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啊
西瓜电视剧西瓜视频影视剧官方账号影视:康熙主撑天下六十年,大臣提议普天同庆,请老人赴宴
01:05广为流传的满汉全席,康熙、乾隆等皇帝根本就没吃过。清宫里有等级分明的满席和汉席,却根本不存在满汉全席。
传说清宫中规格最高的国宴是满汉全席,共有108道菜,需要分3天吃完,真的是这样吗?
在清朝宫廷内,满席和汉席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
据《大清汇典》中记载,满席共分为6个等级,汉席则分为4个等级。前三等的满席宴都是属于难得一遇的。第一等的满席,会在皇帝驾崩时出现,排面非常大,耗费非常多的银两。
但是清朝从入关以后算,一共才10个皇帝,一个皇帝驾崩一次,能见识这一等满席的人数也就不多了。满席第二等是为皇太后和皇后的离世而置办的宴席。三等满席是皇贵妃去世时的宴席。
一般情况下,第二和第三等满席隔几年才会出现一回。出现频率较高的宴席是过年过节时的大宴,属于满席中的第四五六等级,相对应的是汉席的一二三等。
由此可见,皇宫中确实出现过满席和汉席,但这10个等级不可能同时出现,因此也就没有“满汉全席”这种说法了。
那么民间流传的“满汉全席”这个叫法是怎么来的呢?对当时的百姓来说,皇上吃了什么饭,那是一种秘密。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满清皇帝退位了,原来在皇宫里做饭的厨师就来到了民间。
御厨也得养家糊口,他们就在找工作的时候,在江湖上说“我在宫里是做满汉全席的”。也是从民国时期起,才有了“满汉全席”这个说法。
但实际上在宫廷里,一个厨师只能做一道菜。虽然真正做的菜少,但他们在宫里见到听到的可不少。一些能说会道的御厨流落民间之后,就重新编出了满汉全席的几百个菜名。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32年前春晚上的一个小品《报菜名》,赵丽蓉老师在舞台上给大家普及了一百八一杯的宫廷玉液酒,让千千万万百姓知道了满汉全席这个称呼。
直到如今,很多饭店还打着仿制御膳的噱头。毕竟手握皇帝食谱秘制配方的后人,能服务大众了。很多好奇心强,讲身份,有实力的人也都想亲自体验宫廷礼仪和御膳的味道。
在北京的北海公园里就有一家名为仿膳的饭庄,据传是由8位御厨合伙开创的,主打菜品就是宫廷菜。
在满汉全席中,对餐具的要求极高,也被行家称为“吃家伙”。因为一桌宴席之中,所使用的餐具价格,就会超过30万元人民币。
这其中有清宫后人收藏的瓷碗,景德镇名窑的瓷器,这些餐具拿在手里,可千万别抖。这根本就是在吃古董,不是吃饭!
说完了餐具,咱们再来听一个菜名,有左宗棠鸡、乌龙吐珠、猴头时蔬、圆梦烧饼······一看这花里胡哨的菜名,咱就心里有数了,这种菜怎么可能出现在御膳中呢?宫廷菜的菜名中是不能带“龙”字,它还给一个甜咸味的鸡取了左宗棠的名字。
而据清代《光禄寺则例》中记载,清宫里的菜名都要把原料清楚地体现在菜名里,比如“什么烧什么”。能让皇上、太医等人一看就知道吃的是什么,这样才是安全、正规的。
只有点心类的小吃,才能取个精致高雅的名字。实际上,清朝皇帝的菜肴算得上是比较朴素的。常吃的就是火锅炖肉,肉类也以猪牛羊为主,原料都比较普通,不算太稀罕。
在有些资料里出现的海参、鲍鱼这种值钱的山珍海味,用量也都不大,每席只给2两,还是与猪肉同煮的。
到晚清时期,虽然国力逐渐衰落,但宫廷内的膳食却愈加奢华了。慈禧的老公,一向提倡节俭的道光皇帝,每一顿饭都要准备至少20个菜。
到末期的慈禧,每一餐要吃30多个菜,已经十分奢侈了。俗话说慈禧一顿饭,百姓吃十年。但是,也并没有满汉全席的108道菜来得夸张。
那么你最爱吃什么菜呢?在评论区告诉我吧!#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我在头条科普##在头条看见彼此##我要上微头条#
作者:竟至 校稿:川川
康熙的养生经验与教训
近听清史专家闫连年先生讲的清康熙皇帝养生,感觉很好。因闫先生讲的不是八卦,而是以康熙帝本人的原话和清宫档案资料为依据,可信度高,故把其中的精华,分享给您:
康熙在位61年,寿长69岁。在那个时代,69岁就是高寿。据有关专家统计,在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共有246个皇帝,其中寿到69岁的,只有12人。康熙帝一生好学,学习中西文化,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康熙字典就是由他倡导发起,山西人陈廷敬等人花10年功夫主编的;康熙帝还组织编绘了全與大清地图,这两件大事,都是康熙朝的文化盛事。
康熙勤政。在位61年,几乎天天如此:大都早上7点上朝,中午不休息,下午4点下朝。这样的工作强度,与他的身体好是分不开的。
康熙的身体好,主意要是做到了“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在饮上,满贵族喜喝酒,但康熙不喝酒,也不抽烟。遇朝中和宫中特殊情况,才呡一口酒。废太子后,康熙大伤元气,听人建议,喝一点葡萄酒。平时,他喝的水是北京西山的泉水和蒸馏水,(当时叫水蒸露),也经常喝茶水。据记载,康熙一生喝的茶有50多种。
在食上,康熙一天吃两顿吃饭,“朕每天吃两顿,除此不吃别的。”吃得什么?据档案记载,一是肉。二是疏菜与水果。还喜喝稀粥。还有重要一条,就是康熙多年坚持“好吃的不多吃,不好吃的不少吃。”闫先生举了康熙其中一顿饭的主副食品种:副食有冷热菜20来样,大多是鸡与鸭和鹅肉,主食4样。
康熙“作息有常”,习惯早睡早起。冬季也是4点多起床,洗漱完,看书到7点 左右。吃晚饭后,看书、批奏折,冬天7点就睡了(因宫中照明差)。有时工作忙迟睡,但是坚持早起不变。
居:有中南海,畅春园,承德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四处,视春夏秋冬季节温度变化换居。康熙讲,冬天得多穿衣服。屋内温度不要太高,与室外温度不要差得太多,以防感冒。他认为与其感冒后再加衣服,就不如不感冒就加衣;康熙喜“坐汤”,就是洗温泉,并且介绍给有病需治的大臣。康熙不吃补养品,康熙的四子吃补胃品,他说补了胃就伤了脾。康熙锻炼身体的方式是“骑猎弓射”。
康熙的总的养生理念是“慎起居,重饮食, 修性养心”,具体有6条。1,养心要悦心。餐前餐后要悦心。想喜欢的事,看喜欢的东西。康熙说 ,这样利于食物消化。这同我们民间讲得“饭前饭后不训子”是一样的道理。2,养心要宽心。康熙说,世事虽多,但宽其心。天下未有过不去的事,忍一忍则过去,不忍则酿害。3,养心要善心。康熙去德州去看生病的二阿哥,看见下人忙忙碌碌,小心翼翼伺候着二阿哥,二阿哥却恨戾苛骂下人。康熙对二阿哥说,作人要有善心,你不想想,他们当中也有生病的,还这样伺候着你,你还骂他们,他们生病,连一个顾过他们的人也没有?作为一个帝王,康熙能这样看事,确实不易。4,养心要专心。康熙研究明朝和本朝一些高寿的人,看到他们或是能工巧匠,或善书法,他说,人老了,专心一技之长,利于身心健康。5,养心要清心。就是清心寡欲,他说读书,可去杂念。6,养心要敬心。就是要敬重身体,不放纵。
其实康熙本应活得更高寿一些,但他的一些不利养生的失败方面,使他未能更得高寿。一是生活过奢,伤了精。后妃50多个,这只是按给康熙生育过子女的算,实际有100多个,没有生育的不计,但也是康熙的妻子。除此,还有答应、常在200多个女人。生活过奢,伤了康熙的精。二是情感过重,伤了他的气。皇后的死,尤其是祖母孝庄皇太后的死 对康熙打击太大,几年内康熙都不能从悲伤中解脱出来。三是思虑太细,伤了神。有些事康熙考虑的太细,比如对太子,立了废,废了立,直到临死也没有处理好。第一次废太子,读废太子诏时,康熙面对众多文武大臣“且诉且泣”,念完“立蹶于地”,后来半身不遂,右手不能写字。
康熙是人不是神。我们应该学习康熙成功养生经验的一面,也要吸取他对养生不利一面的失败教训。
古时康熙微服私访,在一包子铺遇到了落魄书生罗世长,他说没有500两,考官不让他进考场,这让康熙勃然大怒。
在清朝的各位皇帝之中,康熙十分出名。相传康熙十分喜欢微服私访。在出访民间的时候,他能够更为直观地看到当朝的情况,替百姓申冤。
这天康熙突然兴起了微服私访的乐趣,他便带着自己身边的侍者和侍卫,更换了装扮来到了京城当中。当时的康熙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忙碌,肚子突然感觉有点饿。
于是康熙便随机来到了当地的一家包子铺用餐,正在他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他突然注意到了在包子铺的门口,有一个手拿对联的落魄书生。
他正直勾勾地盯着康熙手中的包子,眼神中充满了对包子的渴望。康熙见状便开始仔细打量这个落魄书生,只见这个书生身上的长衫已经十分破烂了,而且书生整个人也十分狼狈。
如果是平常人看上去的话,只会误以为这个书生是一个乞丐。但康熙毕竟是当今的掌权者,见识了很多官员,所以康熙一眼就看出了他身上知识分子的气息。
康熙感到十分好奇,他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文人,竟然会沦落到如今的地步。如果他成功考取了功名的话,那光靠朝廷发放的铺贴,也足够他好好生活了。
于是康熙便让自己身边的侍卫将他带到了自己的身边,书生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误以为康熙是要对自己不利,因此对他十分警惕。
康熙自然明白书生心中的顾虑,于是他利用自己的杰出的外交方式,将书生渐渐打消了自己内心的警惕。当康熙为他点的包子上来的时候,书生更是迫不及待地拿起包子吃了起来。
在二人的交谈当中,康熙得知了这名落魄的书生名叫罗长生。他在17岁那年考中了秀才,更在21岁的时候,就成功考取了举人的功名。
这让康熙感到十分不可思议,既然罗长生能够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取得了功名,那为什么他不继续科考,进入朝堂做官呢?
康熙的心中十分不解,他对着罗长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当罗长生听到康熙的发言之后,马上放下了自己手上的食物,满脸苦涩地回答了康熙的问题。
原来不是罗长生不想继续参加科考,他当初也有着满心壮志,想要进入朝堂当一个好官。但是当他想要进入考场的时候,却被拦在了考场外。
考官表示,如果罗长生拿不出500两的银子,那就不可以进入考场。考官一边说着一边用嘲讽的眼神看着罗长生,他觉得就凭罗长生这个穿搭,他绝对拿不出这笔钱。
正如考官所料,罗长生的家境十分贫寒,正常读书已经耗费了他大量的家产,现在的他绝对拿不出这么多的钱。
于是,罗长生就这样一天天地荒废了下来。为了谋生,他甚至开始贩卖起了自己亲笔写的对联。但是因为始终入不敷出,罗长生的生活便日益落魄了。
康熙听完了罗长生的讲述十分气愤,他难以想象在自己的治下竟然会出现这样的官员。他不敢想象在这些官员的刁难下,自己会失去多少有才华的才子。
康熙在交谈过程中,也觉得罗长生十分有才华。他顿时兴起了爱才之心,他决心要好好地考察一下罗才生的才华,如果他能够顺利回答上自己的问题,就证明他值得自己扶持。
于是康熙便表示,如果他能够回答上自己的提问,那自己就能保证他能够顺利入朝为官。罗长生虽然有点怀疑,但是他也不想放过这个有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他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尝试回答康熙的问题。在康熙提出了对子之后,罗长生稍作思考便成功地作答。
在这个过程中,康熙充分地了解了罗长生的才华,并决定践行自己的承诺,让他入朝做官。与此同时,罗长生也认出了康熙的身份。
但他明白康熙并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便找了个借口,表达了自己对于康熙的敬仰和感激。而康熙经此一事,也认清了当前朝内的情况。
在回宫之后,康熙迅速处理了相关的责任人,这极大地解决了考生的问题。而康熙也凭借自己的统治,让百姓的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而在康熙年间,清朝的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并在乾隆年间,一起组成了史书上的“康乾盛世”,而康熙也因此被铭刻在中国的史书中。
图1:乾隆帝最爱吃的菜! (荔浦芋头扣肉)
图2:康熙帝最爱吃的菜! (宫门献鱼)
图3:秦始皇最爱吃的菜! (锅盔牙子)
图4:汉武帝最爱吃的菜! (香菜)
图5:唐太宗最爱吃的菜! (春笋)
图6:宋太祖最爱吃的菜! (豆油藕卷)
图7:铁木真最爱吃的菜! (烤羊腿)
图8:朱元璋最爱吃的菜! (珍珠翡翠白玉汤)
图9:武则天最爱吃的菜! (牡丹干丝)