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还有多少德阳人记得这个老字号——德阳酱油。
80后应该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90后也应该依稀会有些童年的记忆;
但估计00后的大多数小伙伴都没听说过了。
毕竟,现在普通超市里很难买到了,四川地区最常见的是眉山千禾酱油。
回想曾经,德阳酱油是川菜重要的调味品,在川菜的烹饪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比如,著名川菜夫妻肺片,德阳酱油就是必不可少的。
在以前生活比较简单的岁月里,人们没有菜下饭的时候,一碗酱油拌饭就可以吃得美滋滋,这也就是老德阳人常说的“油油饭”。
虽然现在德阳酱油很少见了,但曾经的光辉历史,依旧是不少人弥足珍贵的回忆。
德阳酱油是德阳特产,且历史悠久。源于十九世纪清朝同治年间。
不仅制作工艺精湛,味道独特,而且也具有丰富的营养。
所以,德阳酱油之所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流行,还在于良心产品长期积累起来的名誉。
原先,红酱油白窩油吃得好好的,不晓得啥时候生抽来了,还悄悄咪咪的占领了四川人的厨房,啥子生抽,说起就是气,清汤寡水淡瓦瓦的,自以为叼嘴的四川人还吃得尊实有劲。
我倒一直想吃我们以前的酱油。
昨天,在广汉一家超市看见有卖,德阳产,先买来告一哈。
就刚才,拌凉粉用了红酱油,不错,有点原先的味道。
德阳酱油,当年提个桶到酱油厂打酱油
德阳房帮帮百年德阳酱油,吃不到了也是一种遗憾
是假的,我刚才查询过了![害羞]//@Jiayu照明科技:刚才看一个网友说是现在的千禾就是原来的德阳酱油,08年地震后搬到眉山去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被海克斯科技打败的家乡特产–德阳酱油。很多德阳人都怀念德阳酱油,以前经常提着桶在酱油厂门口打酱油。因为德阳酱油是纯粮制的酱油。不存在勾兑实在在的好酱油。用粮食自然发酵的,氨基酸含量很高。1975年全国酱油评比鉴定,名列第二。获商业部系统优质产品称号。川菜师傅最喜欢用德阳红酱油拌冷菜和拌面。用德阳白窝油来烧菜,味道真的非常好。小时候最喜欢用德阳酱油拌饭,好怀念那个味道。哎,一个个民族品牌倒下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德阳头条# #毛笔日记#【毛笔日记】今天是2021年11月7日星期日,农历十月初三,辛丑年(牛年)己亥月己未日,早安德阳!
今天是2021年的第三百一十一天,关注身边事,记录每一天:今天早晨晨练的方式继续为步行去菜市场买菜;期间路过旌湖西岸一段岸边时,看到有位大爷拿着手机在接电话,重点不是接电话说了些什么,而是大爷拿的手机本身,是老式翻盖的手机,好像是摩托罗拉牌子的,感觉挺新鲜,现在的人们使用的基本上都是平板的智能机,样式都差不多,看惯了,突然有一天看到有人拿个老旧手机在打电话,是不是觉得挺异样的;其实什么牌子的手机不重要,重要的是适合自己的就行,老年人出门在外安全最重要,能保证联系畅通也很重要,当然了,如果可以的话换个智能机更好些,除了保持联系外,散步走累了找个地方休息休息还能上上网浏览浏览新闻啥的。今天周日,新的一天从清晨起来推开窗户活络胫骨扭扭腰,生活健康每一秒开始。
今天是农历辛丑年的第二百七十八天,关注身边事,不负好时光:旌城逛街之老街区桐花巷。桐花巷位于旌城老城区,南北走向,南接水井巷并与红土地庙巷和牛肉巷相连、北临署前街;据说当年桐花巷有两处德阳酱油厂的生产场地,地上摆满了装酱油的坛坛罐罐在日晒发酵,一走进桐花巷,酱油味便扑鼻而来,所以当时人们又把这条巷子叫做“酱园巷”;最早的桐花巷小商小贩们都是在巷子两侧摆摊设点来吆喝招揽顾客;堰塘坝那时是一个大坝子,逢场赶集的时候热度还是很高的,现在修建了堰塘坝菜市场,那时往北可以赶堰塘坝,往南可以赶米市坝;如今的桐花巷虽说变化很大,但还是比较热闹的。
今天是牛年的第二百六十九天,关注身边事,好剧追剧时:继续追由靳东、闫妮、黄志忠、陈晓、秦岚等主演的现实题材电视剧《突围》,昨晚看了第二十六集和第二十七集;石红杏在办公室复盘京丰、京胜矿交易,明确表示林满江的十亿交易费确实存在并和齐本安决定到北京见林满江。陆建设诱供秦小冲举报牛俊杰、石红杏,被识破后告诉陆建设交易案可能林满江幕后操作,引起陆建设强烈不满;齐本安再次提出京丰、京胜矿交易费用,逼问林满江,齐本安与石红杏离开后,林满江随即打电话给皮丹,让皮丹转告傅长明十五亿回购京丰、京胜矿已无可能。明天从第二十八集开始继续追剧。
今天立冬,二十四节气之十九,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生活的兴旺如意,立冬在我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等习俗。今天是入冬的第一天,关注身边事,旌城观天气:旌城今晨08:36时天气预报显示,今天旌城天气为小雨,空气质量为良,全天气温波幅在4℃至12℃之间,温差为8℃,风向为西北风,风力为微风,空气湿度为81%;生活指数:舒适度指数为舒适,穿衣指数为大衣,感冒指数为极易,洗车指数为不宜,钓鱼指数为不宜,防晒指数为弱,交通指数为较好,运动指数为较不宜。
今天是2021年的第四十四周,第四季度第五周休息日的第二天,关注身边事,旌湖好景色:旌城旌湖(下图)、夜间、阴天、西岸的建筑群及河堤绿植、清晰的水中灯光倒影、宽敞平静的水面、蓝灰黑色基调、构图。
#毛笔日记#【毛笔日记】关注身边事,记录每一天,不负好时光!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一起来分享吧![给力]
黄许镇不光有厚重的历史,更有的辉煌的历史古迹。也是因为历史原因和人为破坏。黄许的历史是可圈可点的,诸葛亮的儿子,孙子战死的地方,刘备军师庞统饮恨的地方,唐朝名将高崇文立威的地方,民国镇长高树九筑坝护民,抵御兵匪,发展农商的地方。更是历代文人豪杰进出川必留下赞叹的地方。黄许镇、而今没有留下一星半点老物件,只留下写在文字上的记忆,所有的都烟消云散,一片狼藉。中华文化何以传承?是钢筋水泥还是几张规划图纸?
天后宫
东街外绵远河岸的天后宫,又名天华宫、天上宫。天后宫供奉的是天后圣母,江浙闽一带又称妈祖娘娘。天后宫占地20余亩,是江浙和福建商人会馆,建筑十分雄伟,是当时黄许镇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它属两层走马转角楼石木建筑。正殿供有天后娘娘神位,正殿对面是两米高的木制高脚戏台。正殿石柱上有楹联三副。主联是:“女德成仙十分尊位居天下;婆心即佛百尺神台壮地灵”。”因父捐身祀典崇封天上后;与民为福灯光长救海中人”;右联是:后有谁侍昭昭灵迹传闽地;神无不在霭霭慈云遍蜀天。在天后宫大殿的正梁上,尚依稀可辩“黄许镇闽省30年乙酉”等字样。据查,黄许镇天后宫动土于明末,落成于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天后宫建成后,四周的走廊柱上均刻有人物、花鸟、佛教典故和历史人物等浮雕,这些浮雕都贴有彩色佛金。可惜在文革时期被破坏,后改成农贸市场,正殿里是猪牛畜生的交易区,畜生的屎尿污染了这圣洁的地方。前几年,这里从新修建,现以建好了正殿,东西厢房,前殿也正在恢复中。庆幸!
南华宫:南华宫占地约10亩,供奉南华祖师和文武夫子。南华宫又称广东会馆,是广东商人会馆。座落在黄许镇街上靠近绵远河的棉花巷。南华宫面临绵远河,有许多的大皂角树,夏日凉风习习。每到夏秋之季,镇民都喜欢在南华宫歇凉品茗、下棋、摆龙门阵。由于人多,南华宫周边建有许多饭馆酒店和小食店。公元1943年前后,南华宫曾是川军二十九军一二六师一个连的驻地。解放后,南华宫拨给供销社建成了酱油厂。还算幸运,至少没被屎尿污秽,但现在己只剩一个方位。
东街牛王庙:牛王庙占地约5亩,庙里主要供奉龙王菩萨,龙王爷和张桓侯张飞的塑像。牛王庙座落在黄许镇东街石梯坎坎下,面向绵远河。牛王庙大殿前有一只铁牛,传说是神牛所变,神牛是为了治绵远河洪水而来,水患治理好后,它就变成了铁牛。黄许老百姓怕它离开黄许,又怕洪水来了无法治理,就用大铁链把它拴住,解放后,牛王届被拆毁成为镇民小,后为中心小学幼儿园,现己不复存在。
仁圣宫
仁圣宫:仁宫又名陕西馆,是陕西商人的会馆,座落在镇北街,占地20余亩。仁圣宫供奉文武财神。陕西馆有一方大照壁,照壁上有德阳县有名画师李花村绘制的山水画,院中有一株几百年树龄的腊梅。陕西会馆也有一座木制高脚戏台,一年四季都唱川戏。四邻八乡的百姓都喜欢来这儿喝茶听戏。由其是农忙过后,镇上的人还有人贬称农民叫‘’洗脚牛上街‘’,其实也是一种玩笑话,意思是插完秧了,牛和人的脚洗干净了,赶场喝茶。陕西馆门口有一对一人高的大石狮子,非常高大雄伟。据老人说,古时候凡抓到盗贼或不孝敬父母的忤孽不孝儿孙,都要被绑在石狮上示众,可惜这些早就看不到了。
万寿宫
万寿宫:万寿宫名叫江西会馆,是江西商人会馆。座落在镇南街,人称江西馆。万寿宫供奉许真君许逊的神像,江西馆门前建造有两根石柱,石柱是蟠龙袍柱。下雨时,房上的雨水就从蟠龙口中喷出。黄许百姓说:江西会馆石龙会吐水。
禹王宫
禹王宫:禹五宫座落在镇南街,百姓又称“懿园”。禹王宫供奉的神像是关圣人、禹王爷和真武祖师。禹王宫,是湖南、广东商人的会馆,占地约10余亩,现在的十字口以南,禹王宫内也有一座木制高脚戏楼,除了唱戏还有茶馆。解放后为黄许粮站面粉社。
天主堂大门
天主堂:天主堂又称天主教堂,占地10余亩,座落在黄许福音堂大门
福音堂:福音堂座落在黄许镇北街,始建于1931年,是德阳县城北街福音堂的分支机构,常年有教徒30余人。管理福音堂的牧师是英国人俊圣恩。解放后,这座福音堂拨给了黄许区联诊所,后成为镇卫生院(现空置)的所在地。
火神庙
火神庙: 火神庙座落在黄许镇北街,北街又称马路街,占地10余亩。庙中供奉雷公火神,也是当时黄许镇的棉花市场,后作为收蔗糖税的县厘金局黄许厘金所。解放后,火神庙成为黄许供销社的生资站。
我是炎帝高氏占云,喜欢就点个赞,评两句,更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