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不少小吃文明全国,其中有下面我介绍的六种小吃,不去品尝会感到遗憾。左上第一种:熟梨糕 它与梨无关,用大米磨成粉蒸熟放在木甑上再蒸一分钟,涂抹豆馅、白糖、山楂、巧克力等馅料,格外好吃。左下第二种:杨村糕干 这个小历史绵长,源于明代兴盛于清,其洁白细腻松软可口健脾养胃。左下第三种大麻花,大家都知道了,但这里要提醒大家要买就到正宗的店买,河西区大沽南路566号是正宗总店。右边等一种大糖墩儿 ,山楂、橘子、山药等沾糖而成,消食开胃软化血管。右下角等二种:锅巴菜 这是天津早点其中的一种,绿豆小米研磨成浆摊成煎饼,用刀切柳叶状块儿,浇上用腐乳汁、辣椒油、香干片、芝麻酱..等等的卤汁搅拌而成,再撒上香菜末,吃时就着芝麻烧饼真是太好吃啦。右下第三种:天津闻名世界的煎饼果子 绿豆压成粉加入鸡蛋摊成薄饼,卷上新炸的热果子,抹上甜面酱辣酱,入口很爽啊!
姐妹聚会
今天很开心,期盼已久的姐妹聚会,终于成行。
今天上午早起,与先生开车出门去附近的早餐店吃早餐,先生每次回来,必来这家店吃早餐,天津早餐只有在天津本地的小吃店里,才能吃到正宗的早餐。我们点的是两角大饼、一根果子(油条)、茄夹、卷圈、小米粥、豆浆、一小碟咸菜。好吃不贵,天津早餐是我先生的最爱。在外出差久了,就非常思念家乡的美食。
我特意少吃了一口,因为惦记着中午姐妹们的聚会,好腾出肚子,吃大餐。回来后,我先生干了两件修理工作,把我家那个旧的电压力锅,更换了新的线路板,一试,电通了,修好了,又可以正常使用了,这个师傅技术还是不错的。一会儿,又把我家电视柜的四个柜门的门吸修好了,柜门可以正常开关了。我真是服了,我先生真是心灵手巧,家里的活,真是难不倒他,人老了,发现他优点还是很多的,越发爱了。
题跑远了,切回正题。上午10:30,我告别先生,美美地开车出门,出发前在我们姐妹群中,发出出发信息,我的同事闺蜜姐姐们马上秒回,都做好了准备,我开车先去接上二姐,再去接大姐,大约半小时后,即到了文化中心商城,今天我们吃的是粤菜,因为去年和两位闺蜜去吃过一次,体验不错,所以这次我带三位同事姐姐来此聚餐。三姐自己乘坐地铁,姗姗来迟。
我们点了该家店经典的几样菜品:百乐虾饺皇、黑椒牛柳炒一丁、洪兴一哥炒牛河、北菇滑鸡煲仔饭、西芹百合、海鲜瑶柱菜粥、珊瑚虾球,甜品是:港式双皮奶冻、三色糕。
因为只有四位女士,所以就点了这些。这家店烧的菜品,确实地道,非常好吃。
我们四位都是单位退休的同事,我们已经有四个月未见了,这次聚会,大家都非常开心,我们吃着聊着,居然送走了一拨又一拨的客人,而且奇怪的是店家是乎忘了我们,居然没有人来催我们。我们一直在店里从中午,呆到了下午5:30,晚餐的客人都来了,我们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都说三个女的一台戏,我们四个女生足足聊了整六个小时。天南海北地聊,没有目的,没有主题,只为了开心地聚聚,见见姐妹们,慰藉一下对彼此的思念。也许我们真的老了,都退休了,余生只剩下了对彼此的思念和记挂。我们都盼着姐妹们健康,喜乐安康,无忧无虑,平安无事。
记得有诗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愿岁月静好,愿姐妹们平安无事,便是人间好时节。
#用一张图片来记录生活#
天津人不仅爱吃鱼,还都会熬鱼。贴饽饽熬小鱼也是天津人一道美食。
熬鱼各家有各家不同的味道。
不论海鱼还是河鱼,我都爱吃。
而且我感觉我熬的鱼味道好极。
虽然每次熬的配色不一样,我熬鱼喜放面酱,面酱色深不好掌握,但味道都差不多,酸甜咸香而不腥。
甚至比饭馆做的都好吃,下饭馆我们从不点鱼,除非喜事上松鼠鱼好吃之外,因为家里做不了。
我一买带鱼就买就好几斤,一次性得楞出来,宽的装袋留着熬着吃,尾巴和脑袋炸着吃。
带鱼要想熬出香,必须刮掉身上浮白,刮掉吃着不腥,盛出也漂亮。
我一见熬带鱼有鱼白,就少了食欲。
不知网友是否认同。
#晒晒家乡美食# #简单吃点#
一下午在第五大道懵着圈的闲逛至掌灯时分人困马乏,网上就近搜了一家经营天津特色菜的餐馆,准备吃完晚饭就回酒店休息,说近也走了半个小时,七点到的餐厅,客满,等位等菜一个小时后才吃上,好饭不怕晚,美团116元团购的四菜一汤,三道是天津特色菜,老爆三、八珍豆腐、独面筋,菜量大用料足不糊弄,没有胡萝卜什么配菜冲数,爆三样和独面筋咸鲜口,八珍豆腐咸甜口海鲜比豆腐多,菜品是老式做法,出锅前点明油淋的香油,鲜香烫,几道软塌塌的津味菜做的有滋有味,挺合我们老人家的牙口和口味[舔屏]套餐之外又点了半斤手工麻蛤水饺,鲜而不咸,鲜的眉毛都掉下来了[呲牙]走过路过的友友们,这家金牌餐厅可以进[呲牙]
我们姐俩还有我老公都出生在兰州,有着深浅不一的西北情结,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情感愈加强烈!尤其是姐姐,来京时她已有记忆,已经和发小约好今年秋天回去看看,找寻童年的记忆,主要去寻味当地美食[捂脸]还有没有儿时的味道!住宿的维也纳酒店隔壁就是主打西北菜的清真燕兰楼,刚开始没太理会,燕兰楼在北京有几家店,十年前吃过一家,印象就是贵,本是平民菜系,非弄得高大上,听说这家是甘肃商会的,服务员口音都是西北味,立马有了亲近感,一下忘了来吃津菜的初衷[捂脸]回京的午餐定在燕兰楼,点了几道特色菜,有可圈可点的,有马马虎虎的,灰豆子和甜醅子特别好喝,尤其是甜醅子清冽味正,酸甜适口,酒精度刚刚好,这个发酵不好就糟有馊味,酿皮好吃没那么惊艳,拉面里放的是肉片不是肉粒有兰州味,羊肉串肉嫩多汁,夹沙肉甜口的,口味问题吃着一般,招牌手抓羊肉需要改进,第一盘上的凉的,换了一盘,盘子烫手肉还是凉的[大笑]赠送的烤土豆还不错,再有免费的红枣茶枣味浓郁好喝,总之,翻看菜单相比北京的燕兰楼性价比超高。
听酒店服务生介绍,旁边有家包子铺,老板是狗不理的师傅,附近居民吃的人挺多,传统的猪肉馅和三鲜馅各买了半斤带回来,不是狗不理的价,还真是那个味[赞]#我的生活日常# #退休爱生话# #吃在天津#
谢谢您,吃过这个罾蹦鲤鱼,没觉得怎么好吃,据说是宅门菜。//@玉树临风39585:罾蹦鲤鱼说是民国初年,天一坊首创的,特点除了不刺鳞,没有特别的,比如和糖醋鲤鱼比。在天津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带鳞做鱼恐怕不是什么美味。八九十年代之前,没听说这道菜,有恐怕也是小众的,决不算是大众美食。
及时雨173582059#晒晒家乡冬天特色美食#天津的美食挺多的,天津独有的一个罾蹦鲤鱼,上桌的时候鱼的嘴还在一张一合的。在宝坻吃过一次韭菜炒养血,羊血切的片极薄,上桌的时候,居然没有碎的,可见厨师功利不凡。现在的生活条件都大大的提高了,人们的口味也越来越高了,加之交通的便利,想吃什么极其容易,抬腿就走了。城市特色菜早已经走遍全国各地了。
#天津头条#这家西餐厅是懂浪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