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至吃汤圆
冬至,也叫“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冬至当天,人们会送大米汤圆作为祝福和交换礼物,而热烈而热情的汤圆文化也逐渐成为冬至的标志,是中国年度情感冰火活动的新名片。汤圆的制作需要以豆沙为主料,用上色后的糯米糊做馅,成圆形,在锅里煮成一碗圆满的汤圆。一碗圆满的汤圆,可以暖暖的进入你的肚子,充盈着幸福和情谊,当它触摸到你的舌尖,你就会感觉细密香润的悬浮于空气之中,那温暖的回甜让人不禁放心。
二、冬至吃腊八粥
腊八粥,也叫做年粥,是冬至祭祀的重要食材,只有它够“腊”才能保证祭祀圆满。腊八粥以大米粥为基础,调拌着红枣、桂圆、栗子以及枸杞等调料,成色温润豆蔻,以温盐水浸泡,放上熬油,再熬煮,映衬冬至的夜里,暖暖的汤香弥漫而开,停不住口水。腊八粥就像一道暖心的原粥,只有它才能融融,用健康包裹着家人,在冷风中传出温暖。
三、冬至吃元宵
元宵即“灯节”,是中国民间在冬至吃的一种节日小吃。元宵本指婴儿洗澡后父母把婴儿放在一个小纸灯笼里送上神殿里供佛祖灵佛们及祖先等的灯节。中国的元宵灯也被称为“汤圆灯”,以其特殊的形状,引发人们的注意。元宵形状像汤圆,用糯米、芝麻和红豆做馅,油炸出的小灯笼,比汤圆大,更富含细胞营养。夜晚,一笼笼透明的汤圆饰上元宵,洒满一条条芝麻微光,照亮冬至夜空,房间里洋溢着不一样的温馨。
四、 冬至吃豆干
豆干是冬至节期习俗的一种,特色鲜明,蕴含丰厚的文化内涵。豆干以绿豆为原料,洗净切片,油炸,最后冷却,做成的豆干带有淡淡的咸香,口感酥脆,可以带给人们不一样的味觉体验。在节日期间,人们会把带了几把豆干,放到盆里,豆干如果煮熟,更具有滋補养血的功效。熟食和生食皆可,放在桌上轻松就可以食用,让你健康美味一整冬至。
五、冬至吃烧鸡
冬至前夕,一家人在家一起做兔子、鸡、鱼等新鲜家禽制作出来的烧鸡,乃中华传统文化中烹制的节日佳肴,在冬至的餐桌上仰头望天,见烟腾腾,端上桌,整只鸡金黄外皮,尤其似火焰,把室内温暖万倍。起源于汉代,饮食文化中充满传统滋味,褐黄外皮酥脆,鲜香可口,并带有恩怨情深的神奇色彩。
一、什么是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根据太阳黄经在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反转而得名,也叫“除夕”。中国人传统上称“除夕”为“冬至”,冬至是农历里的重大节日,备受瞩目,象征着农历年的开始和开春之际。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著名的节日,中国传统上它被认为是一个家庭团圆的日子,有着重大的社会文化意义。
二、冬至是怎么吃的?
1、冬至汤圆:是冬至食物之一,多以紫薯、芋头、枣子和莲子等熬成,虽然形状相似但味道迥异。汤圆表达的是“圆圆团团回家”的美好祝愿,象征着鹭港、团圆、快乐。
2、菜头乌拉:也是冬至的传统食物之一,是用豆腐乳、芝麻、糯米等原料制成的一种细密小食,有抓破冬寒的寓意,它色泽白嫩可口,受到了中外人的一致好评。
3、焖烧圆子:一般是以大米和细米或芝麻搭配,以水烧制而成,并有草莓、海苔、核桃等添加口味。象征家宅团圆、大家团圆,愿全家人健康、快乐。
4、芋头蒸饺:是以紫芋头、笼头穆、西米等为主料,和小肉丁搭配后熬制而成的一种传统食品,称之为“芋头蒸饺”。它的形状像圆子,吃起来有一种特殊的香味,热腾腾地吃着,口感鲜美,甜而不腻,丝毫不伤胃口,是冬至桌上不容错过的美味。
三、冬至为什么要吃以上这些食物?
1、吃汤圆表达了团圆的祝愿。汤圆虽然大小一样,但珍珠、芝麻、绿豆、红豆等口感、口味各不相同,因此汤圆有“团圆”的寓意,而“冬至”正是中国传统家庭团圆的日子,因此做汤圆是最重要的活动。
2、菜头乌拉的意义在于感恩。菜头乌拉是豆腐、芝麻、糯米等原料混合制作的一种小吃,它的形状看上去就像一只爪子,人们有的地方把它叫做狗扒,象征着能够抓住得到优渥的物质和家庭团圆的感情,因此在冬至吃菜头乌拉,表示感恩一年来足下物资的多寡,也表达家人之间团圆的心意。
3、焖烧圆子寓意家室团圆。市面上很多焖烧圆是用大米和细米或芝麻搭配,把它焖烧熟后就变成一个圆子,加了草莓、核桃、海苔等,象征着家室团圆、大家团圆,祝福家庭鹭港健康、美满快乐。
4、芋头蒸饺的寓意有利于吉祥如意。芋头蒸饺是一种传统食品,用紫芋头、笼头穆、西米等为主料,和小肉丁搭配后熬制而成,色泽白嫩可口,吃起来滋味美,象征着事业安康吉祥如意、日子红火、家人团圆、福报绵长,是中国人特有的传统美食和风俗。
因此,冬至吃各种汤圆、菜头乌拉、焖烧圆子和芋头蒸饺,不仅让人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