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营养,有一套“乡下人”的笼统说法,虽说粗浅,不是专业的、系统的理论,但爸爸认为还是蛮有道理,以后成为养生的金科玉律也不是没有可能哦(此处加个笑脸)。简单地说就三句话:现在大多数人处于营养过剩;一切所谓的营养物质都能从日常的食物中摄取,能吃会拉则不需要其它任何补充;如果说真存在营养不良缺什么,那只能是挑食或是由于身体对某元素的不吸收造成。基于上述说法,形成具体的操作细则:粗细搭配,比方说红薯粥配包子、粽子配牛奶、鸡蛋饼配豆浆,口味上兼顾咸甜;荤素搭配,最典型的红烧肉搭丝瓜蛋汤(哥哥最爱)、可乐鸡翅搭清炒空心菜、霉干菜扣肉搭酸辣大白菜;海陆空混编,牛猪羊、鸡鸭鸽、鱼蟹虾轮流着来。按照流行的说法个体越小营养价值越高,可妈妈说她对虾、带鱼及海鲜过敏——曾带妈妈去金华某医院进行过敏源检查,结果只是螨虫过敏——并且强调医生说:怀孕期间发生过敏,虾米会形成记忆,要求爸爸哥哥监督执行。好吧,那就吃溪鱼、泥鳅。这段时间妈妈在忙一件事,也跟吃有关系,顺便在这说说。妈妈准备做蛋糕,说是有营养更安全,买烤箱、器具、材料忙得不亦乐乎。一天收七个快递,名不虚传是钱坑啊!还好妈妈“三日香”后,爸爸可以用来烧烤,小鱼虾米有口福啰!
清朝同治三年,河北冀县人杨全仁在北京前门外盘下了一个名叫“德聚全”的铺子,杨全仁原本是个鸭贩子,他就想啊,生意好坏全凭那些大饭庄子给他撑着,人家要是需求小,他的鸭子就卖不掉,自己既然精通选鸭的本事,要是自己开个饭庄专门做鸭菜,那不是稳赚不赔吗?他请来风水先生,把原来的字号“德聚全”倒过来,改成了“全聚德”。这一下,饭庄有了,字号也有了,但是老板杨全仁只懂得贩鸭子,不会做鸭子,他打听到京城里有一位做鸭子最好的师傅,人称孙小辫子,这个孙小辫子专做宫廷御膳挂炉烤鸭,杨全仁想,要是能把这个孙师傅请过来做鸭子,这个饭庄想不火都难。杨全仁备好了见面礼,去请孙师傅。没想到一次两次他都被拒在门外,这个孙小辫子是金华菜馆的老厨师,对于老东家感情很深,他知道来的这个杨老板是为了挖墙脚来的,孙小辫子就闭门不见。杨全仁毫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登门拜访。别人看他一次次的受冷遇,就劝他说,别白费力气了,还有人呢给出了个馊主意,就说干脆传些风言风语到金华菜馆,让这个孙小辫子在原来的那个东家那里待不下去,自然就会到全聚德来。杨全仁却生起气来,说全聚德创店靠的就是一个“义”字做生意的,怎么能用这么下三滥阴暗的手法对待孙师傅呢?他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我就用三个月去请孙师傅,我就不信请不来。终于杨全仁的诚意感动了孙小辫子。孙小辫子的加入,就等于全聚德掌握了清宫挂炉烤鸭的全部技术。孙师傅把原来的烤炉改为炉身高大、炉膛深广,一炉可烤十几只鸭子的挂炉,由孙师傅烤出的鸭子,外形美观而且颜色鲜艳,皮脆肉嫩,逐渐为人熟知,为全聚德烤鸭,赢得了美誉。200多年来,全聚德在历史的颠沛中仍能保有盛名,除了高超的烤鸭技术,更依靠着一份对顾客、对同行、对店员真诚的德行。聚德之地,必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千里飘香。中华美食不仅食美更在人美。
参考资料:胡敏主编的《中国故事》
听说最近病毒大流行[酷拽]。
按说5月中旬的义乌,已经是夏天了,中午35°的高温像烤炉一样。不是说病毒不耐高温吗?现在病毒也耐高温了吗?
医院里还是那么多小病号[红脸]
#金华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