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颜值,大新闻! 黄岭村是广东省龙川县百年古村。在新农村建设当中落焕发了新颜,美出了新高度,13座古民居旧貌换新容。一座座具有客家传统风格的古建筑、古民居焕发新姿。
黄岭村位于丰稔镇西部,始建于明朝,兴于晚清民初,村内遗留着许许多多的古民居、古建筑。
白墙黑瓦、砖木结构。如今砖红色护栏以及门口的大片池塘,成了该村古民居修缮后的“标配”。
塘子面屋始建于清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建于清末的叶屋是典型的客家方形屋,三进两横,正屋上七下七布局,横屋四角楼,占地面积约1302平方米,土木结构,有九厅、十二井、五十四间房。在新农村建设当中,它被修缮一新,重现百年风貌。金黄的田野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幅丰收图在村民陈秀娥家的墙上展现着。
看着自家200多年的老房子被生动的墙绘点缀着,今年80多岁的陈秀娥打从心底高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家的房子能够这么美,感谢党中央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点赞新时代”,陈秀娥激动地说到。
像这样的古民居 黄岭村至今仍保存100多座,黄岭村已修缮了13座古民居。在新农村建设中,丰稔镇黄岭村邀请专家对村内的古民居、古建筑进行抢救性修缮保护,
目前,已完成第一批13座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古民居修缮保护工作。
除了古民居,黄岭村内还有百余年历史的碉楼古建筑。碉楼为独立院式布局,楼高14米共五层,建筑面积达420平方米。
在新农村建设中,黄岭村对碉楼进行了修缮保护。崭新的指引牌、路灯、地砖小道,沥青路面也铺到了碉楼小路前,黄岭碉楼重焕新颜成为一张新的名片。
修缮一新的黄岭村古民居、古建筑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
旅游“打卡地”。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叶础星介绍说:“因为是我们村是古村落,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在维修古建筑,保护古建筑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们想在村里打造一条具有客家特色的古村落旅游小线路”。
重焕新颜的古民居、古建筑
镌刻着古村落的厚重历史
而村内完成外立面改造、墙绘的新民居则是新时代乡村的生动写照
在黄岭村村内一面面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墙绘刻画着新时代人民的幸福生活。
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文化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要求,而文化墙是弘扬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在黄岭村,警句谚语、家风家训、客家风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以墙绘的形式生动展现。
绘制美丽乡村墙绘,点缀美丽乡村。
目前,黄岭村已完成79座民居外立面改造、40多面墙绘。一村一景、一墙一文化,一面面“美丽乡村墙绘”成为黄岭村靓丽的风景线,让昔日的乡村旧貌,变成一处处代表乡村文明新形象的宣传阵地,既给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也在潜移默化中滋润了村民的精神土壤。
牛筋糕、豆腐丸、柿饼等龙川本土特色美食妆点着叶雪梅家的围墙。
墙绘到我家,房子焕新颜。看着自家20多年的房子绘上了客家风貌的图案,村民叶雪梅高兴地说:“现在的新时代值得点赞,让我们家也能够搭上新农村建设的快车道。看着每一面墙绘,提醒着我们生活在美好的新时代,也让我们更自觉地做文明村民。现在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整洁、美丽,邻里的关系也更鹭港,日子越过越舒心”。
果儿满园”墙绘下,村里的阿婆们坐成一排,闲聊家常,为新农村建设点赞。
美丽的家园,愉悦着每一位村民。气势恢宏的古建筑、古民居清新、亮眼的新民居,整洁、美丽的乡村面貌成为当地村民及外出乡贤
看得见、摸得着的“乡愁”
通过新农村建设,村里变得更整洁、靓丽了,邻里关系也更鹭港,乡风更文明了,这是在深圳经商的外出乡贤叶文彬最深的印象。
“两年前,村里到处都是杂树野草,道路小而弯,我们开车回家还是比较辛苦的,塞车要让道,车损也大。这几年通过新农村建设,村里变得更整洁、更美了,文化娱乐设施多了,回乡聚会时发现村里打麻将的人都更少了。现在也有沥青路,道路变得更宽、更通畅了,我们回乡变得更轻松、便捷了”,深圳龙川丰稔商会会长叶文彬深有感触地说。
黄岭村依托古民居、古建筑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在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下,丰稔镇党委政府紧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省“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基本实现目标”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工程创建工作,对各村主乡道进行提质升级,对村容村貌美化。#河源头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广东的朋友回避一下,看看北方的朋友能否接受这样的广州工作餐,特别是这个老火靓汤#广州头条# #广州身边事##美食#
贾村三月会来了“何尊”盛装闪耀何尊故里
今天是2021年4月29日,农历三月十八,一年一度的贾村经典古会,“三月二十二会”的脚步声近了。宽敞整洁的贾村主街道上,临时规划的星罗棋布的,众多商家赶会摊点的编号,一直从街口排到“贾村初中”附近。
以前经典的贾村“三月会”记忆犹新,基本上都是唱“三天四晚上”的秦腔大戏。通常都是在农历三月二十晚上,在贾村大舞台“挂灯”开唱传统秦腔大戏,正式启动贾村“三月会”的序幕。灯火通明的贾村街道,被成排的摊点围的密不透风。各种风味小吃摊点内,更是人头攒动、欢声笑语,锅碗瓢盆叮当响、香气四溢、忙数钱。老人成群看大戏,孩子满街看稀奇。露天电影不夜天,潮男潮女嗨歌欢。轻歌曼舞华尔兹,港片、大片通宵演,大棚歌舞场爆满……
昨天,何尊故里贾村街道,国宝“何尊”的出土地。一年前,由贾村杨先生无私赞助,广福村艺术达人张先生,率领能工巧匠团队,精心打造的巨幅“何尊”,终于成功妆色、顺利完工!一座雄伟壮观、古朴典雅、活灵活现、古铜幽香的“何尊”,矗立在贾村街道正中,成为“龙川雄镇”的经典地标性艺术精品。
风水宝地贾村塬,何尊美名天下传。
人杰地灵爱心献,重振龙川桃花源!
三年前的一个周末,突然接到黄山澍德堂主理人苏彤的电话,说是酒店住进了一位广西客人何先生,来寻找呈坎杨干院,酒店管家不明就里,也不知道杨干院在哪。
我问:他是不是揣着一本书,叫《显微镜下的大明》?
对方回答:好像是的。
那就对了。
当晚,我赶到位于呈坎永兴湖畔的澍德堂,见到了何先生。
他只有二十多岁,是亲王的忠粉,此乃平生第一次来徽州,居然是因为一本书。
我告诉他,虽然大明嘉靖七年的杨干院早已“毁尸灭迹”,但按照大明弘治年规制重修的徽州府衙还在,万历年间完工的罗东舒祠也在,杨干院坟寺所祭奠的主人——罗秋隐的画像,还挂在祠堂的享堂里。
更何况,徽州一府六县,大量的明代遗存保留至今,水口、祠堂、民居、牌坊、桥梁等比比皆是。
换身衣服,不用其他道具,你就成了明朝人。
当晚围炉夜话,我跟何先生开玩笑:你也许是所有来黄山、徽州的游客中最特别的一个,别人是来看风景、品美食,你却是来搞起了律政研学。
何先生笑着说,徽州律政研学游是个好项目,我愿意做这第一个。
我又说,杨干院案毕竟是小案,丝绢案虽搅动了大明风云,但也被历史一笔带过。可殊不知,以你我身处之地为中心,方圆百里,在明朝还有三大案,其情形之云谲波诡,影响之复杂深远,远非亲王的“显微镜”可一览。
要是拍电视剧,恐怕至少得50集以上了。
那晚,与何先生一直聊到后半夜。
天亮之前,我在一张便签纸上,写下一个攻略,托管家交给何先生,便沉沉睡去。
一晃三年过去,恰逢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开播,我刷到了何先生的微信朋友圈,想起了三年前那个穿越时空的夜晚。
不知何先生是否收到那个便签。
也不知亲王能否续写一本《望远镜里的大明》。
附:古徽州律政研学路线
【事件一】黄山大狱
【地点】徽州区西溪南
【梗概】从呈坎澍德堂出发,经潜口,车行一刻钟可达西溪南。
这条路线在明嘉万年间,是一条热门的艺术研学线路。名满天下的董其昌、祝枝山、唐寅、石涛等大咖都曾经在这条路上奔波,他们的目的地就是西溪南。
西溪南吴氏,为明代首屈一指的收藏望族,尤以余清斋主人吴廷为最,甚至日后闻名天下的“三希堂”墨宝都曾是余清斋的家藏。
然大明天启年间,吴廷的族人吴养春,被阉党魏忠贤捏造罪名陷害入狱,父子惨死,母亲妻子和女儿相继自杀。魏忠贤不仅侵吞吴氏家产包括黄山数千亩林地,并派党羽至徽州“追赃”,其株累勒索,苛刑催逼,祸害无辜,激起民变,火烧公署。史称“黄山大狱”。
【事件二】汪直、胡宗宪案
【地点】歙县柘林、绩溪县龙川
【梗概】在今天的日本平川,矗立着一座中国人的塑像,这就是被称为徽王的汪直。
从呈坎澍德堂往歙县雄村方向,车行半小时左右可至新安江畔,江对面的村落便是柘林——汪直的家乡。
汪直,本姓王,大明嘉靖十九年,汪直赴广东加入海商,后受到大明军队攻击败走日本,在平户岛建立宋国,自立徽王,嘉靖三十七年被诱捕,次年被斩首于杭州。
诱捕汪直的人,便是他的徽州同乡——直浙总督胡宗宪。
绩溪县龙川距离呈坎约50公里,这里是胡宗宪的故乡,迄今还保存着他主持修建的龙川胡氏宗祠。
历史上胡宗宪是抗倭主帅,他以徐渭、文徵明为幕僚,以俞大猷、戚继光为大将,制定“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的作战方略,取得平倭功勋。
嘉靖四十一年,胡宗宪因“严嵩案”入狱,罪名之一就是“通倭”。四十四年,死于狱中,隆庆六年昭雪。
汪直在临死之前,写下《自明疏》:
“臣(王)直觅利商海,卖货浙(江)、福(建),与人同利,为国捍边,绝无勾引党贼侵扰事,情,此天地神人所共知者。”
而胡宗宪,也在狱中写下《辩诬疏》:
“巨逆如徐海、王直幸皆殄灭,三省寇贼以次削平,皆皇上俯鉴孤忠,臣尽心图报不避艰险,将士用命已成荡平之功。虽非臣一手一足所能致,未必不由臣辛苦中来也。”
【看点】
明代的海上贸易,与西方相比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若汪直等海商不被剿杀,中国是否可以走向海洋文明?
【事件三】罗小华案
【地点】徽州区呈坎
【梗概】在呈坎,说起当地名人,一定避不开罗小华。
罗小华,本名罗龙文,号小华山人,为明代制墨“歙派”代表人物。
史记为严嵩义子,严嵩之子严世蕃幕宾,任中书舍人。四十一年被劾戍浔州,寻逃还徽州,数往来于江西,与世蕃谋策。后严世蕃伏诛,龙文也被杀。
据说,罗小华与胡宗宪也来往密切,曾担任内阁、胡宗宪、海商三者中的联系人。
从罗小华府中搜到的胡宗宪的书信,直接导致胡的下狱。
【看点】
制墨大师罗小华与弄权高手罗小华,这个变化是怎么形成的?
【余音】
就在罗小华被斩18年后的万历十一年,43岁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罗应鹤,有感于仕途的险恶,辞去官职,离开京城返回故乡呈坎,万历四十年他主持续建了罗东舒祠,一直活到91岁。
罗应鹤的后半生以教育罗家子弟为己任,他给后代子孙留下了三句箴言:
官场险,莫依附。
躬自厚,薄责人。
和为贵,远讼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