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昌邑美食菜谱简单好吃(昌邑的名吃)

潍坊热合菜 在潍坊的东北角,是著名而辽阔的昌潍平原。这里沃野千里、河流纵横,物产丰饶而民风淳朴。我的老家就在最东北角的昌邑。

潍坊热合菜

在潍坊的东北角,是著名而辽阔的昌潍平原。这里沃野千里、河流纵横,物产丰饶而民风淳朴。我的老家就在最东北角的昌邑。

老家有一道著名的民间热菜,名曰“昌邑热合菜”。

热合菜的用料比较简单,主菜包括肉丝、白菜丝、粉条、菠菜和香菜,配料包括葱姜蒜和酱油醋。

这道菜的做法也比较简单。肉丝煸炒出水分后加入葱姜蒜,继续煸炒出香味,再加入白菜丝快速翻炒,快成熟时陆续加入泡好的粉条、香菜和菠菜。急火快炒,临出锅时再一次加入蒜末。

这道菜的最大难点在于火候的把握,尤其是蒜香味的火候。第二次加入蒜末时,既要让蒜香味充分迸发出来,也要防止火势太盛而把蒜香味蒸发掉。

热合菜既有鲁菜咸香的特点,又因蒜和醋的香味加持而风味独特。最大特点就是各种菜和蒜香的有机复合。取名为热合菜,待客时便有了你好我好大家好、和和美美的寓意。

我在老家多次吃过这道菜,最大的感受是,仿佛只有老年人才炒得出色香味俱佳的热合菜,而年轻人炒的总是感觉缺少那么一点点难以言说的滋味。我想最大的可能,是老年人经过岁月长河的洗礼之后,对火候体会更深、把握更加精准的原因吧。

#鲁菜里的年滋味# 潍坊热火菜

在潍坊的东北部,是辽阔的昌潍平原。这里沃野千里,河流纵横,物产丰饶而民风淳朴。我的老家就在潍坊最东北的昌邑。

老家有一道特色鲜明、用料简单平常的地方菜,名曰“热合菜”。这道菜的用料包括肉丝、白菜丝、菠菜丝、粉条和香菜。配料包括葱姜蒜和酱油醋。做法也极为简单。肉丝煸炒出水分后加入葱姜蒜,急火煸出香味,入白菜丝继续翻炒,快成熟时陆续加入泡好的粉丝、香菜、菠菜等,临出锅时再加入蒜末。

热合菜的特色、难度和技巧全在于火候的把握,尤其是蒜末的运用,要前后两次加入。菜品成色的好坏取决于最后一次蒜末的加入,既要让蒜香味充分迸发,又不能因火势太大而把蒜香味儿淹没掉。

热合菜的最大特色在于复合蒜香,肉香和蒜味、香菜味、菠菜味混合而成,醇厚浓郁。

我在家乡多次吃过这道菜,最大的感受是,仿佛只有老年人才能炒得出来色香味俱佳的成品,而年轻人似乎总是欠缺那么一点点的火候。也许是老年人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之后,对火候的把握、尤其是蒜香味的把握比较到位吧。

我们山东潍坊昌邑有一种叫“酥鱼咸菜”的咸菜,应该是跟傅山酥锅的做法差不多,但我们是咸口的,当咸菜吃。以前生活条件不好的时候就放白菜、咸芥菜疙瘩切片、河鲫鱼、海带等。后来生活条件好了,还会往里放猪排骨,但没见过放鸡肉的。吃过一次傅山酥锅,实在是吃不了那个甜口的味道。

小小就酱吃

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昌邑市广播电视台昌邑市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

清代一首“马屁诗”,仅28字,夸出了千言万语的效果

#潍坊爆料# 【网曝潍坊昌邑市东昇花园小区物业限额买电,最多500度】网友爆料:东昇花园小区所属物业为昌邑市坤一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该小区物业规定每月只能15.16号买水电,每次最多只能买500度电,夏天和冬季挺暖后是用电高峰期,最近孩子在家上网课,空调电暖气用电量大,一个月500度根本不够用的,请问这种做法合理吗?

2022年11月27日吉时,龙岩廖刚文化研究会在长发祠竖立了一尊廖刚石雕像。本来是要到现场至祭先贤的,但无赖Jl疫情突发几例阳性,到双洋(镇)的动车又停运了,未能成行。遗憾之余用篇文章纪念吧。

南宋时宁洋(现福建省漳平市双洋镇)是非常繁华的县制。廖刚之孙迁居于此,后人在此修建了长发祠。徐霞客曾入祠休息,见是祠内主祀先贤廖刚,叹曰:“宁洋山峻水激,人性峭直,岂能不成乎?廖氏楷模,当应光大焉”。

廖刚是龙池廖氏始祖廖前的第十四世裔孙,又名世芳,字用中、仁庵,因住家廖坑有高峰兀突,故号高峰。少时师从陈瓘、杨时(龟山先生),深得理学衣钵,满腹经伦,胸怀报国之志。宋徽宗时升监察御史。蔡京以恢复新法为名,大肆征收税疫,剥削百姓。廖刚虽与蔡京是福建同乡,但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不畏强权,论奏无所避”。可惜皇帝对其忠言置之不理。遂“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今福建莆田)”

廖刚主张对外抗战,对内抚民,发展农业生产以裕民生。宣和七年金兵大举进兵,朝廷仓皇决定迁都,廖刚上书反对,力主抗御;并建议要迁都即近南京最好。又都被皇帝置之不理。

靖康之耻,赵构侥幸逃脱,宋高宗“泥马过河”定都临安后,廖刚再上书建议以驻军并鼓励农民垦荒种田,部置防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终使皇帝下旨全国推行。

由于廖刚不畏权势,知无不言,使“骄横者肃然”。秦桧企图拉拢,廖刚不与同流合污。

不久金人毁约南侵,廖刚上书起用李刚等主战名将,矛头直指秦桧。但可惜未被皇帝采纳,在秦桧的操纵下,其职务由御史中丞迁工部尚书,随后又贬亳州明道宫提举。廖刚上表辞职回顺昌原籍,终老。皇帝赠“少保”,追封“开国男”。

廖刚一生,忠君爱民,为国谏言“不畏强权,论奏无所避”,充分继承和践行了“忠直爱民”的“廖前精神”。值得后世永远纪念。所著有《高峰集》、《御览世彩堂诗集》、《诗经讲义》(三卷)、《大学讲义》等。

参考史料:《宋史》(卷三百七十四)、《钦定回库全书·集部》、《闽大志》、《福建通志》、《延平府志》、《顺昌邑志》、《徐霞客遊记》、《中华龙池廖氏总谱》、(黄道钦文)《刚正不阿的廖刚》

汉景帝宴请群臣,唯独周亚夫的桌上没有筷子。周亚夫大怒,向侍者索要筷子。不料,汉景帝冷笑道:“难道条侯对朕的安排不满意吗?”周亚夫生气离席,汉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绛侯周勃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周胜之继承了爵位。汉朝皇室对周胜之很是不满,同时他又犯了杀人罪,因此,汉文帝下令削夺周胜之的爵位和封地。

一年以后,汉文帝从周勃的儿子里挑选出以贤能著称的周亚夫,封他为条侯,继承了周家的爵位。

汉文帝在去世之前,叮嘱太子说:“我死了以后,如果国家发生了危急的情况,你可以让周亚夫领兵平乱,只有他能够承担这个重任。”太子牢牢记住父亲的话。文帝去世以后,太子即位,也就是汉景帝,他提升周亚夫为车骑将军。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南方的吴、楚等7个诸侯国家发动叛乱。汉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率军前去平叛。

周亚夫亲自向汉景帝请示说:“楚国的将士非常勇猛,如果正面和他们交锋的话很难取得胜利,我们应该靠智谋战胜他们。我准备先放弃梁国,在敌军重兵围攻梁国之时,趁机断绝他们的粮道,然后再制服他。”汉景帝对周亚夫的战略战术表示赞同。

周亚夫在荥阳会合了各路军队准备平叛,这时吴国叛军大举进攻梁国,梁国形势非常危急,向朝廷请求援救。周亚夫却按兵不动,率军驻守在昌邑,与叛军对峙。梁国每天都派遣使者向他请求救助,周亚夫依然置之不理。

梁国形势越来越危急,于是把周亚夫见死不救的情况上书报告给汉景帝。汉景帝马上派遣使者命令周亚夫快速救援梁国。周亚夫拒不听从皇帝的命令,仍然严密驻守在昌邑,不出兵作战,同时他派遣轻骑兵悄悄地断绝了吴国和楚国叛军后方的粮道。

吴国军队粮食接济不上,将士饥饿,多次向汉军挑战,但是周亚夫始终也不出来交战。汉军对主将这种畏首畏尾的做法很不理解。

吴国军队由于没有粮食的接济,想要速战速决,就加强了对汉朝军队的进攻。一次吴军进攻汉军军营的东南角,将士们准备去迎击,但是周亚夫告诫将士们要加大对军营西北角的防守。

果然,不久吴国的精锐部队向汉军的西北角攻来。由于汉军加强了防守,吴军被挫败。饥饿的吴军占不着便宜,只好撤退。这时周亚夫下令精锐部队追击吴军,一举击溃了吴楚叛军。

这次战争中,双方攻守的时间加起来只有3个月,七国之乱被迅速平定。这时候,人们才开始佩服周亚夫的雄才大略。

但周亚夫情商不太高,屡屡树敌,不仅得罪了汉景帝的母亲、兄弟姐妹、妃子,还有不少朝臣,结果大家都在说的坏话。汉景帝越来越疏远他,周亚夫只好托病辞职。

后来,汉景帝自知寿命将尽,为了给年少的刘彻找几个靠谱的托孤大臣,汉景帝召周亚夫进宫,设宴招待,想试探他脾气是不是改了,所以他的桌子不放筷子,也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对于周亚夫来说,这本来是一个复出的机会,但当景帝冷笑道:“难道条侯对朕的安排不满意吗?”周亚夫意识到皇帝在难为自己,便负气下跪谢罪。

不料景帝刚说了个“起”,他就马上站了起来,不等景帝再说话,就气呼呼地走了。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后来周亚夫的儿子周阳见他年老,就偷偷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周亚夫去世后发丧用,不料被人以此为由告周亚夫谋反。

汉景帝把他交给尉问审理,但满朝廷的人大都和周亚夫关系不好,廷尉也就想置他于死地,问他:“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

周亚夫答:“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说是谋反呢?” 结果廷尉讽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

周亚夫本就秉直,遭此挤兑,一气之下闭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而亡。一代名将周亚夫,最终和父亲周勃一样,落个凄惨的结局。

周勃和周亚夫父子,他们精于武略,短于人情世故,但人不管是为官,还是身在职场,做生意,归根结底还是要和人打交道。因为他们都不懂伴君,为人处世的大智慧,所以落个相似的结局。

#今日头条# #文史那些年# #我要上 头条#

“让人泪目。”近日,山东潍坊昌邑市文山小学,收到了一封来自烟台一位大学生的书信。这封信是要感谢十年来一直偷偷资助她的人陆肖梅老师。字里行间都充满着这位大学生对老师的感恩和思念。

写信的人叫刘雅轩,她在信中提到,自己在上小学时,母亲因患了重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借了不少外债。看着病床上苦苦挣扎的母亲,她有了辍学的念头。

当她准备离开心爱的学校时,她的班主任陆老师告诉她,有人愿意资助她上学。当时她年龄还小,听到可以继续读书,她非常地开心。也没有去追问资助者是谁,就这样一直读到大学,都是每月按时收到那个好心人的助学金。

今年六月,在她获得了两项奖学金后,她就一直在想着怎样找到那个帮助自己的恩人。如果没有恩人的帮助,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读完大学。她要找到恩人,虽然恩情难以报答,却一定要知道帮助自己的人到底是谁。

这个答案只有找自己小学时的班主任陆老师,在她的多次恳求下,老师告诉了她真相,一直资助她的就是自己。陆老师说,当时就想帮助孩子,给孩子一次学习的机会,孩子平常也比较努力,比较优秀,这样也算给她鼓励吧。

其实在那个时候,陆老师的工资不算太高,又有日常生活的支出,再抽出一部分钱帮助雅轩,小日子过得有些捉襟见肘。

从陆老师身上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比较节俭的人。她穿着朴素,在陆老师眼里,帮助学生完成学业才是重要的事情。

陆老师十年如一日资助一个孩子的做法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称赞。这才是最美的园丁。遇上这样善良有爱的老师是这孩子一生的幸福。

刘雅轩信中表示,陆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她,照顾她。

陆老师是个大爱无疆的人。做为一名人民的教师,她不只传授给学生知识,还把自己的爱献给了身边的人。

陆老师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慈善关怀,在学生心中,永远是妈妈的形象。为她点赞,祝陆老师一生平安,永远幸福。

汉武帝听说宠妃李夫人病重,一下朝就赶紧往后宫跑。李夫人一听丈夫到了,却急忙拉起被子蒙住头脸。汉武帝大惊,柔声问道:“爱妃为何如此?”李夫人闻听,泣不成声。

 

李夫人是汉武帝一生最爱的女人。

她生于娼家,父母兄弟都以卖弄歌舞为生,受家庭影响,李夫人从小也是能歌善舞。如果不出意外,她这辈子也就个舞女了。

 

可是,她的命运却因为哥哥李延年而彻底改变。

 

李延年早年犯法受了宫刑,自然而然就做了宦官,在宫中负责养狗。因为长相俊美,又能歌善舞,深得汉武帝喜爱。

 

一天,李延年为汉武帝唱了首自己的新曲子:“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听得如痴如醉,不禁问道:“世间真有此佳人吗?”

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趁机回答:“李延年的妹妹就是这样的佳人!”

 

汉武帝大喜,立即召李延年的妹妹入宫。相见之后,汉武帝发现这名女子果然名不虚传,不仅有倾国倾城之貌,歌舞技艺方面也是超一流,于是龙颜大悦,当天就把她封为夫人,并把她留在宫中。

 

李夫人的到来,让汉武帝的整个后宫都黯然失色,就连同是歌舞伎出身的卫子夫,都不能望其项背,从此汉武帝的眼中只有李夫人一人。

 

李夫人不光人长得好,肚子也很争气,入宫不久,就怀了孕,生下一个男孩,就是武帝的第5个儿子刘髆。汉武帝因此对李夫人更加宠爱。

 

然而,人生总有些不完满。就在李夫人如日中天的时候,她的身体却出了问题,使她夜夜难安。

 

原来在她生下儿子之后,身体大不如前,虽然是日日好汤好药地吃着,却一直不见好,甚至还有日益加重的倾向。

 

李夫人自觉大限将至,不得不为身后事做准备,眼下她最放不下的就是幼子和兄弟,可怎么做才能保持住这份荣宠呢?

 

她左思右想,终于计上心头。

 

这一日,汉武帝刚一下朝的就接到奏报,说李夫人病重。汉武帝暗叫不好,便心急火燎地往李夫人寝宫跑。

可等他到了之后,李夫人却拿被子遮住了脸,不愿意再见自己。任凭他怎么拉扯,怎么劝慰,都无济于事。

 

李夫人哭着说:“妾因为生病面容憔悴,唯恐陛下见了伤心,因此不忍以病容示陛下。而今妾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陛下日后能善待我的儿子和兄弟。”

 

汉武帝想起两人昔日的美好,不禁柔声劝慰:“爱妃何必如此,你当面和我说不是更好吗?”

 

李夫人回哽咽道:“妾身没有梳妆打扮,不敢素颜相见。”

 

汉武帝不死心,接着劝慰道:“夫人如果肯见我一面,那么我将加赠千金赏赐,并且给你的兄弟们授予更尊贵的官职。”

 

而李夫人依旧不为所动,回答说:“授予什么样的官职皆在于陛下,而不在于见妾一面。”

 

汉武帝还是坚持要见她,可李夫人泣不成声,便翻身面向床内侧,不再说话。

 

汉武帝终究没能如愿,最后只能气呼呼地起身离开了。

 

武帝走后,李夫人的姐妹忍不住责备她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陛下,当面托付不是更好吗?惹恼了陛下怕是会适得其反吧?

 

李夫人解释说:我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我深知“色衰而爱驰”的道理,我是因为美貌才获得陛下宠爱的,如果陛下今日见到了我憔悴的样子,那么一定会影响我在他心目中的形象,那么他对我儿子和兄弟照顾也必然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汉书・外戚传》: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而恩绝。)

 

李夫人的姐妹听完,恍然大悟,对李夫人的真知卓见赞叹不已!

 

没过多久,李夫人就去世了。汉武帝悲痛异常,下令以皇后之礼安葬在了自己的陵寝茂陵之内,李夫人也成了唯一一位与汉武帝合葬的女人。

 

李夫人死后不久,他们的儿子刘髆被封为昌邑王,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也获得重用,被汉武帝任命为贰师将军,率军攻打大宛。

 

李夫人的智慧,终于在她身后发挥了作用。

 

不仅如此,汉武帝在李夫人去世后,依旧对她思念不已,甚至找来了方士,命令他设坛做法让自己再李夫人一面。

 

当汉武帝隔着薄纱,遥遥望见似乎是李夫人的身影时,心中一片凄然,不禁脱口而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多年之后,汉武帝也去世,死后葬在茂陵。

 

@悟道历史阁

纵观李夫人一生,处处都透露着她的人生智慧。

 

她能从一个底层平民,逆袭成为皇妃,靠的不仅仅是美貌和技艺,更重要的是她懂得借助贵人的力量,如果不是哥哥和平阳公主的举荐,纵然她再漂亮千倍万倍,也是枉然。

 

而临终之前的安排更出人意料,“色衰而爱弛,爱弛而恩绝”的道理可能人人都懂,但能学以致用的却寥寥无几。不得不承认,李夫人真的是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的人!

 

正是她的这份智慧,不但让她生前恩宠不断,死后也让汉武帝怀念了一辈子。

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汉书》

#头条创造挑战赛##打开眼界#

钩弋夫人怀孕14个月,生下皇子刘弗陵,汉武帝老来得子,非常高兴。不久,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直言:“你快点去吧,活不了。”

汉武帝,雄才大略,横扫匈奴,将汉朝带向了鼎盛,晚年却为儿子们操碎了心,苦不堪言。

前91年,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太子刘据出兵攻打江充,消灭佞臣,为民除害。

江充党羽告诉汉武帝:“太子谋反,正率兵杀向宫廷,想取代陛下,提前上位。”

汉武帝晚年,沉溺于仙丹,性情暴躁,喜怒无常,也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江充党羽这么一说,汉武帝大怒,当即发兵攻打刘据。

一顿厮杀下来,刘据寡不敌众,自缢而死。皇后卫子夫也自杀。汉武帝被人蒙骗,失去了妻子、太子,他十分后悔,便诛杀江充党羽,及其族人。

培养了几十年的接班人,说没就没了,汉武帝心力憔悴,但汉朝必须得有人接班人,祖宗社稷需要有人继承。

“巫蛊之祸”后,汉武帝仅剩四个儿子: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刘弗陵,他们都是皇位候选人。

刘旦年纪大,英姿勃发,最有机会继位。可惜,刘旦太着急了,刘据刚死,他就派使者告诉汉武帝,自己想担任宫廷侍卫首领,保护父皇安全。

汉武帝岂能同意?刘旦想当皇帝,汉武帝不答应,在门外就砍下使者的脑袋,还削减刘旦的封地,燕王注定无缘九五之尊。

刘胥有文采,却爱好饮酒,吃喝玩乐样样精通,行为怪异,并非做皇帝的料。只要汉武帝头脑不发热,刘胥就没机会。

刘髆也不错,但舅舅李广利不靠谱。李广利率15万大军讨伐匈奴,屡次战败不说,还想发动政变,失败后干脆投降匈奴。

舅舅坏了好事,虽说汉武帝不追究责任,刘髆内心也不安。汉武帝驾崩前一年,刘髆郁郁而终,先父皇而去。

放眼望去,也就6岁的刘弗陵靠谱了,他聪明活泼,一口一个“父皇”,让汉武帝非常开心。

册立刘弗陵,汉武帝有个疑虑:钩弋夫人才20岁出头,正当壮年;自己百年之后,皇帝年纪太小,钩弋夫人会不会是吕雉第二?

汉武帝的忧虑,并非没有依据。刘邦晚年,吕雉专权,太子刘盈软弱。刘盈继位后,吕氏家族掌握朝政,封王一大堆,刘氏子孙被迫害而死者众多。

吕雉垂帘,外戚专权,汉朝江山差点就改姓“吕”了。如果不是陈平、周勃等老臣忠于朝廷,诛杀诸吕,汉朝也是二世而亡,跟秦朝一样。

“巫蛊之祸”爆发,原因众多,外朝文官与内朝外戚争权夺利,激化了矛盾,最终酿成汉武帝父子相互攻杀的惨剧。

那么,刘弗陵继位,钩弋夫人有没有专权的可能呢?从现有史料分析,汉武帝的忧虑并非多余,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策。

钩弋夫人,河间人,与江充是老乡。钩弋夫人姓赵,父亲在朝廷当小官,因犯罪而遭受宫刑,担任中黄门,伴随汉武帝左右。

汉武帝巡视河北,有官员上奏:“河间郡有一位美女,天生丽质,拳头紧握无法伸展,十几岁了还没嫁人。”

汉武帝很好奇,想一睹真容,便派人去把女子叫过来。汉武帝打开她的双手,里面握着一块玉钩,当即将她带回宫廷,名为钩弋夫人。

史载:“女两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时伸。由是得幸,号曰拳夫人。”

双手紧握十几年,还无法打开,典型的小儿麻痹症,汉武帝怎么会喜欢呢?合理解释是官员为讨好皇帝,与钩弋夫人演戏,证明她背后有人。

前94年,钩弋夫人怀孕14个月后,生下皇子刘弗陵。此时,汉武帝63岁,老年得子,别提多高兴。

怀孕14个月才生育?很不可思议,正常怀胎10个月,难道钩弋夫人有特异功能。问题没那么简单,怀孕14个月才生,这是一种信号。

史载:“十四月乃生,上曰: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

上古传言,尧帝母亲怀胎14个月才生他,刘弗陵也是如此,岂不是尧的转世吗?尧帝,历代皇帝的偶像,地位显赫,钩弋夫人之目的,不言而喻。

前94年,刘弗陵出生,太子刘据尚在。钩弋夫人怀胎14个月生子,与尧帝重叠,岂不是要跟卫子夫抢夺皇后,让刘弗陵继位的节奏?

再则,钩弋夫人的父亲是宦官,虽说已经病逝,但依然有影响力。宦官、外戚合一,相互勾结,这对王朝而言是灾难。

为了汉朝千秋大业,汉武帝将钩子夫人叫到跟前,把她训斥一顿。钩弋夫人胆战心惊,叩头谢罪,也无济于事。

被拖出去时,钩弋夫人回头看汉武帝,泪如雨下,希望他能回心转意。汉武帝:“不要再回头了,你活不了了。”

“立子杀母”,汉武帝很无情,却也无奈。司马迁评价:“昭然远见,为后世计虑。”肯定这一做法。

太子年纪小,为防止外戚专权而杀妃子,也就汉武帝和北魏。汉朝之后,“子贵母死”之事不多,没人效仿,北魏则将其作为惯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441277/
1
上一篇安康好吃的美食团购(安康市美食集中在哪里)
下一篇 北京减脂餐简单好吃美食(北京减脂餐培训机构)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