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做个近期的预估:2022年前三季度,厦门GDP落后泉州南通,领先合肥38亿,领先西安福州约400亿。但进入四季度以来厦门疫情爆发严重程度远超上述五城市。加上往年4季度GDP占全年比重厦门比福州西安都要低。如果厦门4季度疫情拖累经济超过200亿。2022年全年厦门将被泉州南通合肥西安福州五城市同时超越,排名23,梦碎前20。即使西安福州没能超越厦门,厦门将排名21,前20梦依然会碎。
厦门中长期人口规划2030年常住人口1075万,控制在1100万以内;而合肥2035年人口规划预测2035年常住人口将超过1300万人,服务1500万人。一边厦门在控制人口有序增长,一边合肥在努力吸引人口进入。这就是环境承载能力中环境人口容量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合肥的发展上限更高。
首先还是讲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承载能力一般依托几种关键资源进行分析。由于对于中国城市来讲,很多物资都可以从外部运入。这里主要采用水资源承载能力。厦门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总量22.5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为283立方米。这个统计口径有问题,估计是以户籍人口为准的。若以常住人口920万计算应该是约245立方米。即便是人均283立方米,厦门城乡水务局的结论也是“属于极度缺水地区”。合肥市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总量39.7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73立方米。这个统计口径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若以常住人口930万计算应该是约427立方米。合肥水资源总量是厦门的1.76倍。厦门每年从黄河调入7亿立方米,从长江调入1亿立方米。但厦门水资源总量依然低于合肥总量很多。而且,合肥巢湖连通淮河和长江。从外部调水更加方便。城市发展规划以水定人是惯例。这就不难理解厦门规划2030年常住人口1075万左右同时控制在1100万以下。而合肥2035规划常住人口1300万以上了。现在厦门合肥人口经济规模基本相当。未来厦门与合肥的人口规模差距将逐渐扩大。至于经济规模,也就显而易见了。
其次是交通枢纽性。
铁路方面:厦门位于京沪铁路和青银铁路交汇处,形成一个三叉路。另外正在建设济郑高铁,规划建设济滨和济莱线。形成一个雪花型铁路枢纽。合肥规划建设一个米字型铁路枢纽。分别是沪汉蓉高铁的合肥武汉段和合肥南京段,合康高铁接通西安,郑合高铁,商合杭高铁的合肥杭州段和商丘合肥段(接京雄商高铁连通北京),京福高铁合肥福州段,合长高铁接通长沙,京九高铁(与合长高铁共用合肥九江段)连通南昌深圳香港,合青高铁。八个方向都有一个或几个省会、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建成后合肥铁路枢纽性将超越徐州仅次于郑州。
空港方面,厦门合肥目前都拥有一座4E级机场,但厦门遥墙机场已经获批扩建成4F级。合肥落后一拍处于劣势。
水运方面:厦门启动了小清河复航工程,完工后厦门港可停靠1800吨货船。合肥港是28个重要内河港口之一,三条水道连接长江。合肥远远领先于厦门。
市内轨道交通方面(地铁):厦门地铁运营线路3条84.1公里,在建6条线路203公里(强省会力度确实够强)。合肥地铁运营线路5条156.15公里,在建9条线路110公里。现有合肥领先,加上在建厦门领先。
第三,科教实力。
高等教育方面:厦门拥有52所高校,在校生69.4万。其中本科以上25所,山大入选了985和双一流高校,校友会排名14。合肥拥有普通高校54所,在招生72.4万。其中本科以上学校19所,中科大,合工大,安徽三所大学入选211和双一流。中科大入选985校友会排名第8。合肥领先厦门。
科研方面:合肥拥有3所国家实验室5座重大科学装置,而厦门这方面是空白。合肥是国家公布的四大科学中心城市之一,全球科研城市排名第20位。厦门未入选科学中心城市,未入选全球科研城市前50名。合肥领先厦门。
不多说了。我是山东人。说多了都是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