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 年1月的一天深夜,新四军班长张渐高和17名战友被选为前锋,吴前圩据点周围都是冰,他们沿着战壕滑过去,刚爬上沟坝,一把军刀带风砍向他的脖子。
张渐高是江苏沭阳县万匹乡人,出生于1921年,家境贫寒。日本侵占沭阳后,父亲在跑反时得病去世。张渐高想上战场打鬼子,他瞒着母亲去参军,一口气跑到了第四区找到了游击队中队长张锐,队长给了张渐高一包粮食让他回去跟母亲说一声。
第二天,张渐高告别母亲一早便回到了第四区,张队长见他提前回来报到很高兴,给了他一把“王八盒子”手枪,这是张渐高的第一支枪,他欢喜得不得了。
在游击队的时候,部队再穷也不能吃一口老百姓的东西,不能违反纪律。有一次米糠都吃完了,张渐高就奉命去商量地主要,地主给了 50 斤黑豆,游击队自己推磨做成饼,虽然很饿,但是也不敢多吃,一人也就捞到吃一块。
张渐高印象中最深的事情不是打仗,而是跑步,有时候能跑一整夜不休息。有一次他们一直跑,跑到了沭阳县西圩乡,他感觉累极了,许多战士直接累瘫了。他又累又饿,正好看到有炊事兵在烧饭,那个菜特别香,他拿起随身带的茶缸就舀。指导员看见后,哈哈大笑,告诉大家跑路也是为了胜利,跑好路就是打仗。
1942年初,张渐高被提任为班长。鬼子带着伪军一路向北,由沭阳向西北,在灌云、响水等地方安设据点。小街旁边有一条河,东西流向。张渐高和战友们遭遇敌人,他们在河北,敌人在河里,张渐高把渔网子绕了绕,都扔到河里,网住了敌人的汽艇,然后扛着机关枪就开枪了,“哒哒哒……”一排子弹打过去后,他就大喊 :“冲!”然后,战士们就随着他一起冲过去,艇上都是一些伪军,不经打,被我们三下两下就消灭了。
1942年夏,驻沭阳城的鬼子又离开据点出去扫荡了,敌人一路向北,走庙头、陈老庄向阴平扫荡。张渐高随部队埋伏在麦地里,后来从小树林里穿过去,悄悄地摸到据点后面。因为太黑了,许多战士因为看不见都撞树上去了,他也撞到了两下,但他跟大家一样都没吱声,摸着黑跑到了据点附近,张渐高上去抹了鬼子岗哨的脖子,带头冲进去,剩下的五个鬼子被击毙,二十多个伪军看着他们从天而降,被打得措手不及,陈老庄据点被拿下。
1943 年初,鬼子对苏中、苏北等根据地进行“清乡”"扫荡",新四军决定由三旅三团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共同拔除吴前圩这个据点。
1月的一天深夜,天寒地冻,吴前圩据点周围的流水都结冰了,据点前面都是一些大车,队伍没办法过去,于是团长组织了一支由18名战士组成的队伍做前锋,准备从底下滑过去打开据点大门,张渐高加入前锋队。战友们先把他们用棉被裹起来,再浇上许多水,每人一把手枪,一个一个沿着战壕滑到敌人的据点中去,敌人子弹打不透,刚爬上沟坝,一把军刀带风砍向张渐高的脖子。
张渐高连续翻滚避开,一枪击毙这个鬼子,但敌人群起用刺刀攻击,6个战友牺牲,战友们一起近距离开枪,打倒了十多个敌人。张渐高打倒当面鬼子,放下吊桥,打开了大门,战友们早就红了眼睛,冲锋号响起的时候,张渐高拿起鬼子的军刀第一个冲了进去。
张渐高看见到鬼子在眼前杀人,杀的还是自己的战友,他的心里恨极了,他在黑暗中连砍两个敌人,部队攻下了吴前圩。
1943年底,张渐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每次遇到战斗,他都会跟团长说:“报告!我参加战斗!我是党员!”攻打“吴圩线”战斗时,张渐高在四连,全连120人,打到最后就剩下 20 多人。张渐高一拍大腿说:“我是共产党员,我带头,大家跟我冲!”最后鬼子的据点被拔除了,他们俘虏到2个日本鬼子。
此战后,张渐高提任排长,领到了一个战利品牛皮挎包。
1944年,在围攻沭东鬼子据点时,张渐高的左小腿被打伤,右肩膀也被炸伤,他轻伤不下火线,顶着疼痛一直坚持到战斗结束。
抗战胜利后,张渐高随部队又转战去东北。在东北打仗,他还是冲在前面。首长让他做了警卫排排长,一人三杆枪:冲锋枪、快慢机、手枪。不打仗的时候,他最喜欢的就是练枪法,对着天上的鸟儿练,说打鸟的头就绝对不打鸟的身体,首长都夸张渐高的枪法准。解放战争中,张渐高先后获得勇敢纪念奖章、解放东北纪念章、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
新中国成立后,张渐高于1952退伍,回到了家乡沭阳县万匹乡,担任乡政府政治教导委员工作,后主动回乡务农。2005年和2015年,张渐高先后获颁抗战胜利60周年和70周年纪念章,他说:“每一次战斗我都要冲在最前面,因为我的内心深处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我,要为人民的胜利而努力。"2020年,张渐高老人去世,享年9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