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镜了,追求生活质数,不是坏事。
今天看纪录片《地球脉动》,被一种虫子震撼到了。北美洲特有的布鲁德蝉能活17年,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昆虫。但它们一生下来就会钻到地下树根里,17年后才破土而出,然后蜕一层皮,变成真正的蝉,接下来它们的生命就剩下不到一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它们的唯一任务就是找到配偶,交配后,雄蝉就会死去,雌蝉则在产卵后死去。
最令人震撼的是,这种蝉的数量非常多,达到了数十亿只,那是比蝗虫还恐怖的存在。因此,即使他们从土里钻出来后就被各种动物(包括人类)捕食,但是仍然有很大数量的蝉能产卵留下后代。可以说,它们之所以不会灭绝,完全是因为数量优势。
因为这种蝉17年才出现一次,因此成了当地的一件大事。很多人甚至用布鲁德蝉的出现来标示自己的一生,比如第一次看到这种蝉时自己还是小孩子,第二次看到时已经是青年,第三次看到时是中年了,第四次看到则已经是风烛残年。
2020年,就是美国17年蝉大爆发的年份。蝉的总数高达30亿只甚至更多。蝉在树上密密麻麻地吸取着养分,同时发出巨大的鸣叫声,最高可以达到100分贝,堪比货车的汽笛声,让当地不少居民都有了搬离美国东部的打算。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在中国,这些蝉会变成美食。其实在美国也一样,布鲁德蝉除了是小鸟、青蛙、鼠类等小动物的美食,也是人类的美食。
人们会捕捉它们做成蝉饼,更多的人把它们炸着吃,松脆可口,据说吃起来一点都不亚于小虾或软壳蟹。有的人更绝,把它们烹制好,然后冷藏起来,直到17年后,新一代蝉光临时再拿出来慢慢品尝。上个世纪90年代,蝉食品在芝加哥受到广泛欢迎,甚至连《时代》杂志也抵挡不住这种浪潮的诱惑,前往芝加哥进行报道。
但是这几十亿的蝉,吃到吐也吃不完啊,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吃昆虫,因此这种蝉带给当地居民更多的是困扰而不是快乐。
17年在泥土里的黑暗生活,只为了一个月的光明,还要随时被吃的风险。从人类看来,真是不可思议的奇特的一生啊。是什么样的自然机制让它们进化出这么另类的生存方式呢?有的人说跟17是一个质数有关,难道蝉也懂数学,能计算出这些年份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