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糯米糍的由来
1、清朝时期,慈眉善目的和蔼善良的儒家学者高正(808-858年)是第一个把糯米制成糍类入膳的,他把糯米、大米和豆类食材混合搅拌,再用滚烫的油炸制而成糍类,所以人们把它叫做“慈眉糍”或“慈眉拌”。
2、明清时期,蒙古将军木吉比克·巴特(1243-1321年)把慈眉糍改制改良,把糯米加上蔗糖等食材制成体积较大,颜色黑白相间的一种叫做“木吉比克糍”的食品,这也是糯米糍的第二个名字。
3、清朝出现了“糯米馒头”,也就是现在民间所称的糯米糍,也成为清朝宫廷皇室宠爱的一种传统美食。
二、糯米糍制作工艺介绍
1、首先要准备糯米、大米、面粉、糖等食材,将糯米和大米煮熟,面粉混合煮熟的米粉一起搅拌平均,加入糖混合均匀。
2、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搓成团状,揉出一股香味,把团搓成细丝状,再揉成糕团。

3、最后,将糕团放入热油中翻炒,炸至两面金黄时即可。
三、糯米糍的特点
1、糯米糍独特的糯香,融合了糯米和炸油的香味,入口口感酥脆,回味悠长。
2、糯米糍营养丰富,富含大量的淀粉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碳水化合物丰富,P/E(能量/蛋白质)比低,适宜营养机理调控和调理身体。
3、糯米糍还有清热解暑、养心安神、乌发美容等功效,是名贵的保健美食。
一、形成
糯米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南宋朝著名的食谱书《熟食羹》中曾提到“把醡米煮熟,将糨液和黑芝麻加上,捏成盘状,以砂糖调味”,这便是最早的糯米糍。
二、演变
当时,糯米糍还没有现在这般的外观和受欢迎的程度,后来,随着食物的演变,糯米的口味会发生变化,让人甘甜可口,成了一种新鲜尝味。清朝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新口味,用紫米或绿豆等调料加入,使糯米糍口感 拉 伸,并 加 入奶 酪、冻 奶等,让 人们 进入橡 实 好味 的 时代 。

三、定型
如今,糯米糍已经定型,它以大米煮成糨糊及甜膳副料,再加入椰浆,把它们搅拌煮匀,过滤压干,加入绿豆、黑芝麻、杏仁等作为配料180卒,再发酵放入一定的模具,模具的形状也是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设计,如锥形,圆形,椭圆形,微型玉米等。
四、发展
清朝以后,糯米糍的发展逐渐火爆,开始朝着蔬菜、果品、水果等把玩,再加上豆腐皮、糖豆、芝麻、百花酱等配料,是不同地区有不同口味,但大体表现出较丰富多样的口感。另外,在不同活动中,以糯米糍为主要原料,以特色喚起旅客们的食欲,形成独一无二而又有共通性的口感。
五、食用方式
糯米糍通常食用以热糯米糍为主,与糯米、水果、蔬菜等一起食用,甜、酸、苦、辣等味道相互交融,让人回味无穷。有的地方则会另外加入盐火腿、生薑片、大蒜粉、花生、蚝油等调料,让口感更加鲜美丰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