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这个凉皮,凉皮是老板自己做的,每天就定量,卖完就没有啦!是我喜欢的口味啊!不过我朋友就不怎么爱吃[呲牙]我自己吃了一份,最近休息不喝酒!对于爱喝酒的人!好难熬啊[捂脸]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头条创作挑战赛#
今天去小万达转了一圈,发现人是越来越稀少了。特别是美食区的店铺几乎全部关门了,只有一个笑笑凉皮还在坚挺。看来疫情的冲击对小万达的美食区特别严重,疫情期间赚不到钱,但是房租还是照常要拿,所以很多就没挺到春暖花开就关门了。昨日的繁华已不再,但是生活还得继续,疫情开放后往日的生活气息逐渐回归,希望我们历尽千帆后能更好地珍惜现在的生活[加油]

“我要吃凉皮,不辣的!”笑笑这个要求让我有些猝不及防。
看着小朋友吞咽着凉皮,偶有几条在嘴角顽皮弹跳,记忆里的凉皮也就跟着翻腾起来……
独山子二小旁有个红星商店,一张白布四角分别系在店门口的几根水泥柱搭起一个凉棚
棚下,一张方桌,几个条凳,一辆加装了玻璃橱窗的平板车停在一旁。一个简易的凉皮摊就这么落成了。
摊子不大,却很快在小城里有了知名度。方桌不多久就显得有些局促,饭点时小小的摊子常被慕名而来的食客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老板一碗凉皮,多加面筋”
“我的不要辣子”
“不加香菜”……
“ 行,知道了”
搭话的正是凉皮摊主,一个40岁上下的短发中年妇女。答话的同时手下的活计早已开动,麻利的将一整张圆形凉皮对折再对折,之后操刀把凉皮切条。切出一份的量后装碗,用汤勺在三四个塑料调料罐里各舀一勺汤汁放入碗中,最后在根据顾客的要求加辣椒和香菜。

就这样一碗凉皮很快便上桌了。
黄澄澄的凉皮,几块四方的面筋点缀其上,用筷子将那层的辣椒、芝麻粉、花生沫、香菜和(huo)着神奇配方的汤汁搅拌均匀的过程,不亚于做一次小型的化学实验。
蒜汁的辛辣,老醋的酸爽,芝麻花生的喷香,被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蘸了汁水的凉皮显得愈发透亮,入口后十分劲道。面筋也因为吸饱了各种调料和汤水变得更加精彩!
喜欢将面筋深深地藏在碗底,待整碗凉皮下肚时再将面筋放入口中……仿佛那滋味才是一整碗凉皮的精华所在!
无论顾客多少老板总是一脸的波澜不惊。
只是在食客吃完时麻利地收拾碗筷,趁客人吃饭的间隙磨磨刀,而磨刀石就是一旁的水泥石柱,时间久了柱子上留下几道清晰的刀痕。
那时的凉皮有着和那个时代一样朴素简单,初看时除了凉皮面筋再无其他。

好在除了朴素之外它也兼具那个时代另一个特点,“实在”。五毛钱一份的凉皮竟然够我和姐姐两人共享。
有时为了能吃到凉皮,中午在家里故意吃个半饱,溜到凉皮摊上来个半份凉皮慰藉口舌。
没几年老板租了间门面房,门口挂起了招牌,“福星凉皮”。
依旧有一波忠实食客追随而至,我和姐姐也在其中。甚至在冬天里也要去店里刺激一下味蕾,切好的凉皮用加热的汤汁一浇,吃到嘴里竟是另一番美味!
日子久了吃凉皮似乎成了一种习惯,哪怕在外上学的日子也会和几个朋友在学校附近找寻记忆中的味道,却每每差强人意。
千里之外工作的姐姐更是一度托回家办事的熟人从家里空运一碗凉皮,一套上百的块的保鲜碗里装着价值几块钱的凉皮远渡千里,至今这事儿还是家人闲暇时的笑谈。
一碗凉皮,在我们这代独山子人心中始终占据着特殊的一席之地,不经意就被撩动到记忆深处那根特殊的神经。

我这的凉皮8块钱一晚,又贵了一块!
我应该已经有至少半年没有吃凉皮了,孩子不说吃凉皮,一般我不会买,因为我对凉皮没有特别的喜爱。
今天突然想吃凉皮,就去楼下买了,我记得凉皮7块钱一份啊,可是小车上几个大字贴着“凉皮,8元”,涨价了。
现在什么都涨价,我想着涨就涨吧,直到给我打包凉皮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个塑料的小碗好小啊,明显的比以前少了,以前真是良心价,我感觉以前的餐盒得750毫升,现在也就500毫升。
幸好这凉皮味道还可以,吃的饱饱的也值了。[大笑]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头条创作挑战赛#
#徐州头条# #徐州#
五一期间,醒狮小区还未完全“解封”,能进小区的目前就打勾的这两条路,还有哪能进出,大家帮着发一下呀

画叉的地方栏杆还未移除,辛苦醒狮的商家们了,确实进出太不容易了,笑笑凉皮的路口也是人流稀少啊。。。。唉
今天买了份凉皮,大份从年前的10块,涨到12了,哎,其实10块也只是前几个月才涨上来的
清早起来蒸馒头,做凉皮,喝的包谷珍……
一到中午,只想吃碗手工臊子面啊![大笑]
疫情下的一日家常饭[笑]
#在头条看世界#
#分享新生活#/
1.爆笑经典化妆冷笑话,刚才在楼下买东西,卖凉皮的大哥盯着我看了半天,说美女你今天怎么没化妆?我说你还能认出是我啊,他说这不半天没敢认嘛。我感觉今天的凉皮明显比往日少了。
2.天天一笑笑网提供更多搞笑笑话,现在的学生真挺不容易的,鸭梨山大啊,隔壁班的那个叫娇娇的童鞋肯定又被老师留下来补课了!这不都十点了,对面他们宿舍的女生都在洗澡,唯独没有看见她!

3.糗事同事搞笑笑话,单位上几个同事要去玩,只有小刘不想去。同事说:“别扫大家的兴了好不好,我们去山上玩,你怕什么,难道怕山上的老虎?”小刘苦笑着说:“不是怕山上的,是怕家里的啊!”
4.今天拿电卡去营业厅买电。营业员问我前面的大爷:“买多少?”大爷说:“200”营业员问:“200度?”那大爷说:“你们的电还论斤卖啊!”
5.本人学渣一枚,上学时瞧班上那个学霸那叫一不顺眼,发誓,小样拽啥拽,你等着,将来劳资一定要把你踩脚底下……如今,终于如愿以偿,我高高在上,傲娇地俯视脚下的学霸:“王老板,这力道可以么?”“嗯,不错不错,你们这位按摩师傅背踩滴真不错……”
6.周末陪着哥哥嫂子逛街……妈妈打电话来问我在干嘛?我想也没想就说:我姐夫和嫂子在逛街,我在后面跟着……妈妈愣了半天,才冷哼一声:盯好他俩!别告诉你哥哥和姐姐!

7.老公长得很帅,走到哪里都招女人喜欢,不过我相信他一定不会背叛我的,因为老公脱掉裤子跟女人卸了妆是一样一样的...好多人都觉得中国电影太差,没获得过奥斯卡。其实美国电影也不咋地,有本事得一次金鸡百花奖。
8.情人节那天,前女友突然找到我,说要和我复合,说了很多感人的话,把我感动得泪流满面的。可是我就看她一条一条地给我发信息,不过我还是没回,难道我真的这么狠心?不,要不是前几天在街上看着她微微隆起的肚子,我差点就答应了。
在小区门口碰到了夕日的同事在摆地摊,感觉她日子过得不太好,过得挺累,挺可怜的。就劝她重新找个工作,但之后她的一番话,真的让人惊掉下巴,太不可思议了。
昨天下班回家,看到小区门口有卖凉皮的,我直接把车停在了摊子前买了两碗,付钱的时候,老板娘把二维码送到我车窗边时,我才发现她居然是我夕日的同事。

“怎么是你啊?”她也认出了我“你住这小区啊?”
“对啊,我刚刚就觉得好眼熟”我开心地下了车,调侃到“好久不见你还是老样子,一点没变。”
“哈哈,你也一样”她的大嗓门依然和以前一样欢乐而洪亮。
“老板娘我们等着呢?”我们说话的空档,已经有好几个人围着摊子在等了。
”就来,就来”她跑过去给顾客开始打包并对我说到:“我边干活,边和你聊啊”
可能熟能生巧吧,她一边动作麻利地忙活着,一边询问着我的近况。
“聊聊你吧”我很想知道,她以前在公司好歹也是个小领导,虽然官不大,但工资却比一般人高很多,怎么就跑来摆地摊了呢。
她说由于各种原因,她辞职后就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刚好家里的亲戚在摆地摊,在这方面有经验,她就跟着加入了摆地摊大军,这一做就做了好多年。

“摆地摊总归不是个事啊”我不解地说“你完全可以找个收入高一点的工作,怎么说也比天天风吹日晒强啊”
“摆地摊是挺苦的”她把打包好的凉皮递给顾客,“但收入还算可以”
“真的”她看我一脸不相信的表情,很肯定地说。
“你别小看了这小小一碗凉皮,疫情之前我一个月少说也能挣个三四万,现在生意差点,但一个月也有两万多,虽然也不算特别多,但对于我来说已经很好了”
“多少?一个月三四万”我不可思议地问到。
“对”她点点头“我们家房和车基本都是我摆地摊挣来的”
“你没开玩笑吧”我说
“我没必要开玩笑”她依然手不停地忙碌着。“起早贪黑的,这钱也不是好赚的,一般人吃不了这苦。”
“老板娘你带着我混吧”在一边等待的顾客开玩笑说“我一个月才挣四千多”
“一个月四千多,日子悠哉悠哉的,哪像我,除了生病实在动不了,基本全年无休” 。 她苦笑到。“这不是你们能受得了的罪”

“那你一天得卖多少碗凉皮啊”我在脑海里计算着,话脱口而出。
“多的时候五六百碗吧”她想了想说。
“我也改行得了”另一位顾客羡慕地说“老是听别人说卖烧饼的老婆婆一年挣个七八十万,以前不相信,现在听你这么一说我信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男顾客说到。
“哈哈,什么状元啊,讨生活而已”她看了看我“我要是像你一样生活没什么压力,我才不会这么辛苦挣这个钱呢?”
我笑笑没有往下接话了,来买凉皮的接二连三,络绎不绝的,她一直忙个不停,我也帮不上忙,就在旁边看着她,直到老公打电话来催,我才告辞。
我觉得很不可思议,一辆三轮车,一个玻璃柜,几笼凉皮,几碟调料,一年四季走街串巷,居然有三四十万的收入,这地摊生意真的有这么好做吗?
她说的话有没有水分呢?还是只是为了面子夸大其词了呢?#我要上微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