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姬菇(姬菇的家常做法)

一、介绍姬菇的古代历史文化 1、姬菇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古代文献中记载最早的真菌之一。古代文献记载,相传寒武纪末、东汉开元初年,毛滂(今四川省广安市大竹县南部)一带的山谷里有神奇的蘑菇,当地的少数

一、介绍姬菇的古代历史文化

1、姬菇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古代文献中记载最早的真菌之一。古代文献记载,相传寒武纪末、东汉开元初年,毛滂(今四川省广安市大竹县南部)一带的山谷里有神奇的蘑菇,当地的少数民族把它叫做“姬菇”,以至今。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曾在《观梅》、《赠汪伦》等诗作中写到过“姬菇”的典故。

2、从当时的文献记载,看出当时人们对姬菇的重视,他们对它的种类多样性、属性、保存方法等详细地记载。《金匮要略》中将姬菇归入木耳类,其它书籍则将姬菇归入蘑菇类,反映出中国古代药学系统已形成体系,在生物鉴定方面呈现出很好的科学效果和思维方式。

3、宋朝《钦宗药录》中提到姬菇有“色寐益血,去头昏,解毒救急”等“药用作用,是中国古代拥有精妙实用药物来源及其使用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清代姬菇文化

1、清代继承了古代把姬菇列为有效的保健药品的传统,进一步发展了它的保健作用。例如《食品与药物志》记载,“姬菇,治营血补血,益精强肾,散寒安神,通经脉,和润肠胃,止劳烦不眠”。

2、明清时期,姬菇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著名文学家纪晓岚的诗作《柏杨山回唱》中,用“穿花平田,三兽醉姬菇”表达出人们对姬菇生长地,醉人芳香同时也提到它的药用价值。

3、清代医学家也发现和探索了姬菇的种类。比如清朝御医宗承教的《医学林全书》中记载的白针姬菇:“土薯之性,豆色而有姬口,属仙家之菌,用以补血补虚,可卤煮成粥汁醴,以止劳烦,好食性平,此新发之品,我军得知仅此耳。”

三、近现代姬菇文化

1、从西游记中的“碧眼秩父精”到今天,姬菇历史文化从古至今都大受人们的认可,成为中国传统保健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谢聪政在《红楼梦》中将姬菇比喻为“气质圣且难觅”,既赞叹姬菇的良药贵重又赠人玫瑰消业火之说。

2、20世纪40年代,姬菇逐渐被人们发现,成为研究热点,许多十月霜、苦木菇等新发现的物种都是一个个优秀的姬菇“宝藏”,1943年陕西科学家黄绳宁发现了仙灵芝,它极度重要的。他说,“仙灵芝既有非常重要的药用价值,也有新的营养价值。”

一、 姬菇:属于野生菌类

1、姬菇是一种以野生菌类为主的菇科植物,由于其外形独特,故又常被称为“独角菇”或“牛角菇”,属对角枝菌属,学名角枝孢粉菌属(Eumycena),其落叶林中极常见,是一种口感清爽、质脆而鲜美的食物。

2、姬菇有着白色或淡黄色的表皮,具有明显的牛角形,且细纤维状的晕边,外形极为美观,有时会带有淡淡的暗褐色斑点,触感柔软脆硬,鲜甜清香。

3、姬菇属于营养好的低热量食物,是不可多得的健康食材,具有补肾壮阳、养血活血的营养价值,可制成萨勒餐,功效显著,还可以添加入其他各种菜肴中,提高其营养价值。

4、姬菇在日本是被喻为“冬雪中最美的花”,有“冬之花”之称。日本人把它入保存,对健康叻很有保护,可去肝仇,抗衰老作用。它具有毒素吸收、肝保护、免疫提升功效,常被称为“菌之钻石”。

5、姬菇属于温带及亚热带气候出现的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华东地区,也有在上海、苏州、江苏等地的南部乡村生长的分布。经过专业种植技术,姬菇也可以在中、热带气候中做大量种植,以满足全球消费者对它鲜脆香美口感的需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448737/
1
上一篇三鲜疙瘩汤的做法(三鲜疙瘩汤是哪三鲜)
下一篇 阿胶 吃法(阿胶吃法视频)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