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叙永好吃的美食推荐(叙永最出名的小吃)

1916年,护国军入川。一天晌午,总司令蔡锷感到有些饿了,便叫来秘书岳选青安排午饭,恰好岳选青是本地人,他神秘兮兮地带蔡锷来到一家名叫“永宁美食”的店铺,一进门,便招呼老板上豆汤面。

1916年,护国军入川。一天晌午,总司令蔡锷感到有些饿了,便叫来秘书岳选青安排午饭,恰好岳选青是本地人,他神秘兮兮地带蔡锷来到一家名叫“永宁美食”的店铺,一进门,便招呼老板上豆汤面。

 

蔡锷有些奇怪,便问什么是豆汤面。岳选青表示,这是当地老百姓的一种吃食,因为浇头有豌豆,所以被称为“豆汤面”。

 

没一会儿功夫,两碗豆汤面便端了上来。蔡锷朝碗里看了看,只见汤清油亮的一碗面上,铺着一层由猪肉沫和豌豆做成的浇头。阵阵扑鼻的面香引得蔡锷食指大动,他夹起一小筷面条送入口中,之后便开始大口吃起来,最后连面汤都被喝得精光。

 

饭后,秘书问他豆汤面怎么样,蔡锷表示:“热热乎乎,便宜可口!”于是,蔡锷将军吃豆汤面的故事被流传了开来,直至今日仍是川南地区茶余饭后的谈资。

 

事实上,人们对于豆汤面的发源地一直众说纷纭,古蔺人和叙永人早餐都有“豆汤面”, 但到底谁是正宗,至今都没有公认的答案。于是,便产生了这么一个折中的说法:豆汤面,面条要古蔺的好,调味则数叙永更地道。

 

另外,现在公认的豆汤面创始人,是叙永地区一个名叫范昆云的师傅。相传,范昆云为了养家糊口,学了一门卖面的手艺,为了生计,他挑着担子从早到晚走街串巷,穿梭在叙永县城。

 

因此,现在说起豆汤面,更多指的是“叙永豆汤面“。

 

豆汤面有一套成体系的流程:一豆、二汤、三面、四臊子、五底板。

 

“一豆“指的是上等豌豆;”二汤“指的是猪骨熬的汤;”三面“指的是加碱面,面条有宽有细;“四臊子”指的是煸炒过的五花肉沫;“五底板”指的是打好佐料。这五步做到位,豆汤面想不好吃都难。

 

面食,是叙永人早上的主食,吃上一碗正宗的豆汤面,不仅充饥,更是享受。

 

早上,叫上二两豆汤面,坐在桌前等待。店家一扬手,在碗中加入一勺滚烫的大骨汤,撒上一把葱末,紧接着又将面放入沸腾的大锅中,面一浮在水上,就赶紧用长筷和漏勺将面捞出,倒入碗里,加上一勺肉末和煮熟的碗豆,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出5分钟,便可享受美味。

 

吃完结账,嘴一抹,各自奔赴生活。

 

其实,豆汤面正宗与否,并不是关键,甭管是古蔺还是叙永,人们对于豆汤面的喜爱是永恒不变的,而一碗热腾腾的豆汤面赋予人们的,不仅仅饱腹的满足感,更是他们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根源。毕竟,在好吃面前,正宗一直都是一个伪命题。#文旅泸州##泸州头条##头条创作挑战赛#

光绪年间,泸州叙永两河镇有一家名叫“鸿泰源”的糕饼铺子,店主罗承安从小就跟着父亲学制作糕饼的手艺,接手店铺也算是继承了家族衣钵。但和父亲不同,罗承安并不满足于现状,为了提高自家店铺的竞争力,他一有时间就琢磨新的糕点品种。

 

泸州叙永地处云贵川边界,每天都有大量的商贾队伍来往,民夫、车夫、马夫等劳苦人更是数不胜数。

 

这天中午,罗承安像往常一样坐在自家店门口招揽生意,他刚要打盹儿,几个年轻力壮的挑夫便围拢过来,对着摊位上的糕饼指指点点,时不时还咽了咽口水,显然是饿了。罗承安也顾不得休息,满脸堆笑地起身,询问他们想买点什么。

 

看见老板过来,几个挑夫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他们局促地指了指摊位上的糕饼,试探性地询问价格。在得知价格后,几个挑夫轻轻摇了摇头,舌头舔舔嘴唇,悻悻离开了。

 

其实,糕饼的价格并不算贵,但挑夫们干的是苦力活,肚子里缺的是油水,糕饼虽然好吃,但不及干粮饱腹,苦力们一般是舍不得买的。

 

望着挑夫们远去的背影,罗承安突然想到:能不能做出一种既便宜又饱腹的糕点呢?

 

说干就干!

 

首先是价格要便宜,因此,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就不能太过花哨,经过一番仔细地挑选,罗承安最终选择了当地盛产的糯米作为主原料。

 

其次是饱腹,糕点不宜做得太大,因此,要想满足饱腹这个要求,就必须要添加热量极高的猪油和蜜糖,好在这些都是制作糕点常用的原料,并不需要刻意去寻找。

 

一切准备妥当后,罗承安亲自试做。

 

经过一番实验,他终于摸清楚了最适宜的原料配比,于是,一种洁白细嫩的新型糕点问世了。轻咬一口,香甜软糯,猪油特有的油脂香味搭配上糯米粉糯的口感,一下子就牢牢地抓住了人的味蕾。

 

为了增加口感,罗承安还添加了一些核桃碎,这种新型糕点也因此得名“桃片”。

 

桃片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因为制作方法并不难,所以当地的糕点铺子纷纷开始效仿。而在流传过程中,桃片也逐渐分出了“软桃片”和“酥桃片”两种类型——“软桃片”细腻绵软,卷裹不断;“酥桃片”薄脆爽口,甜中带咸。因为发源于两河镇,又称“两河桃片”。

 

如今,两核桃片已走过百年历史,时代的变迁使得桃片的制作也发生了许多改变——彼时苦力们最爱的糖油混合物,已不再适用于现代人对健康的追求。

 

于是,许多老字号纷纷推陈出新,减少猪油和蜜糖的添加,用椒盐取而代之,而因为椒盐口味更加适合“酥桃片”,因此,酥桃片逐渐成为了“两河桃片”的代表,但也有不少老饕们仍旧钟爱软桃片,认为软桃片“卷得拢,撕得开”的特点是酥桃片无法比拟的。

 

朋友们,你们有吃过“两河桃片”吗?你更加喜爱“软桃片”还是“酥桃片”呢?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吧!#文旅泸州##泸州头条##浓情中国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436931/
1
上一篇诸暨最好吃的美食店(诸暨哪里美食最多)
下一篇 宿州特产美食做法好吃视频(宿州特色美食小吃大全)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