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人家走遍大江南北,我是舌尖上跑中国。
过年到初五,喝酒聚会。
初六休息一天,初七朋友又邀约,家里小聚。
虽不胜酒力,美食不可辜负。
喝三杯两盏黄酒,米酒,不扫主人兴致,不让美味空凭栏。
狮子头,粉蒸肉,炖菜,典型北方口味。
南方酒,北方菜。
舌尖上跑中国。
父母在,过年不远游。
#2022生机大会#
#在头条看见彼此#
#最能抵御冬日严寒的美食#黃酒雞煲
下周可以用荔枝壳做荔枝香试试看,据说古人有两种办法,荔枝加黄酒烧干,另一种荔枝蜂蜜冰片做成香丸,不过都需要太阳晾晒,这两天梅雨过了,下周试试看。
定格:小吃+黄酒
随着虎年和兔年的交替,过年的气氛正一点点变得浓厚起来,年前买新衣服、备齐年货、腌上腊肉、做上美食、扫房子...过了年,走亲串友,酒桌上阖家团圆,旧友相见,推杯换盏。一件件关于过年的事,都很隆重,缺一不可。
酒作为饭桌上必不可少的年货之一,往往总能成为主角,走亲访友之时,总是能见到举着酒杯,谈着旧时的美好回忆,再有送上各种各样祝福的场景。过年和亲戚朋友之间的感情表达往往都要借助这一杯杯的美酒。
01
过年的酒,是几千年文化的传承
过年要有酒,早已经刻在了中国人的基因里。
古时候,酒作为奢侈品,是富裕和尊贵的象征。过年用酒招待来客,表示着主家对来客的尊重。
西周时期,我国祖先就开始用美酒辞旧迎新,敬奉天地,祈祷在新的一年可以获得丰收。
在汉朝的时候,“年”作为法定节日被固定下来,春节喝酒的习俗蔚然成风,并传承至今。
“沈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浆作寿杯”,这是李商隐作为唐朝诗人,在《隋唐守岁》里表述了皇宫里喝酒守岁的盛况。
而到了北宋,过年的时候一天甚至要喝两顿酒。除夕晚上,全家团坐,喝酒守岁。次日白天,街坊邻居还会互相邀请对饮,称之为“别岁”。宋朝诗人苏轼在《岁晚三首序》中写道:“岁晚相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夕夜达旦不眠为‘守岁’”。
02
过年的酒,承载着记忆中的那个年味
很多人都在说年味正变得越来越淡,但是我们却从没停止过寻找年味。
我们记忆中的年味,是不是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的笑容,是爆竹声、是硫磺味、是满地刚响过的鞭炮纸、是、还有那塞进来的红包、是那满桌子都放不下的美酒与美食交织出来的香与浓。
酒作为饭桌上的核心,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长长久久的期盼。年味是热闹的代名词,是贫瘠冷清的反义词,是丰盈又喜庆的,充满着欢声笑语才是年味。
每逢佳节好酒香,过年有了酒,也便有了欢声笑语,也便有了好的氛围。记忆中的那个热气腾腾的老饭桌,亲戚、家人围坐、推杯换盏,倾诉着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最后,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可以融入在一杯杯酒里,深长且让人陶醉。
别只顾着敬别人酒,也要记得敬自己一杯酒,感谢自己过去一年的辛苦付出,也祝愿自己在新的一年里顺风顺水,坚强如初。
拔下充电器,故乡便又是一个春夏。中国人的新年味,沉醉在酒香里,也正陶醉在酒香里,过年有酒,有你有我,有宋派。真好!#宋派黄酒 #新派黄酒
又到螃蟹季,不过食物禁忌也不少,螃蟹不能和柿子,花生,蜂蜜,梨一起吃,容易腹泻,比较搭配的是黄酒,生姜。膏肥蟹美,蟹黄真是让人欲罢不能。雄蟹满满的蟹膏,雌蟹则是橘红的蟹黄,一口下去,真满足。
最保留食材本味,自然是清蒸,当然做成熟醉,也是很美味。#螃蟹#
新的一天开始了,美食你准备好了吗?
今天来分享一道美食:红烧肉,食材和步骤给你准备好了。
听说红烧肉可以补肾、滋阴、益气。
黄酒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消肿。
用五花肉烧着吃肥而不腻,软糯香甜。
配饭必备神器
我们这里,在年夜饭之前,下午的时候,需要做一桌菜,慰藉已故的亲友。菜品基本固定,要有猪头,黄酒,豆腐,几个肉菜,米饭,要烧的好吃。需要颇有仪式感的祭拜,流程好几个,我都搞不太清楚。
我有时候想,如果很久很久以后,我变成了最大的长辈,我会做这些事吗?我能够把这些仪式传承下去吗?
如果到我们这里,这些东西都不见了,那多遗憾啊!有时间有机会,还是要村子里走走,广大农村,大有可学!
#天南地北大拜年##南北菜系年夜饭大赏# #我要上头条#
oooo
豆豉美食优质美食领域创作者古人有很多的传统和习俗,这些都是好东西,所幸有一些传承了下来,比如冬酿酒。从清朝起,古人就有了冬酿酒的习俗,冬酿酒的意思就是立冬之后开始酿酒,养生又健康。我这里有一道冬酿酒的方子,酒成1个月左右,现在来做,刚好年尾之前酿成,到时候便可以邀朋唤友一起品尝。这个方子名叫百岁酒,具体有啥用就不便说了。人参30g 熟地30g 田七15g 陈皮2片再加黄酒500毫升。前四种材料用纱布包好,隔水蒸上8分钟。然后取一可以密封的罐子,去掉纱布铺在其内,倒入黄酒一起密封。1个月后酒成。#我的养生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