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备食材
1. 黄豆:以豆腐所需的黄豆细选,有的地方还会加一点黑豆,有的地方会用海豆或尿豆来更改口感。
2. 碱水:酿豆腐时用高碱水泡豆浸泡,这是客家豆腐独有的地方口味,碱水可以把豆子中的蛋白质乳化,豆腐更加松软Q弹,蓬松,口感更佳。
3. 老抽:调料中的老抽需采用自家家乡的,子曰“老抽一瓶勤,德抚豆腐香”,可以给豆腐带来更多微妙的味道。
4. 生抽:为调出豆腐的香气,使豆腐味道鲜美,可以加适量生抽。
5. 花椒:炒香花椒可调和甜、鲜、香气,提高豆腐风味,香气十足。
6. 酱油:采用自家调配好的酱油,盐分足,不另外加盐。
7. 糖:用合适的咸甜糖,配合豆腐,增加口感。
8. 水淀粉:用水淀粉搭配适量的清水,能使豆腐更细腻更加有口感。
二、步骤
1. 选豆处理:把黄豆泡水浸泡4-6小时,或熬煮一小半小时,使豆子充分软化,然后把多余的水筛去,充分洗净,枝叶干梗;
2. 豆浆制作:将泡软的黄豆放入豆浆机中,加水搅拌至细碎,然后用温水排出残渣,再在低温20分钟的条件下搅拌放出黄豆浆;
3. 浸泡配料:将准备好的老抽、生抽、花椒粒等调料放入搅拌器或碗中,加水将调料搅拌均匀,浸泡5-10分钟;
4. 设置糊汁:将浸泡好的调料里面加入酱油、白糖,再加入水淀粉搭配适量的清水,匀出稠稀有余糊汁;
5. 酿豆腐:用碱水将豆浆浸泡15-20分钟,加入糊汁搅拌均匀,再放入模具中,把模具放入汤中,用中火烧开,20分钟即可捞出客家酿豆腐即可享用。
一、客家酿豆腐的来源
客家酿豆腐,又被称为“豆腐乳”是客家人口中常见、有历史悠久的传统食物。其根源可追溯至618年隋朝,发明家高昊以湖边仙藻、海苔、豆腐等材料,掺杂松仁、花生等配料,发明出类似现代豆腐乳的冷饮——素拌凉粉(素拌什锦),后经客家人演变,流传至今。
二、主要口味
客家酿豆腐有很多种口味,可以根据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加料来分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菜豆乳”、“苋菜乳”、“白萝卜乳”、“芹菜乳”、“瓜子乳”、“辣椒乳”和“汤豆乳”等。
三、制作过程
客家酿豆腐的特点在于采用生米熬煮的方式,把豆腐、蔬菜和调料放入锅中熬制,在不破坏豆腐本身特性的情况下,又能把食材的营养成分完整地融入豆腐,口感软硬适中,香味浓郁,回味无穷,这也是客家酿豆腐独具特色的所在。
四、品鉴方法
对客家酿豆腐来说,它的营养价值不仅仅取决于使用的原料,还取决于制作中掌握的技术。正确的品鉴方法应该从多方面考量,如外观(表面光滑,颜色均匀)、口感(质地脆硬适中,正宗客家口感)、香气(清香不腻)、口味(味道咸甜适度)等等。
五、营养价值
客家酿豆腐是营养丰富的食物,既可以作为主食用,又可以作为副食用,大家可以灵活搭配,满足营养需求。它由淀粉组成,易消化,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胆固醇等营养要素,补充腰膝相应养分,可以增强脏腑功能,有利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