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日常、美食打卡#
韩式早餐豆类的,煎豆腐,炒豆芽,辣白菜,生明太鱼籽酱,前一天剩下的炒干茄子
热情火辣的川湘小炒,简单粗暴的东北乱炖,精致小巧的广粤茶点;“性冷淡风”的日本料理,专注于泡菜的韩国料理,永远吃不饱的法式大餐......出门在外,最思念的还是妈妈做的笋干菜烧肉。
每一个“余姚人的胃”里,无论装了多少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最后总是会被家里一盘乌漆麻黑、粗糙难看的梅干菜所俘获。
梅干菜虽黑,却是我们余姚人从小吃到大的“白月光”。又到了一年晒梅干菜的时候了,因离家在外,每次等到我们回家的时候,父母总会在我们的行囊里满满当当地塞上一罐又一罐的梅干菜。
今天,我们就以梅干菜为路标,跟随它的指引,探寻关于美食与记忆的故事。
笋是我们大山带来的最大馈赠,于是村民便将刚腌好的咸菜与笋一起煮,制成干菜笋干,干菜的味道混合笋的鲜香,最大限度地刺激味蕾,成为独一无二的味道。
选用上好五花肉,外加梅干菜,入口即化,肥而不腻。我们余姚人常说“三天不吃梅干菜,脚光酸汪汪”,勤劳智慧的余姚人,让雪里蕻这么平凡的蔬菜,跟鱼、肉相结合,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对于我们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梅干菜是来自家乡的亲切问候,蒸过的梅干菜只需要加热片刻,故乡的记忆就会从蒸炉里飘荡出来。特别是在去年上海长期的隔离生活中,颇有种“烽火连三月,家书值万金”的珍稀感。
穷而不坠其志,达而不改其心,纵然出身平凡,也能慷慨济世。这是梅干菜的性情,也是余姚人的性情。
一座城一个味道,一个家一个味道,那么专属于你家的味道又是什么呢?
#浙江美食# #宁波头条# #我要上微头条#
周五清理冰箱式的午餐:蔬菜大杂烩之“麻辣香锅”,水煮玉米,韩式大酱汤,手撕烧鸡,剩馒头、锅盔、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