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的农村都这样,在山上采茶,由于离家远,渴急了到山沟里用手扒一个小坑,用俯卧撑姿势就可以喝到水了,很甜的!!!
这是我老家30多年钱的样子!!!
愿天下好妈妈过的幸福[祈祷][祈祷][祈祷]
阿强哥旅行今天遇到一个很可怜,但是很勇敢的母子,真想帮帮他度过难关……
#童年的记忆,山里的野果都吃过吗?# 这些野果,你吃过吗?
小时候山上的人下来卖,三、四毛钱一大枝。
为什么晚上采摘沙棘#沙棘原浆 #沙棘采摘 #沙棘 #沙棘果 @DOU+小助手
00:08我们小时候,零食基本上是山上的山楂,野杨梅,甘蔗头尾,桃子,生面西瓜,等等,吃的最多桑子!
达斡尔族我71年生人,我们小时候那代小孩,吃饱饭那是没问题,零食几乎没有,只好自己想办法了,有一种西红柿,当时叫奶柿子,形状还真
#你的童年时光里陪伴你的零食是什么# 本人50后,童年饭都吃不饱那里会有零食?只记得到了开春父亲带着我们姊妹五个(我最小)去附近山上开荒种苞米(距离家五公里左右)秋天再带着我们去收苞米,到了秋天苞米下来后啃苞米像过年一样。
#还记得你小时候吃过的街边美食吗#
80后,几岁的时候,生活在祖国最西北的一个小镇,父亲在山上种蘑菇,经常不在家,母亲在蛇皮袋厂子工作,每个月就二十几块钱,每个月购买完如洗衣粉,调味品,等等生活用品,几乎剩不下什么钱了。
记得每周五,小镇上会赶大集,周围村队的人,都会来家门口的大街上赶集,卖的东西也是玲琅满目,衣服、鞋子、水果,干果,等等吧,相信赶过集市的朋友应该能体会到,母亲喜欢的小吃是集市上的凉皮子,是新疆的一种传统小吃,而这种小吃的黄金搭档就是新疆的烤羊肉,那个时候的烤肉不大,一口一小块肉,烤起来也快,维吾尔族师傅烤的时候闻起来很香,那个时候才几岁,生平第一次吃到烤羊肉,烤羊肠,烤羊肝,0.25元一串,那个时候生活本就贫苦,饭菜没有什么油水,所以吃起来的感觉,至今无法忘怀,以至于每次从内地回疆后,第一件事情就要吃正宗的烤羊肉才行,要不然味觉不过瘾,哈哈。
后来,97年香港回归那一年,随父母一起搬到了市区里,因为要上学,看着他们从跑大班车,出租车,到开餐饮,一步一步,辛苦到现在的成绩,觉得也很满足,可烤肉,已经没有了那第一口的味道,因为城市不让生火烧炭,不过好在馕坑肉还是可以过一过烤羊肉的瘾,新疆的烤肉,和内地的不一样,新疆的风景也和内地不一样,现在口罩基本缓解,欢迎大家到新疆来,吃你人生的第一口新疆烤羊肉串。
#说说你童年最爱吃的一个零食#改革开放以前的童年,当时穷得叮当响,包谷饭都吃不饱,哪里有什么零食可言?放学回家,到山上去放牛放马,满山遍野寻找野果子充饥。记得有一次感冒发烧39度,食欲不振,父亲去供销社用壹角钱买了10颗纸包水果糖,那就是我一生中最爱吃的一次零食。
【梅苑谈吃第十三篇】笋干烧肉
暮春时分春笋最嫩,价钱又贱。看准晴天毒太阳,新鲜毛笋买回家,剥清爽。
先将笋切片,盐水中煮沸,沥干,放太阳下,晒上几日,干爽后用保鲜袋结紧,放入冰箱里冷藏。
春天不吃笋干,吃鲜笋。晒好的笋干是准备在没有鲜笋的季节食用的。
夏季,胃口差,需要烧些美味来补充。
每隔十天半月,就要烧只笋干红烧肉。
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笋干烧肉是竹子和肉的完美结合。
笋干吃油,所以要用半肥半瘦的五花肉来烧。
五花肉粗粗切块,不能切得太细气。切得太细,笋干烧肉时间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肉太小了,容易烂在笋干里没了形状。
起油锅,上糖色,放入葱姜爆香,放入五花肉和泡好的笋干,炒片刻。依次放入黄酒,生抽,老抽,中火烧半小时,准备一只砂锅,倒入笋干和肉,
小火炖一个半小时。
咕噜咕噜,肉越炖越软糯,笋干越炖越滋润,肉搭上了笋的香,笋吸纳了肉的肥美,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小小的厨房间弥漫的是诱人的香味。
上桌,肉已经酥软,筷子轻轻一插,皮肉分离。
一碗笋干烧肉,肯定是笋干先吃掉。现在做菜讲究现烧现吃,隔夜菜倒掉。但是烧笋烤肉,我肯定是妥妥地炖上一砂锅,吃不了隔天再炒碗青菜放肉里炖一锅,味道实在好。
有些菜就是要隔顿再吃,如红烧肉,隔一夜,味道就入骨髓了。你看那百年老店,皆有一锅老卤汁。
五花肉脂肪含量较高,于健康不利。但有专家解说,猪肉在炖制两小时后,脂肪就会转换,转变成了什么,我也记不得了,反正是无益无害的意思。
电视台记者去采访百岁老人,问寿星有什么保养的秘诀,百岁老公公笑得象秋天里的金丝菊,说:俺是肉祖宗,就爱吃肉,吃肉,还要吃肥肉。。。
每次吃肉时就用老寿星的话自我安慰。
想起小辰光,班级有个调皮大王,家里穷,又摊上个脾气暴躁的晚娘。所以经常挨打,谓之“吃笋拷肉”。
因为当时工业还很落后,塑料尚未普及的年代,老百姓家里的用具,不少都是竹子做的:竹筐、竹篮、竹匾、晾衣裳的竹竿、扫帚......揍小孩嘛,扫帚最管用,所谓“竹笋拷肉”,就是用竹扫帚拷打一顿。
好在调皮大王天生乐天派,隔夜里被打得滋哇乱叫,隔天又兴冲冲来上学了。
有一次班会要讲故事,别人家皆讲学雷锋做好事,扶老婆婆过马路......轮到皮大王了,他就讲了吃“竹笋拷肉”的故事。
他说,我家的“竹笋拷肉”你们肯定没尝过,花头很猛的。
说了这句他就不响了,看着大家。班长说你快点讲嘛,怎么花头猛?
皮大王就绘声绘色说:大都数是女子单打,有辰光是男子单打,最悲惨的时候是男女混合双打......
对从小调皮捣蛋的男孩子来讲,“竹笋拷肉”这道菜,简直就是成长的血泪史。
所以,小时候老师吓唬皮大王,一般都会说:要是考试再不及格,当心回去吃竹笋烤肉!
笋干烧肉是家常菜,要做得好吃,一是选材要好,最好是自己晒,如果没有时间也可以买超市的笋干自已泡发,选那种柴爿一样笋干即可,淘米水浸泡过夜,换水多次,回软后用开水汆烫,沥干切大片。
菜场泡好的笋干卖相蛮好,但一点点也没有笋干的特有香味,不知是用什么泡的?
有一回去浙江山里采风,当地有一种黑猪肉,一只猪大约有四五百斤,肉膘有两寸厚,看上去很惊心,但因在当地农家已吃过,很香,于是带了回来和笋干烧。
得出一个结论:做菜,手艺重要,食材更重要。
江南一带的做法,是不放桂皮八角这些大料的,以免抢夺了笋和肉的香味。调味,需简而淡,一切是为了烘托食物的原味。几许酱油和糖,挑出肉香即可,若是尝到的是咸,那已然失去了调味的意义。
太湖梅子写于梅苑
#一句话证明你的大概年龄#
我的童年乐趣太多了,山上采野蘑菇,野荞头,茶耳,茶泡,雷公屎(具体我也不知道名字[呲牙]),蒲子。田里钓田鸡,抓泥鳅,挖黄鳝,钓鱼,抓鱼,摸田螺,扯茭白,河里洗澡。偷西瓜,偷甘蔗,偷桔子,偷李子[偷笑]等等等等。。。你们是不是也从黑白电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