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家乡# #暖冬生活记#
老家浠水巴河的莲藕大丰收了喔,
二伯所在的协会成员正进行挖藕,
穿着下水衣撑着长篙,
满载着一艘艘装满莲藕的木筏,
划过河面面带微笑,
为这个暖冬增添一丝色彩。
今年丰收季,
每亩毛收入可达四五千元,
这是丰收的喜悦。
二伯说要给我寄点莲藕,
尝尝家乡的味道。
让我又想起了小时候,
母亲做的一道美食红糖莲藕。
莲藕洗净灌入糯米,
再放入红糖水里煮,
熟后切成一块一块。
那种香,甜,糯的味道
实在美味极了。
不过最常见的做法还是,
排骨莲藕汤,油炸藕夹。
很具湖北特色的一道汤。
浠水巴河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
闻一多的故乡。
他的家乡就在巴河望天湖,
种满了一池的莲藕。
而且巴河的莲藕是九个孔的,
俗称“九孔藕”。
闻一多曾称赞“九孔藕”
“心较比干多一窍,
貌若西子胜三分”
可见美誉极高。
这是一个有着特别意义的新年。祈愿今后年年如此幸福快乐吉祥!
好好聊历史#春节# 2023年度过了一个幸福、快乐、意犹未尽的新年!从河北正定到湖北浠水,跨越1000公里,一个北方女婿来南方媳妇儿家感受不一样的新年:在这里燃放烟花爆竹不受管制,可以随心所欲的放烟花、放鞭炮!北方的严寒让女儿每天呆在暖气屋了,很少下楼出门,在这里她成了一个四处疯跑的“土”丫头,池塘边、小路上、菜园里处处留下了她的足迹,十足的接地气!
#春节# 2023年度过了一个幸福、快乐、意犹未尽的新年!
从河北正定到湖北浠水,跨越1000公里,一个北方女婿来南方媳妇儿家感受不一样的新年:
在这里燃放烟花爆竹不受管制,可以随心所欲的放烟花、放鞭炮!
北方的严寒让女儿每天呆在暖气屋了,很少下楼出门,在这里她成了一个四处疯跑的“土”丫头,池塘边、小路上、菜园里处处留下了她的足迹,十足的接地气!
吃到了心心念念的浠水牛肉拉面,牛肉不再是点缀,而是大片牛肉烀一层!真心打了兰州牛肉拉面的脸!此外,还有二老为我们精心准备的包面、鱼肠、菜苔、腊肉、武昌鱼等等,美味的食物满足了我这贪婪的口欲。
更重要的是和家人团聚了,疫情三年我们还未回过媳妇儿老家。今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屋外是此起彼伏的烟花爆竹、屋内是其乐融融的欢声笑语。所谓年味,或许就是这样吧!
总有些时候,某个偶然或特殊的片刻,会有些突如其来的想法或记忆。那些似乎是被遗落的,悄无声息的念头,刹那间犹如引拉了导火索般,呯然升空恍惚烟花绽放!
譬如突然想去吃某种小吃,突然忆起某首歌曲,等等。
生活,不缺少美。一举手,一投足,一张口,一闭眼,就藏着一些细微难得的美好。
时间:2023年2月10日
地点:浠水
人物:刘霞,刘雪莹,邱琪。
(母女,语文老师)
“你今天煮饭了没?”放学路上小宝问。
每次放学总喊饿,所以从家里出发接孩子前就先煮上饭。
“没有呢——”
“太好了”没说完就被小宝雀跃着抢了话。
[what]太好了?我:“你什么时候意思?”
“我们去吃武汉热干面吧?今天属实被老师的造句馋到了。”小宝。
“老师的造句?怎么说的?”
“刚长齐牙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的少年,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一提到热干面,谁不是鼻子里飘着一股浓浓的芝麻酱的香味呢?面条烫熟,撒上一点盐,酱油,蒜泥,酸萝卜丁,再浇上一大勺芝麻酱,撒上少许葱花,一碗正宗的武汉热干面就做成了。拿起筷子,还没开始吃,口水已经流了三尺长…”
“别说了,去吃吧。本来我不爱吃热干面的。”你们语文老师真行[玫瑰]
悼念徐宏大哥
今晚七时许,我的同乡大哥、原荷兰大使徐宏大哥逝世了!
翻开手机,他发给我的最后一条消息,还是2月11日的拜年微信,不过一个月,阴阳相隔,相见无期,悲怆难言。
我第一次见到他时,在浠水老家丁司垱一个农庄里,是海容姐约的饭局,远远看见他,穿着一件白衬衫、梳着分头,戴一个板材方框眼镜,有点老式知识分子的感觉。一席之上,都是浠水的人尖儿,我大多不熟,他是要客,我叼陪末坐,闷头吃饭,没有什么交流。
这时他是外交部法规司的司长,跟黄冈市市委书记平级,回到老家算是大领导了,但他悄悄来回,根本不惊动地方,很低调的人。
我们好像就是这个饭局加的微信,而后也没有多言。我爱发朋友圈,喜欢开心玩乐,没事写点诗情画意,偶尔评论一下时事,他默默的看,但我不知道。
有一次他回武汉,忽然叫我一起见见面吃个饭,说我是个有意思的人,见面地点在中南路的纽宾凯,当时我还挺意外的,因为我们生活中交集很少,没想到他还记得我。
那时他很快就要调任驻荷兰大使了,我们在饭桌上,他聊了很多关于对外文化传播的事情,就此之后,我们之间就更熟了一些。
他对浠水家乡一直挂怀。浠水曾经出了一部地方文化的书,里面集萃了浠水各地的民风民俗,图文并茂,文献价值很高,我买了几部,寄送了一部给他,他收到非常喜欢。
调任荷兰大使后不久,中国发生了疫情,他带着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发动华侨华人,把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口罩、防护衣大批买下,寄送回国,但这种事情当时曝光,肯定容易引起外交风波,很多人到现在都不知道这些事。
我记得那时我写过一篇批评战狼外交的文章,他看完后跟我交流,说事情不是我们国内想象的那样,当时美国国务院已经完全发动起来,全球各国美国大使都放弃了过去那种职业外交人员的操守和良知,尽数赤膊上阵,在一切场合攻击和抹黑中国,他们在欧洲的大使,都感受到这种空前肃杀的压力,中国的针锋相对,绝不是战狼行为,如果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谦谦君子,只会人善被人欺,进一步恶化形势。
果不其然,最后在购买荷兰光刻机上,中国还是被美国卡了脖子,当时徐宏大使尽了各种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游说,接受荷兰媒体采访,解释中国政策,但铁幕之下,任你杜鹃啼血尽,不能唤得春风回。
紧接着一段时间他销声匿迹了,有一天海容姐跟我说他病了,在深圳住院,疑似是肝癌。我听了心头一震,看他平时身体不似抱恙,哪料到出这种事?
徐宏大使是从浠水县城四口塘走出来,一生比较顺遂,考上武汉大学,然后进了外交部,一直从事他的国际法专业,中间曾担任过加勒比海国家的大使,除了人生最后两年,基本都是跟国际条约打交道,中国这些年与外国订立的大量条约,其中倾注了他的大量心血。
我尽管不了解他的家境,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个两袖清风的人。在我的印象当中,公务员做到司局级,就会得到一个公费医疗的红本本,基本上看病吃药就无需担心了。但这次生病后,却把他的家底都掏空了,家里一下子生活很困难。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一个公务员的贫富清浊,在此时完全显露出来。
此时他已经启程远去,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对谈和交流,国家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外交官和国际法专家,家乡失去了一位赤子人杰,我们也失去了一位可以楷范的兄长和前辈,德与风翔,泽从雨散,运谢星驰,时流迅速,自兹永逝,相隔幽冥。
我们与一个人的相识,不过萍逢水聚,全看缘分;我们与一个人的离别,却地裂山摧,再无还期。
徐宏大哥千古!一路走好,来生再见!(西窗记)
早上在电梯里,几位清洁工大姐在那里商量工作的事情。
一位大姐说:我要去六楼拿我的家业,一会儿到13楼打扫。
听到“家业”这个词,我凛然一震。久违的词汇了,家业就是工具的老说法,现在的武汉小孩儿估计都听不懂这个了。
过年回老家,一个让人觉得可惜的地方,就是小孩子说普通话的越来越多,会说方言,反而日渐少了。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家最让人觉得轻快的事,就是耳边缭绕的全是熟悉的乡音,会迅速把人从工作环境中抽离出来,真正感受到家的氛围。
我的小侄女思颖,本来一口正宗的浠水话,可她去黄州读幼儿园后,老师笑话她说土话,于是她就怯于说浠水话了,哪怕是在家里,也说普通话,我有时怒气冲冲地喝止她纠正她,让她说本地话,但她怎么样也纠正不过来了。
很多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以普通话为雅尚,以方言为俗陋,这种对方言的刻意排斥和贬低,实际上是在伤害一个孩子的语言能力。
普通话不过是一种词汇贫乏、源头枯竭的人造语言,和生机蓬勃、词汇丰富的方言相比,仿佛河伯之望海若。我们中国那些语言大师,没有谁是以普通话为母语的。
贾平凹有他的商洛,莫言有他的高密。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语言的根据地和大本营,他能从中不断汲取营养和创意。如果要一个孩子拥有很好的语言能力,一定要保护他们的方言表达,如果只会说普通话,不过是一种单调的计算机语言,浅土上怎么可能长出大树呢?
可惜这样的意见,还很少有人能听进去。包括我的小侄女儿,她的心目中可能只有一个怒气冲冲强迫她说方言的怀叔叔恶印象,而不会意识到,丧失了方言能力,长大后她会失去更多。(西窗记)#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特色劳动“扮靓”学生童年——湖北省黄冈市聚力打造“基础+特色”劳动教育课程纪实】近日,在湖北省教育厅主办的“2022年湖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建设与教学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中,黄冈市红安县竹林实验学校教师孟昕的《稻草人》等六节说课荣获中小学劳动教育“好课例”一等奖。
除了《稻草人》,在黄冈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该市黄梅县第三小学的《菜粑难做意更深》、蕲春县青石镇青石中学的《土豆种植》等课例,黄梅县实验小学邢婉鑫等10名学生作品、黄州区赤壁办考棚街小学王宇轩等13名学生作品、浠水县竹瓦镇竹瓦小学周浩文等15名学生作品同样斩获“好课例”“小能手”等多项荣誉。
2020年以来,黄冈市因地制宜开发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统筹规划实施劳动课程,实现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地制宜,设置区域特色劳动课程
一支《红烛颂》以轻歌曼舞尽情展示了暗夜中的红烛英姿,一曲《七子之歌》用回旋起伏的旋律娓娓道来对祖国的依恋……在黄冈市浠水县闻一多中学开展的“红烛颂”纪念闻一多先生诞辰诗歌诵唱会志愿服务中,该校高二、高三学生积极参与演出场地清理维护、舞蹈演出指导训练、主持节目能力培养活动的全过程,这是闻一多中学将著名文学家、现代诗人闻一多的“红烛精神”融进劳动教育的真实写照。
在设置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为主的常规必修板块的基础上,黄冈市依据区域特色,以日常开设劳动课、学期劳动周、节假日劳动作业等方式,将生产劳动体验与传统文化节日、当地民俗、地标优品等地方文化传承相融合,自主开发区域特色项目课程,形成了“基础+特色项目”劳动教育课程,打造了“一县多途径,多校多特色”的区域特色课程。
在有着丰富的“红安苕”文化和劳动教育资源的红安县二程镇,二程镇中心学校的学生们通过课程认识“红安苕”,在种植基地亲自体验“红安苕”种植,到车间探究“苕”产品加工流程,积极参与学校以“红安苕”为主题的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在红安县龙泉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们则踊跃参与一个学期10个课时的节气探究劳动课,在小雪节气体验做糍粑,在大雪节气给树木穿上冬衣来预防冻伤和虫害……
近年来,黄冈市着力打造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分学段制定主题,64所课题实验学校中,有57所学校的劳动课程规划形成文本方案,共实施各种类型的劳动教育项目489项。节假日、寒暑假期间要求学生参与劳动的时间每年平均为12.78天,其中主题劳动、劳动周的平均时间为5.02天。
统筹资源,打造实践融合基地
“大家注意,用拇指和食指前端捏住新生细芽,轻轻用力,茶叶就采下来了。有三四叶的茶芽,采其第三、第四叶,其他两叶等长出来再采。”在英山县雷店初级中学的校外茶叶主题劳动实践基地,教师指导的话语刚落音,学生们就间隔几米站开,各自守着一块土地的茶树,有条不紊地开始了茶叶采摘活动。识茶、种茶、采茶、用茶……以英山县独特的茶文化为根基,雷店初级中学建立校内外劳动教育种植基地,让学生们在劳动中品味茶文化的内涵。
在结合地域特色的基础上,黄冈市中小学积极进行资源整合,采取以学校为主体实施、以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研学基地)为重要补充、以家庭为基础的良性协作措施,逐渐构建学校、基地、家庭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在各具特点的专业实践基地,对口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融合,协调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
在武穴市大法寺镇李边中心小学,学生们通过中草药、智慧剪纸、3D打印、激光切割、机器人编程等劳动内容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红安县农泉小学自己打造的校内劳动基地,该校五年级学生既在此整地、种花生、收花生、制作花生美食,也种植萝卜、白菜、红菜薹等。
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黄冈市中小学建立了以校内劳动基地和校外现有劳动基地为主的劳动教育基地,平均每校拥有的校外基地数超过一个。64所学校中有58所(占比为90.6%)将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并给予了每周0.5到3不等的课时,平均每周1.4课时。2021年,有46所(占比为71.9%)学校开展了一次基地劳动,其余学校开展了两次或以上的基地劳动。
详见原文:网页链接
作者: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尚紫荆 郝美卿 陈雪梅
《中国教育报》2023年02月11日第3版#教育##教育微头条##劳动##湖北##黄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