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家乡最有代表性的小吃/美食是______。#美食#
思念的味道
张 炜
童年的我最喜欢过年了,因为只有过年才能美美吃上一顿味道鲜美的饺子(盐池人也叫扁食)。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记忆犹新,倍感温馨,回味无穷。
吃饺子的习俗要追溯到东汉末年,相传它是由名医张仲景所发明的。有一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他看到许多老百姓的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十分难受。他精心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其实就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用原汤将包好的面耳朵煮熟,让老百姓食用。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经过后人的传承和改进,就成了美食水饺。听说当年张仲景一直舍药治病持续到大年三十。为了感谢且纪念张仲景,包娇耳,吃娇耳也就流传至今,就像屈原的粽子一样,可见历史悠久。
据史料记载:“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载:“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
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在我国许多地区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初一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
饺子的形状很像元宝,所以老百姓大年初一吃饺子就有着“招财进宝”的意思,也是对一年财源广进的期望。此外,饺子也是一道特别美味的美食,古语有“好吃不过饺子”的说法,从此就能看出,饺子在人们心中还是很有地位的。
从我记事起,每年的大年初一都要吃饺子。六七十年代,人们还不富裕,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顿饺子。那时的我们一入冬就盼下雪、盼过年。因为过年可以改善一年的伙食,大年初一能吃上饺子。
记得除夕吃完年夜饭,母亲便开始准备饺子的材料了,首先把面和好,在面团上面苫上干净潮湿的毛巾让醒着,选差不多肥瘦比例的羊肉,有一点点肥肉是最好的。然后把羊肉和羊油炼成的油渣一起切碎剁成细粒,把大小不一的胡萝卜切成条,青萝卜切成片,焯水泡凉后剁碎,和羊肉馅搅拌在一起,香菜姜切碎,加一个鸡蛋,把提前泡好的花椒水倒进去,加盐、酱油、香油,朝一个方向搅拌,多搅拌一下,馅也就准备好了,不干不柴。这个时候面也醒的差不多了,母亲便拿出大面板、小擀杖、盖帘(临时摆放饺子,用秸杆制作而成的)招呼我们开始包饺子了,我和二弟擀饺子皮,父母亲包饺子,三弟觉得包饺子很新鲜,学着摁剂子,每个都像铜钱那样溜圆,擀出的皮圆,大妹妹负责把包好的一盘盘饺子挪到四屉桌上和缸沿上,四弟和小妹则饶有兴趣地围着父母亲看他们包饺子,而且还拿出父母亲给的压岁钱(钢蹦),各自让父母亲包进饺子里,期盼着初一早上能吃到钢镚。父母亲包出的饺子各不相同,父亲包出的饺子白胖圆鼓鼓的,母亲则包出的饺子是带花边的,跟一片树叶似的,给我的印象像“黄金叶”香烟上的图案。
饺子形似元宝,包饺子就是包进希望、包住福运、包含团圆,因此,除夕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喜气洋洋,包饺子成为了流传至今的保留习俗,成为了过团圆年的重要活动,全家总动员,一起过大年。我们盐池正宗的饺子是羊肉萝卜加红葱馅的和猪肉韭菜加大葱的。
后来我在部队教战友们包饺子也是受父母的耳濡目染,其方法是捏住中间两手一挤的那种,不仅速度快,形状好看,还沾得牢靠,所以我包的饺子绝少有煮坏的。
初一天刚蒙蒙亮,母亲便开始生火煮饺子了。煮饺子也颇有几分讲究,水开后饺子下锅,要把汤勺反过来顺着锅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推着饺子走,至沸腾时点少许冷水再烧,如此反复两三次,待饺子浮上水面即可。熟了的饺子漂浮在汤宽水足的锅里,一个个白胖胖、水灵灵,煞是好看又香味弥漫,令人馋诞欲滴。母亲一声“吃饺子了!”把我们一个个从被窝唤起,爷爷早已把院子扫得“一尘不染”,我们弟兄几个争先恐后拿出鞭炮开始燃放,放完鞭炮便狼吞虎咽开始吃饺子了。听长辈说谁吃着了带钱的饺子谁就有福,要是第一碗的第一口吃到,那就更有福了。所以我们就放开肚皮使劲吃,不过三十个不放碗,不吃出钢蹦不罢休,吃得连腰都弯不下去了,就在院外坡底下溜上几圈。吃完了饺子,母亲给我们换上新衣服,到家族长辈的家里去拜年……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饺子也是很平常的美食了,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吃,想吃什么饺子就吃什么饺子,可就是吃不出儿时那种味道了。往事已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每逢过年我都会想起它,它不仅是留在味蕾深处的记忆,更是父母和家的味道,再也无法品尝到了。
古语有云:少年经不得顺境,
中年经不得闲境,
老年经不得逆境。
闲是一种对生命的修复,
忙是一种对生命的释
放......忙碌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在店………撸起袖子干活干活[捂脸]
#赣州头条# #赣州美食记录# #我的家乡在赣州#
叫肉夹馍还是馍夹肉?
今天聊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就是中国各地方特色小吃的叫法。古语有: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起名字是大学问,怎么叫,怎么宣传,怎么让人能够快速地记住并且产生兴趣,愿意花钱购买,这里面有着中国人的传统智慧。
我们知道陕西特色小吃肉夹馍。一个馍,或者是火烧一样的东西,里面放上肉,很受人欢迎。有几次在大学课堂上,有些教授或者讲师,经常会问到,陕西是肉夹馍还是馍夹肉呢?从实物来看,从真实的场景出发,肉怎么会夹馍呢?明显的是馍夹肉啊,一个馍,从中间切开,把肉夹进去,如此而已。叫了多少年,被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都给叫错了。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的和大家炫耀自己的重大理论,并洋洋得意。其实不止肉夹馍,在笔者老家,驴肉火烧也是同理。明显的应该叫做火烧驴肉才对啊。很多人,感觉是对的,民间的叫法是错的,要匡正,要改名字换新的叫法。
每次很多人问到我时,我都会微微一笑,不语,不争论。因为出发点不一样,理解事物不一样,认知也不一样。
其实这是一种营销手法,更是民间的大智慧。我们知道,生意买卖,讲究的是叫卖,最好能够一句话就能够让顾客购买成交。当然,最高明的是,如果一个名字就可以锁定顾客,那是最好的。陕西肉夹馍就是深谙此道。如果按照实事求是,一板一眼的叫法,馍夹肉肯定是对的。馍里不但可以加肉,还可以夹菜,还可以夹很多的东西,但是传播起来就会不聚焦,没有把自己产品的特点特色说出来,没有差异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既然是叫卖生意,肯定是要把最核心的先说出来。如果说馍夹肉,顾客第一反应是馍,而不是肉,就减少了味蕾的刺激感,没有画面代入感。但是如果说肉夹馍,那就完全不一样的,不在一个竞争的维度了。顾客一听肉,马上就会有食欲,肉在前,顾客的着重点就会放在肉上了,自然生意也就来了。我相信,如果改了名字叫馍夹肉,生意绝对会一落千丈,也不会成为山西的特色小吃了。
凡是说肉夹馍错了,应该改名字叫馍夹肉的,都是没有了解过生活,没有对营销有所了解,认知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好的名字源远流长至今,是有其深刻的道理和极强的生命力的。它穿越了时间的周期,穿越了各种饮食文化和顾客的年龄,阶层,让大家都为之喜欢。
肉夹馍,馍夹肉,两种叫法,你说呢?#生活日记##小吃##本质#
坐标杭州:江苏不愧是历史文化第一大省,连美食文化的都冠绝中外!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华夏饮食的历史与中国的物质精神文明史一样长,美食早已不再是充饥果腹的作用,而是所谓“饮食文化”。
中国五个城市入选“世界美食之都”,成都、顺德、澳门、扬州,淮安!
江苏独占两个!
淮扬菜不光国宴,是中国招待世界各国重要外宾的一张名片,淮安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美食之都!
#城市# #美食# #江苏#
过年吃饺子是中国人的传统美食,美食之美,不仅在于馅美,也在于外表之美,美若盛开莲花状,寓意和和美美。每每看到别人做饺子,自己不会做,便说美食当美吃,美做不如美食,其实在掩盖自己不会做的窘状。今年突然觉得,做也是一种享受,不会莫非还不会学?学年轻人状,上手机上学学。古语说,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精选了驴肉做食材和白菜做馅,学着别人做了彩色饺子,红面做边,寓意红红火火。还真别说,虽是手法不好,捏得不规则状,无论放下看,还是锅中煮,口味还真不错!我们把疫情骂得一无是处,可最起码让人回到家,也学会了做饭吃。以后就在自娱自乐中学着做饭吃了,说不定哪一天还做个大厨当当,不然只能跑堂。
清明节前后,不管有钱没钱,多吃这种水果,美味营养,还能降“春燥”
我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大江南北遍布着各种特产美食,而在三四月份的清明时节,当然不能吃过米易枇杷。
古语有云“五月枇杷满树金”,一般的枇杷都是5、6月份才成熟的。但是米易枇杷却是不一样,它成熟期赶在其他枇杷之前,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米易枇杷,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的特产,它生长在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上。充足的日照,丰沛的雨量,较大的昼夜温差,让米易的高山枇杷积累了更多的糖分,格外清甜。
高山的枇杷树,多是树龄十几年以上的老树。树越老,树根就越发达,汲取的养分更为丰富,枇杷的风味也就更浓郁饱满。
一颗颗金灿灿的,看着就讨喜。外形圆润饱满,还长着细小的绒毛,鲜得很。凑近一闻,带着淡淡的枇杷香,清新袭人。
剥开外皮后,更是诱人,果肉浸着汁水,这水灵的样子让人忍不住分泌口水。一口咬下去,软滑的果肉竟有着像布丁一般的口感,弹弹的、滑滑的,简直无法自拔。
咀嚼几下,枇杷汁便从果肉中被“榨”了出来,一阵猝不及防地清甜在唇齿间蔓延,连喉咙和嗓子都觉得滋润了很多。
每年的这个时节都会有很多外地游客来到四川米易,享受野外的时光,还能够品尝到美味的果子,枇杷的滋润效果是非常好的,在春天这种躁动的气节,孩子们多吃,能够御放感冒热气,咽喉不适。
吴语中保留了部分古语,作为古语的馒头本就是包子最早的称呼。一般认为,包子一词源于北宋的开封,上海人却将馒头沿用至今。
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就曾经记载:四色馒头、细馅大包子、生馅馒头、杂色煎花馒头、笋肉包儿、水晶包儿、虾鱼包儿、江鱼包儿、蟹肉包儿、鹅鸭包儿、糖肉馒头、羊肉馒头、太学馒头、笋肉馒头、鱼肉馒头、蟹肉馒头、假肉馒头、笋丝馒头、裹蒸馒头、菠菜果子馒头、辣馅糖馅馒头等种类繁多的馒头都是宋人的美食。
#我爱面食# #话题大发明家# #夏日生活打卡季#
我们的早餐【湖北版】
名字,是个神圣而神奇的东西。自西周开始,男女婚配之礼第二项即为“问名”,慎之又慎;中国古语有云“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西游记里有句经典台词 “我叫你一声,你敢应么?”,只要一应声即入彀中。可见一旦拥有名字,那就是等于拥有独立的自我和人格。
这份尊严放之美食界而皆准。全中国的早餐大抵都只有个统称——早餐,只有湖北和广东不同,它们的早餐有自己的名字:“过早”和“早茶”。于是它俩立马脱颖而出,俨然自成一派的早餐文化。
广东我一直无缘体会,湖北倒是前后去了几次。当地人从前说“过早”,是指起床不久,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等会儿还要吃早饭,还有“过中”的说法,同理是指中饭以后,晚饭以前,下午三四点钟吃点东西。后来逐渐,过早与早餐合二为一,过早就是吃早餐。而同理的“过中”,可能是因为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把这样悠悠哉哉让我慕名而食的热干面,也真的是一见钟肠胃,再见难舍离。
【热干面】
热干面其实做法超级简单,就是南方多用的碱水面下锅煮熟,热乎乎的面条大大的碗,甩上一大勺早已备好的由芝麻酱卤水香油红油酱油调好的酱料,再佐以一小堆儿腌制好的萝卜丁和酸豆角小葱碎,就这么简单几样儿,在碗里干干的使劲拌……可能这就是热干面的名字来源吧。
这裹满了酱又热又干面,对第一次把它送入口中的人会有一丢丢的不友好或者说小考验——会感觉有点噎。这时候就要点上一点醋,诶鸭想起来了,没有放各地风味之灵魂的辣椒!虽然湖北的辣椒并不像湖南四川广西桂林那样有特色,但拌进面中仍然立即就生生把芝麻酱和碱面的味道催化出活泼爽利的风情,不但化解了有些噎人的口感,更让你第二次入口时味蕾就立刻深爱。
我第一次尝到真正的热干面是在黄石的马路牙大饭店,印象中黄石热干面中菜料更多些,燃鹅一小碗不过两元鹅已,捧在手里放空大脑,咂着嘴里的面香酱香,看着眼前的车来车往, 感觉这一刻很短又有很长长长长……
如果全国的早餐们聚在一起,有随处可见的豆浆油条包子煎饼,有地方名片的糍饭团烧麦生煎包,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嘎巴菜葱包桧腌报罗粉……这些名字对我来说也是垂涎三尺,可不知为什么,比起影响力,我总觉得都还是差那么一丢丢。如果它们聚在一起选代言人,那我这一票,是要投给——热干面的。
[给力]
知名美食家蔡澜写了这样1句话:
“我从来不“养生”,而是先把心养好,而养好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吃很多你喜欢吃的东西,保持精神抖擞!”
——《今天也要好好吃饭》
《今天也要好好吃饭》,简单的名字,却传达出了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这本书的作者是蔡澜,“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金庸说他是真正潇洒的人,也被评为最“年轻态”的生活家,电影人、美食家、作家、主持人。
书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探讨饮食态度以及各地美食,下半部分为分享食材及做法。
从这本书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蔡澜先生将他那种精益求精的风格,延续到了生活之中。
他对于美食与生活有着独到的看法,从食材、做法、环境也都有自己特有的见解。古语云:“食不厌精。”
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纯粹的生活家,不虚化,安安稳稳脚踏实地的谋生活。
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勺子碰锅沿儿。
我自认为是一个爱做饭的人,在厨房忙活许久,当家人看到美味又可口的饭菜,仔细品尝后,对我发出由衷的赞叹时。那种喜悦和满足感是凌驾于任何一种快乐之上的。
仔细想想,以前周末一个人的时候,每一顿饭吃得都很随便。
要么就胡乱凑合吃点外卖,要么就给肚子填满零食,少了很多乐趣和情趣。
其实,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只要你喜欢,每时每刻也可以很充实,自己给自己做一道菜,自己给自己洗涤心灵,吸收别人的正能量,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要对自己好一些。
其实,烹饪的过程从买菜开始,挑选新鲜的蔬果,种类繁多的调料香料,到择菜切菜,选择喜欢顺手的烹饪器皿,到最后的装盘,对于烹饪爱好者无疑都是充满了欢喜与享受。
把想吃的菜品,变成可口的佳肴,是一个美好的过程。
一个人也能吃得很好,和自己喜欢的食物约会,仔细品尝舌尖的每一个味道,瞬间觉得自己又充满了能量。
蔡澜先生说:热爱生活的人,一定要吃顿丰盛的早餐。
我深以为然,早晨难以起床的时候,想想晨光中飘着香又品类丰富的早餐,惰意顿去。
如蔡老先生所讲,爱吃的人多数有一颗好奇心。这颗好奇心延伸到对待生活上,一定也是一种蓬勃的生活态度。
民以食为天,我一直觉得吃饭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
在书里,蔡老先生说:“和朋友,什么都吃。自己烧的话,可以多下一点功夫。做人千万别刻薄,煮一餐好饭,也可以消除寂寞。我年轻时才不知愁滋味地大叫寂寞,现在我不够时间去寂寞。”
是的,对自己好一点,永远是最重要的。闲暇时间,烹一份带着爱心带着乐趣的餐饭,心情和天空也会晴朗许多。
今天你好好吃饭了吗?
读蔡澜先生的书,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禅意理解。他的那份洒脱,通透的活法,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智慧。
对本书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看一看”,即可购买。
#好书奇遇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