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古代北方有什么好吃的美食(古代北方饮食)

#分享地球上的美食# 饺子是北方人最喜欢的一种面食,饺子形似元宝,寓意招财进宝,所以更是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

#分享地球上的美食#

饺子是北方人最喜欢的一种面食,饺子形似元宝,寓意招财进宝,所以更是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

饺子源于古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饺子的吃法也不再局限煮着吃了,做法也是多样化了

【韭菜萝卜冰花煎饺】

这道煎饺,馅料中加了些脆萝卜,咬一口鲜香脆嫩,出乎意料地香。

饺子材料:中筋面粉300克,面粉用凉水180克,韭菜1把,鸡蛋2个,脆口萝卜150克,植物油40克,芝麻香油10克,盐少许

冰花材料:淀粉10克,中筋面粉10克,凉水100克

1. 中筋面粉和凉水同入一盆,先用筷子搅拌成絮状,揉成较光滑的面团,蒙上保鲜膜饧15分钟,复揉一遍,面团柔软而光滑;

2. 炒锅中倒适量植物油,油温热的时候,打散的鸡蛋液倒入锅中,用筷子不停地搅拌,使鸡蛋一边凝固一边结块,而且鸡蛋块细小均匀,晾凉后使用;

3. 韭菜切碎备用;

4. 脆口萝卜我用了一袋150克,改刀切碎,更能与鸡蛋韭菜融为一体;

5. 将鸡蛋碎、韭菜末、萝卜碎与少许盐、10克芝麻香油混合在一起;

6. 将饧好的面团擀成圆皮,取适量鸡蛋韭菜萝卜馅放在圆皮上;

7. 按自己的手法包成饺子,每包好一个饺子就放在煎锅里或者撒了面粉的盖帘上;

8. 煎锅里码放好饺子,再淋适量油(份量外),先开大火将底部定型;

9. 趁着煎饺的时候来调一个冰花浆汁:10克淀粉+10克中筋面粉+100克凉水,调成浆状无疙瘩和颗粒备用;

10. 待底部煎出漂亮的金黄烙痕后,转小火

11. 将淀粉浆重新搅拌均匀,用小勺舀1/3均匀地淋在煎锅里,盖上盖子,用淀粉浆中的水汽将饺子的上部面皮蒸熟;听到吱吱声后,打开锅盖,放放水汽,将一个大盘子扣在饺子上,一手扶盘,一手端锅倒扣过来,冰花煎饺就全部在盘中了;可蘸香醋或辣椒油食用,更添风味。

【猪肉白菜酸辣汤饺】

这道酸汤饺,肉馅鲜美一咬就爆汁,酸辣开胃,早餐来一碗酸辣汤饺,越吃越暖和。

材料:面粉200克,凉水120克,白菜适量,肉馅150克,植物油少许,蚝油少许,盐少许,香葱2棵,姜1小块,香菜1棵,朝天椒1个,醋适量,生抽少许,辣椒油适量

1. 面粉、肉馅、白菜、香葱、香菜、姜准备好;

2. 先用凉水和好面团,蒙保鲜膜饧15分钟后再复揉一遍,面团光滑柔软滋润;

3. 肉馅中放香葱末、姜末、盐、蚝油,想吃颜色重的还可以放适量酱油;

4. 充分搅拌均匀,因为肉馅中不打水,所以蚝油很快就被吃进肉中,肉馅整体看着有些干;

5. 将白菜剁成碎末,淋少许油拌均匀,防止菜汁过多渗出;

6. 将白菜末入肉馅中,先不要混合,防止过早搅拌出汤汁;

7. 面团放在案板上,撒适量面粉搓成长条,切成大小均匀的剂子;

8. 擀成中间稍厚、边缘略薄的圆皮,大小随自己喜欢;

9. 取适量白菜猪肉馅放在圆皮上,按自己的手法或包或捏或挤成饺子;

10. 入开水锅中,中途在水沸腾时点少许凉水三次,就可出锅了;

11. 煮饺子时可调一个酸辣汁:香菜切寸段,朝天椒切圈,香醋、生抽、辣椒油同入碗中;

12. 将饺子带汤舀入碗中,用勺子混合一下即可。酸辣汤饺做好了,主食和汤也有了,冬天吃一碗,很快就暖和了。

【美味鸡蛋饺】

这个鸡蛋饺,以鸡蛋和肉馅为主,金黄的颜色好看又好吃。

材料:鸡蛋4个,猪肉馅150克,生抽30克,蚝油30克,盐少许,姜末少许,淀粉1小勺,植物油少许

厨具:不粘煎锅

1. 猪肉馅加调料拌匀腌制15分钟左右;

2. 鸡蛋4个磕入碗中;

3. 鸡蛋打散后,放入少许盐、一小勺大约3克的淀粉;

4. 充分搅打均匀,无干粉;

5. 迷你小煎锅中放少许油润锅,锅热后,舀入一点蛋液,转匀,待底部凝固后,放适量的肉馅在一侧;

6. 用筷子将对侧掀起,盖在有肉馅的这边,皮子破了也不要紧,用小勺补一点蛋液在上面,再翻面煎一下即可。

4. 炒锅中倒油,油温热时鸡蛋液倒入锅中,用筷子不停地搅拌成碎小的鸡蛋块;鸡蛋晾凉后使用;

5. 韭菜切成碎末,与鸡蛋块同入大碗中,倒少许芝麻香油提香包饺子之前再撒盐,混合均匀;

6. 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大小均匀的剂子,擀成中间稍厚、边缘略薄的小圆皮;

7. 取适量馅放在皮上,按自己的手法包成饺子状,想好看再捏几个花边,更显饺子饱满;

8. 每包好一个饺子就直接放在煎锅里,直到码满为止;加热前再沿着饺子边缘淋一些植物油(份量外),先大火加热,再转中小火,底部定型并且出现焦黄;

9. 因为饺子比较饱满,可以翻身煎,再淋一点点水,盖盖子焖2分钟;馅是鸡蛋韭菜素馅的,只要将饺子3面煎熟煎焦黄就可以出锅了。吃时可以蘸着醋和辣椒油,不管是做早餐还是午餐、晚餐,都是快手有营养的小吃。

南方真正继承保留了古代汉文化,北方主要是汉化后的杂胡文化,春晚会为其代表!

全国各地过年必吃美食,吃腊肉和吃饺子的地方很明显地展示了南北差异!

但广西的还是有一些偏差,听广西朋友们说,广西过年吃白切鸡的大部分都是说白话,桂柳这边过年基本都没有白切鸡,一般扣肉、肘子、豆腐瓤三样菜为标配!!!

北方吃饺子是因为北方有冬天,据传是张仲景发明,因为北方天冷,而耳朵受冻也最容易生冻疮,所以最冷的时候中医建议吃羊肉,因为羊肉性大热,入心和小肠经,心为一身阳气之主,羊肉可以对抗冬天寒气入侵,防止冻疮,小肠经巡行内耳,胆经巡行耳周边,心阳振奋则小肠和胆气充足耳朵不会受冻。但很明显古代的生活条件不允许吃一冬天的羊肉,所以在最冷的冬至和春节才能吃得起羊肉,人们把羊肉包馅做成耳朵形状,逐渐形成了过年吃饺子的传统。这是文化的传承,自古都是北方政权,首都在北方,首都有冬天,当然冬天过年要吃饺子了。南方五行属火,不但没有冻疮之困扰,而且南方人本来就心火太过,吃羊肉甚至烧烤羊肉都能加重心火过旺,不但容易吃坏身体更容易生口疮,舌疮,这就是南北差异,

饮食习惯不能单纯以南北而言,吃咬子在北方可以有统一的话题,但在南方除了主食大米外,就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话题,喜好吃腊肉及带烟熏味的食品,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而东南几乎很少有人喜欢那烟熏味的食品,腊肉即使是东南部自已口味的也极少喜欢常吃,所以喜好腊肉代表代表不了南方,只能代表西南地区。

人类自然选择,古代能食用的都是选择!北方的植物大体相同,做法也大同小异。能吃,做好就是美味!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官方账号 优质旅游领域创作者

山西人的面碗里,藏着多少草草花花叶叶根根?

为什么北方流行过年吃饺子。而南方人没这个习惯?

这要从饮食结构说起,我们知道,由于气候原因,北方主食是面食,而南方主食是大米,在古代由于物流不发达,北方的面粉很难运到南方去,所以南方也就没有吃面食的习惯,过年吃用面粉做的饺子就更无从谈起了。

再说说为什么北方就流行过年吃饺子。

首先饺子皮是小麦粉做的,现在来看小麦粉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主食,但是在几十年前以及更早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由于那时没有水浇条件、也没有优质小麦品种和化肥农药,导致小麦产量很低,一亩地几十斤产量是常有的事,多的时候也才才百十斤,所以小麦很金贵,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几顿用小麦粉做的各种食品,而那时各家各户收入也不多,所以平时也没有肉吃,也就过年能吃上几次肉,既然小麦面粉和肉这么金贵,过年吃饺子当然也是最好的美食了,所以就有了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也成了过年的代名词,而春晚主持人说的过年吃饺子也代表了是过年,虽然南方人没吃饺子的习惯。

每个湖北荆州人都有一颗大米脑袋。荆州的米制食物的种类数量,可以PK北方一切面制食物的种类数量,米粉PK面条,米糕PK馒头,米丸、米酒、糯米包油条……甚至还有一种以米做皮的米饺,更甚至还有一种叫“团子”米制的食物可以与北方的包子一战。

将大米浸泡后沥干磨碎,但也不是太碎,隔水蒸熟后,像揉面那样揉成团。

后续就和包饺子是同样步骤了,但米饺比北方饺子要大,而且米饺的馅料也是大米米粉炒制,再加入肉丁、香葱等。再整只油炸,就成了这里人爱吃的米饺。

江汉平原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址出土了古代人类用于蒸制食物的甑,算下来是4600多年前的瓦器,应该属于舜帝时代,所以舜妃女英做道蒸菜也不为难。荆州有习俗,凡来客,以上不上“甑”来代表待客是否隆重。今天这里用的“甑子”是一种中间有蒸格但无底的木桶,所谓上“甑”,就是用甑子做“三蒸”:蒸鱼、蒸肉、蒸菜。

蒸菜是真的蒸叶类蔬菜,茼蒿、大白菜等,菜本性味甘,切碎拌蒸肉米粉蒸成菜泥软烂可口,老辈人很讲究,在他们看来,现在流行的粉蒸红薯、粉蒸南瓜、粉蒸土豆之类,平常调换口味可以,但上不得正席。

荆州现在声名在外的食物,应该说是鱼糕。

其来历甚至可以上溯至舜帝的娥皇、女英二妃,据说娥皇女英路过荆州时,娥皇欲吃鱼而厌其刺,于是女英取鱼脯去其刺,刮鱼肉成泥、漂洗、蒸制成糕给娥皇吃,故这道“吃鱼不见鱼”的鱼菜,又名“湘妃糕”。

从荆州走出来并让外人颇为“脑洞大开”的食物,印象较深的还有藕带,是莲的幼嫩根状茎。吃藕带的最佳时节为每年5至7月,之后,藕带就膨大长成莲藕了。

印象中另一种独属于江汉平原的食物,是各种“鲊”,或叫“榨”,榨胡椒、榨鱼、榨肉,等等。

榨胡椒是米制品,有些类同于贵州的糍粑辣椒,用两湖一带特有的剁辣椒拌碎米粉腌制,拌以肉块一同腌制,就是“榨肉”,拌以鱼一起腌制,就是“榨鱼”,什么都不拌,就是“榨胡椒”了——胡椒是荆州一带对辣椒的称呼,至于真正的胡椒,似乎在这一带并不流行。

饺子(Dumpling),又称水饺,汉族传统面食。其由馄饨演变而来[8],源于中国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1]。由东汉南阳涅阳(今河南南阳邓州)人张仲景发明[9],最初作为药用。深受中国人民喜爱,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谚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冬至吃饺子

饺子和耳朵#抄书打卡# 第277天#晒出我的手写字# 《中国文化超有趣》民俗礼仪篇

[微笑]抄书的同时涨涨知识[微笑]

民间有“冬至节,不吃水饺,冻掉耳朵”的说法,老北京还有俗语说:“冬至混沌夏至面”。

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呢?

据史料记载,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唐朝以后,这一天又多了祭祖的习俗。《清嘉录》中说,冬至节和农历的新年差不多,是人们很重视的一个节日。冬至节这天,皇帝不上朝,店铺不开张。

传说,冬至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的说法,是源自于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这是一种治疗冻疮的治疗方法。

相传,东汉末年,全国各地灾害不断,瘟疫横行民不聊生。告老还乡的医圣张仲景也没有闲着,整日忙着治病救人,但是仍然有不少的乡亲得不到救治。在一年的冬天,天气异常的寒冷,整日吃不饱饭的百姓加上疾病缠身抵抗力下降了很多,很多人经不住寒冷,耳朵生了冻疮。冻疮严重的患者丢了性命,张仲景很是痛心,眼看着病人在自己眼前倒下却无能为力。

张仲景为了帮助人们消除冻疮,将那些驱寒的药材仍在锅里熬煮,还将一些排毒的辣椒粉放入了锅中,煮好之后,把那些材料放进了面皮之中,分给百姓们吃。这种药就相当于药膳,既可以充饥,也可以治病,一举两得。百姓们吃了张仲景给的药膳,感到了浑身发热。吃了一段时间,耳朵上的冻疮也都痊愈了。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在每年的冬至都要吃这种药膳。随着历史的推移,这种药膳逐渐发展成了水饺。也因此民间流行这冬至吃水饺的习俗,这样耳朵就不会冻伤。

有关冬至节吃水饺,老北京还有这样一个说法:古代北方匈奴整天侵扰边疆百姓,有两个恶名昭彰的匈奴首领一个叫“浑”,一个叫“屯”,而这些痛恨他的老百姓便用肉馅包成大肚水饺,把它吃了以此泄愤,而这种大肚水饺也被叫做“浑屯”。久而久之,在民间也形成了冬至节吃大肚水饺的习俗,只是后来名字从“浑屯”改成“馄饨”而已。

【长知识|说真的,为什么北方过节喜欢吃饺子?饺子怎么来的?】过年吃饺子、正月初五“破五”吃饺子、冬至也要吃饺子……对很多人来说,饺子仿佛是过节的“标配”,寄托了无数美好寓意。不过,也有说法称,饺子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但南方在冬至时一般会吃汤圆、立冬炖麻油鸡等等,过节吃饺子的习俗主要存在于北方。那么,为啥北方人过节喜欢吃饺子?饺子是怎么来的?关于饺子的由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之一认为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这也是如今“饺子”一词的词源....详情:长知识|说真的,为什么北方过节喜欢吃饺子?饺子怎么来的?

#南北菜系年夜饭大赏#

中国地理位置太大了,960万平方公里,古代的时候比这个还要多,所以南北菜系年夜饭是有微观上的变化。

吃饺子在唐朝时已出现雏形,在宋朝它称为“角子”,在元朝被叫做“扁食”,后来也有“水点心”、“煮饽饽”等名字。

开始时是部分地域的人吃,到后来的全中国人吃。

据历史史料发现,自唐朝之后中华民族的人都吃饺子。

由于气候寒冷与血统可能也有关系,北方人的性格多显豪横粗犷,南方人的性格多简约精致,在菜系上都有微观折射。

豆豉蒸鲍鱼、爆炒扇贝、香辣虾等,多在南方年夜饭中出现。菜荤素搭配, 有全鱼,卤菜拼盘、腊肉炒蒜薹、凉拌黄瓜等,看上去美感与实用于一体

北方山东河北辽宁满满的一桌海鲜, 做法并不复杂。 虾、蟹等以白灼为主,蛤蜊爆炒, 还上了烤羊肉、炸鸡米花。

笔者看到过华中地区年夜饭的排骨莲藕汤、腊鸡、腊鸭、腊口条、折耳根等

看过岭南年夜饭餐桌上的龙虾、生蚝、海螺、北极贝等等。

中华年夜饭,吃的不仅仅是饭,同时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可以自豪地说,中华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发明创造的农耕文明,引导着这个世界经过工业文明走向现代文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437055/
1
上一篇食堂美食教程视频简单好吃(食堂vlog)
下一篇 徐州减肥营养好吃美食餐厅(徐州减肥中心一个月多少钱)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