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羊杂碎是什么
1、羊杂碎是一种传统小吃,又叫山大王、肉夹馍、肉排饭、羊肉杂碎等,非常受河南人民喜爱。
2、其主要原料是羊肉切成片状,然后放入一定量的调料,和适量的油、盐等,用紫苏叶进行宰杀,混合调味后即成为羊杂碎。
3、羊杂碎有着独特的口感,外皮酥脆,里面松软,搭配各种枝条萝卜等佐料,味道浓郁,口感异常酥脆,令人回味无穷。
二、羊杂碎的制作
1、羊杂碎的制作首先要将羊肉切片,然后加入助料(如色拉油、盐等),并搅拌均匀,待其变质后放入腌料(如葱花、蒜末等),拌匀。
2、将羊肉丝铺在紫苏叶上,铺上调料和助料,用铁锅及豆瓣酱制成材料上色。
3、将紫苏叶及羊肉包成梅花形或环形再放入油锅中,把火加大炸至表面金黄,取出即可。
三、羊杂碎的食用
1、羊杂碎直接食用,此时外皮酥脆,内里松软,非常美味,搭配枝条萝卜,色泽香气俱佳,具有一定的滋补功效。
2、羊杂碎也可以用来煎饼、汤品中,在汤中,羊肉片可以更好地体现出本身的香味;而煎饼中,羊肉的厚实片可以增加口感。
3、羊杂碎可以搭配蔬菜,食用起来更加健康和美味,蔬菜可以作为佐料,看上去也很漂亮,而且添加蔬菜口感更佳,更容易让人接受。
羊杂碎的由来
(一)古老的历史
1、《礼记•月令》中有一条记载,记载称为“自抚毛”,这是古人用被梳理的羊毛来自抚的宴席,而这就是羊杂碎的历史起源。
2、早在公元16世纪时,一把“羊杂碎”已经成为古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杂碎在这时候只是由羊肉制成,类似于现在的羊肉串或者羊杂碎,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只是它最初的叫法确实不是“羊杂碎”而是“自抚毛”。当时古代人认为自抚毛一定要用被梳理的羊毛来抚摩,而这就是羊杂碎的由来。
(二)传统文化轶事
1、“羊杂碎”的传统文化轶事出现在《水浒传》中,即“张督度迎客吃羊杂碎,多只能充饥九种无味”,张督度因为欠资而无法迎客,唯一能够摆的一道菜就是最简单的羊杂碎。
2、在藏传佛教经典《前度瑜伽护身观自在神王贴心咒》中亦有提及羊杂碎,用来调剂吃食,促进食欲及营养补充。
(三)正式入药
1、清朝末年,《中华医学全书》中就提到了羊杂碎,在先后的《本草纲目》, 《本草拾遗》、《金匮要略》等书籍中也都把它归入了入药药膳的行列,并且被大量应用到中药养生之中。
2、在《中药技术要求》中,羊杂碎便被正式纳入了传统药膳,国家相关文件中又将羊杂碎归结至补益中药类,并且列入平调养生中药营养谱中。
(四)现代口味
1、如今,羊杂碎已经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中,不仅是中药护身养生手段,更是日常饮食选择之一,不仅口味美,更是营养价值高于一般肉类的食材。
2、羊杂碎的烹饪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进,端上桌的羊杂碎已经摒弃了古代的纯手工制作,改为采用机械加工更加人性化的制作方式,口味更加的健康美味,更深受消费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