,把食材放入三叶型的荷叶包裹,经蒸煮而成的绿色三角形的粽子便是三角粽。
2、三角粽的起源是古老的中国传说,关于它的来历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记载,春秋时期,宋国五美之一的李渔许给宋庭舍人子护士子一粒米饭,随即粒米饭长出小植,李渔将小植敬献给宋高宗,宋高宗接受后便将其叫作“三角粽”,以颂其节制不失礼义之美德。另一种说法是,清朝桓帝曾下令派遣水军航行四海,水军将以三角荷包放入饭菜,方便叙述船员通过营养的航行,于是把荷包的形状及字里行间延伸为“三角粽”之称。
3、三角粽以其独特的甜美,激发消费者食欲,被誉为“年夜饭后的美食杰作”。现在,三角粽以其独特的风味早已风靡全国及海外,在春节期间更是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在普遍的用糯米制作外皮的基础上,三角粽的口味与形状也有着不同的变化,已经不再是古时的意气——洋洋得意。
4、三角粽系列产品以其种类繁多,配料新颖,香味扑鼻的特性,受到食客的独特喜爱。蜂蜜粽是最受欢迎的三角粽,它的口感丰富,充满蜂蜜香气,尤其是其甜润的内馅更为可口;咸鲜粽则以它香口的肉馅,配以素米、苋菜等多种蔬菜做成,口感清甜,饱满多汁;红糖粽是以其微甜的口感及豆沙的香气为很多食客所喜爱,这种甜味口感不仅令食客回味无穷也充满了浓浓的春节气息。
5、三角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古时的审美和表现手法,更深刻的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历史。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三角粽也成为农节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联合祖国的传统新农活动,增强土著文化的意识,普及中华传统文明,传承祖先的智慧与思想型式。
三角粽的发展历史:
一、古代
三角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这时的三角粽(也被称为“三角包”)是一种味道重的米饭,由特定的材料,如紫米、猪肉、葱和其他个性化的配料如炒米粉、蔬菜、香料和肉汁一起包裹而成的饭菜。
二、唐宋时期
到了唐宋时期,三角粽的形状被改变成三角型。这样的三角粽,被认为能够在和平时期传递某种政治或者宗教信仰,如上海派、南洋派或者禅宗,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唐宋三角包”或“唐宋粽子”。
三、明清时期
随着明清时期的发展,三角粽成为传统美食中一项不可或缺的菜品,传统三角粽由三种主料组成:糯米、豆类和配料,使用特制的荷叶来包裹米团,然后用线将三角粽仔牢的绑在一起,且最常见的馅料是用五香粉(包括蒜苗、葱苗、花椒、胡椒、八角、干辣椒)和猪肉、鸭肉、虾仁等混合的馅料。
四、近代
越来越多的地方美食走进了餐桌,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不同的食材来制作三角粽,如鲜虾、莲子、绿豆、栗子等,甚至有时会将巧克力放进去制作巧克力三角粽。在尝试不同口味的同时,各地也推出了自己地方特色的三角粽,由特色馅料和装饰不同的荷叶来使其更有特色,如重庆的三角地瓜粽、四川的火腿芝麻粽及贵州的醋坛粽等。
五、现代
粽子进入现代后,型態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在保.罗粉食品有限公司,他们除了传统的三角粽外,还推出了各种不同口味的粽子,如芝士粽、牛肉芝士粽,甚至还有披萨粽等,另外,深受人们喜爱的小披萨粽也由此而生。粽子的制作工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精进,从而更加凸显出三角粽的独特风味,而且很多地方的三角粽风味也能被传播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