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家村十字口的这家蜂蜜豆沙小面包,真的是超喜欢,尤其刚烤出来的时候,香甜四溢酥脆好吃。这不,年刚过完,就颠颠的跑来买了[笑]街边的宝藏小店就是这样,能开十几年的都是有过人之处的[思考][偷笑]
1959年9月,雷锋刚到弓长岭焦化厂不久,十岁的吕学广,正在离焦化厂不远的姑嫂小学二年级读书。
一天中午放学后,我到学校附近边家理发店理发。一进屋,看有七八个人都在等着理发。我坐下来,又站起来,非常着急。坐在我前面等着理发的雷锋问我:“小朋友,你怎么这么着急?”我说:“等着上学。我家离这又远,还没吃饭呢,等理完发,上学就不赶趟了。”等排到雷锋时,他说:“小朋友,你先剪吧,别耽误了上学。”等我理完了发,正准备掏钱,他说:“小弟弟,别掏了,钱我给了。”我那时候小,不懂礼节,连句“谢谢”的话都没说,就走了。
当时,我不知道他叫雷锋。下午放学回家后,我和父亲说起这件事,父亲问我;“他叫什么名字?”我说:“我也不知道。”父亲教训说:“人家让你先剪头,还替你交了钱,连叫什么名字都没问,太不懂事理了。”我一想,真也是的。于是从第二天放学,我连续三天到焦化厂去找他,都没找到。别人问我找谁?我说:“我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但我认识他。”第四天下午4点多钟我又去了。有一个岁数大一点的工人问我找谁,我说:“前两天,在边家理发店理发时,你们厂有一个青年让我先理发,还替我交了钱,当时我也没问他叫什么名。”他说:“不是开推土机那个小雷啊!”我说:“不知道,我看见他就能认识。”他说:“你等一会儿,一会儿他就下班了。”不一会儿,他就下班了,脸都没来得及洗。那个人说:“你看是不是这个人?”我说:“是。”我上去就把他手拉住了。雷锋说:“你坐一会儿,我洗洗手。”他洗完,就领我到宿舍了。他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说:“吕学广。”我问:“你叫什么名字?”他说:“叫雷锋”。他向我询问了一些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家里几口人等等。他说:“等有时间去你家看看。”
那时候,我们家里生活很困难,午饭带的都是高粱米饭、窝窝头、大咸菜。焦化食堂吃的是大馒头,午间我一去,他就叫我吃大馒头,他吃我的饭。小孩子奔好吃的,我经常去,我们也就越来越熟悉了。他常给我买笔记本、钢笔、像皮、钢笔水片、文具盒之类的学习用具,帮助我学习,教我识字。他给我买的本,最后一页都有他签名。还在我二年级语文书最后一页空白处写上“好好学习、天天上向”并签了他的名字。
他还给我买过黄书包。为这事回家让父亲好一顿训:“谁让你拿别人的东西?”我说是替我交理发钱那个大哥哥给我买的。父亲不信。第二天放学后,我去焦化厂找雷锋,要把书包还给他。他拿起书包说:“走,我同你到你们家一趟。”就这样雷锋第一次到了我们的家。向父亲说明了给我买书包的原因。
有一天姑嫂城大队,曹书记领着雷锋到了我们家。曹书记介绍说:“雷锋有些旧衣物,要送给我们村最困难的贫下中农,我就把他领到你们家了。”父亲接过包袱,一再表示感谢。接着雷锋又询问了我家生活情况。得知我家上有高龄老奶奶,下有我们年幼的四兄妹,全家七口人,只靠父亲一人在生产队放羊维持生活,几口人盖一床被,生活十分困难。雷锋又向父亲诉说了他在旧社会家庭的悲惨遭遇和苦难童年。我们原来相处得就挺好,越唠越近乎。雷锋征得父母同意,并有大队书记在场,就认我父母为干爹、干妈。
从此,他就把我们家的冷暖挂在心上。雷锋为我父、母各做一件新衣服,并送给父亲一张他在北京天安门前的照片。他还经常到我们家挑水、起垫猪圈、起地瓜、掰玉米……什么活都干,干完活就走。有时也从食堂买来一些大馒头,他吃我们家的菜窝窝头。
雷锋入伍后,曾几次来信向义父义母和奶奶问好,汇报他在部队的情况,问我的学习情况,并先后两次到我家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