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一场攻占全漳州人味蕾的盛宴号角已经吹响,六米的花样卤面大汤锅”空降现场,还有近50项非遗展示、多家酒店爆款美味、400+精品美食、N+景区特产好物、百万专场商旅惠民消费券现场发放,让大家吃到爽!吃到撑!玩到嗨!
“花样漳州食全食美”漳州市首届美食文化节在福建漳州高新区三馆广场开幕。现场汇聚全市各地400家精品美食、3000多个美食品项,让民众一站吃遍原汁原味的漳州美食,感受浓厚“古早味”的优秀传统文化。本届美食节为期三天,推出传统特色美食、美食伴手礼产品、非遗产品、台湾美食、文创美食、新秀创意美食等十大主题展区,全面推介漳州精致美食、各县区特色美食、漳州名优特食品、漳州地标产品,彰显漳州食品加工企业特色实力,展示漳州非遗及文化产品,进一步促进两岸饮食文化交流。
最会吃的杭州人,穿越半个城市去享用美食的餐厅,竟然隐匿在这片避世的水域里。
.
到杭州,感觉好吃的杭帮菜数不胜数。但是据说这家餐厅,很多杭州本地食客还是会跨越半个城市,专程跑到酒店来享用一顿晚餐。而且旺季时候,要提前好几天定位。
.
它就是木守西溪酒店的“溪隐”餐厅。
.
酒店的“溪隐”全日中餐厅非常出名,虽然人均要500-600元人民币,但是餐厅经常订不到座位,这得益于酒店在美食上的用心。
.
据说当年在酒店筹备期间,餐厅的主厨陈岳富师傅和酒店的总经理一起,作了2000道试菜,最后从中精选了120道列入餐单。
.
我有幸见到了陈主厨,这位曾经为很多“安缦痴”做过美食的厨师长,特别注重食材,尤其注重一个“鲜”字:不仅是食材的新鲜度,同时还有口味的鲜美。
.
酒店的几个股东都是美食爱好者,他们不仅爱美食,更懂美食,所以在原料采购上给予了陈师傅很多的空间,这让陈师傅在看到好的食材的时候,不需要层层申报等待批准。
.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诸如东海手工钓上来的带鱼这类独特的美味,这种带鱼是属于刺身级别的,鱼身像镜子一样闪闪发光。
.
木守西溪酒店,位于国家 5A 级西溪湿地风景区洪园龙舌嘴入口内,地处西溪湿地西南角,总建筑面积占地约 7000 平方米,是西溪湿地内与湿地自然景观相融合的一家设计型精品酒店。
.
酒店仅有43间客房,分别位于五栋独立建筑之中,包括有 11 间隐溪庭院套房、24 间守溪景观房、以及 8 间望溪景尚套房。
.
客房也是引景入室,透过巨大的全落地玻璃窗,你可以在房间里一览西溪湿地的野趣之美。除了巨型落地窗、超大的观景浴缸外,客房还配有一个榻榻米茶室,这是体验西溪湿地度假品茶生活的不二之选。
.
酒店名称:木守西溪酒店
.
文图原创,侵权必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安缘的微博##杭州##寻找头条生活家##安缘的微信公众号#
【“豆饼”与“夹油饼子”】
傍晚6时,冲了一个凉水澡,换了一件蓝色方格短袖T恤,一条薄长裤,一双鱼眼皮凉鞋,然后往先天下六楼湘玲珑酒店去赴宴。这是一次温馨的集会。三位美女,一位帅哥,一位老者。这个老者,就是器宇轩昂的萧含先生。
集会的理由很简单。第一位美女说,看了你的博文《一刹那的忧郁》,觉得你心情不好。我说,那叫为赋新诗强说愁吧。不必当真啊。呵呵!
是的,写文章,有时候也就是一个宣泄过程。文章写完了,心绪也就平静如水了。因此,不必太相信诗人的眼泪与悲伤。譬如海子的“面向大海春暖花开”,那是多么阔大温暖的境界啊,可是,他却下定了必死的决心。俗话说,少女的心事你别猜;其实,诗人的心事你也别猜。因为没有意义。
餐桌上,星罗棋布着几样精致菜肴,红酒雪梨,香椿豆腐,剁椒鱼头,臭豆腐炖排骨,火辣辣的吻,等等。红酒雪梨,是一款由雪梨、红酒为主料配制的美味,红酒鲜艳,如美人唇色,洇洇飘漾,浸透了雪梨,入口脆中带甜,清火润喉。香椿豆腐,顾名思义,是香椿与豆腐的美妙合奏,把新鲜香椿用开水氽一下,去其涩味,豆腐也如法炮制;然后拿个大海碗之类容器,放适量精盐、味精,搅拌均匀,滴入香油,皆可食用,香椿之清香四溢,与豆腐之软糯柔嫩,堪称绝配也。
剁椒鱼头是一道湖南名菜,以胖头鱼、剁椒为主料,辅以葱、姜、蒜、豉油、食盐、味精、白酒、料酒、胡椒粉等,蒸制而成,色泽红艳,鲜辣软糯,细嫩可口。
据说,这道名菜与清代大儒黄宗宪有关。黄宗宪,字玉屏,号筱谷,晚年自号资滨钓叟、味空居士,乃算学大师,著有《求一术通解》2卷、《容园七术》3卷。他还是著名诗人,其《今别离》云:“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相传清代雍正年间,文网严酷,文字狱不断,黄宗宪畏惧不已,跑到湖南避难,住进一个荒僻乡村的一个贫苦农家,一天,农夫从村外池塘里逮回一条胖头鱼,农妇嘁哩喀喳一顿操作,把自家种的辣椒剁碎,与胖鱼头一起蒸熟,香气扑鼻,老黄大口猛吞,连呼美味,后来老黄回到京城,对这道蒸鱼念念不忘,让家厨加以改良,这道“剁椒鱼头”,由此传扬开来。
说起美食,深感惭愧。其实我是个没出息没品位的饕餮之徒。这些年来,到了那些高级酒店,满桌子高级菜肴,我总是不知道吃啥,鱿鱼,鲍鱼,实在是滑溜溜没滋没味,不明白天下人为何趋之若鹜;鱼翅,像一团乱麻,食之味同嚼蜡;海参,像一坨黑乎乎的人造肉团,入口麻瑟瑟极不惬意……
每次回到家里,领导说,想吃啥?
我说,挂面。
领导做的挂面,汤清水碧,葱花晶莹,油盐酱醋,五味俱全,实在是美不胜收。在挂面中间,还卧着一只荷包蛋。挂面好吃又简单,胜过美食万千。领导每次问,我都点这道大餐。
领导说,怎么老是挂面?
我说,那就玉米粥吧。
一碗金黄色的玉米粥,再配一碟细细的咸菜丝,玉米粥的清香与咸菜丝的婉转之咸味交融,自是滋润肚肠啊!
记得当年在老家的时候,田野里的不少作物,譬如芝麻、山药、花生、土豆、榆钱、槐花、嫩玉米秸、以及各种野菜,很多是可以吃的。
记得吃过一种美食,叫做“豆饼”,那是花生豆饼,花生经过压榨,沥出了花生油,那豆饼香气袭人,掰一角塞进嘴里,犹如万般美味冲击口腔,形成了一种旋风一般的美味风暴。
还有一种美食,一直在我的记忆深处,叫做“夹油饼子”。把圆如月亮的玉米面饹馇饼子,用菜刀从中间劈开,形成两片“月亮门”,再把淡香绵远的棉花油,或者幽香浓郁的花生油,滑香糊口的猪油(俗称腥油),一滴一滴,漫漫地滴满,抹上一些细盐粒,然后把两扇“月亮门”下上叠在一起,轻轻地揉,擦,搓,那油和盐,也就洇洇散开了。如此这般,一个油饼子就“夹”好了,咬一口,喷喷香。每天放学后,满大街的乡下孩子,许多人手里都拿着一个这样的“夹油饼子”。那可是回荡千年的美食呢。
做这样的“夹油饼子”,开始“夹”的是棉花油,就是棉花籽榨的油;后来升级了,是花生油;再后来,偶尔还有香油,猪油,猪肉片;正月里,过年的腊肉还剩下一些,切下一片白肉片儿,夹进饼子里,再洒上少许细盐粒,吃起来飞红叠翠美如天仙啊!
那时候,许多人家是不可能“杀猪过年”的,那可怜的几块猪肉,过了大年初一,已经所剩无几,只好藏在竹篮子里,高高地吊到房梁上,一来防备小孩子偷吃,二来防备老鼠偷啃。把小孩子像老鼠一样防备,可以想见父母的艰难与无奈。偏偏小孩子顽皮,举着一根竹竿子,往上一捅,那竹篮子就呼啦一声掉下来了,弄得肉块满地翻滚;父母回来,少不了一顿责骂,只是,骂着骂着,孩子在顽皮地笑,父母反而抹起了眼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